外力冲击与内源发展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杨云彦、 徐映梅 科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杨云彦 等 著  页数:295  

前言

南水北调工程浩繁,影响深远,有关南水北调项目影响的评估已经非常丰富。2005年,我们非常荣幸地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5JZD00017)。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攻关项目,如何破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的考虑,南水北调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其对地区的发展无疑具有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南水北调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案例,它是一个典型的外在力量冲击、影响区域发展、社会变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案例。我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转型,大型项目的建设,改变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并直接造成大量的非自愿移民,如水库移民、生态移民、大型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城市拆迁失地移民等,这些受到直接冲击的人群与其他受到重大经济社会政策影响的人群如下岗职工类似,经历了职业、环境等多方位的改变,并承受着因为社会政策和外来力量的介入导致的失业、贫困等问题。事实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态状态,只不过大型工程的外力冲击在强度上更大、在转变时间上更短。因此,外力冲击条件下的利益相关方协调问题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就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带有普遍意义的研究课题。我们将外力冲击和内源发展作为研究的主题,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案例,以相关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移民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了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有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有二手数据的采集,有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整理与归纳,印象最深的则是我们研究团队40余人在库区的深山里入户实地访谈调研的经历。2007年整个上半年,前期以深入相关的工程管理部门、地区、村镇进行焦点访谈为主,后期以深入村和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主。在重点访谈阶段,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部分地区,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办公室,湖北的襄樊市,丹江口库区,郧县的柳陂,河南的南阳、淅川、邓州……层层地走访与调研,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有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高度重视与一手材料的深入分析,有对困难与风险的清醒认识,有对责任与义务、利益与损失的清晰表达,有农民兄弟对过去生活的知足、搬迁中遭遇困难的求助、对未来生活的担心与憧憬。30多年的土坯房、尘土飞扬的黄泥路,他们那种对现实的坦然接受、在“遥遥无期”待迁中的无奈、等待中面对困难的无助等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路上的热情、一次次访谈中的期待,最终都化成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关联影响区域的健康发展,让当地的农民富裕起来,让落后地区发达起来,让那些边缘化的地区借助大项目的外力冲击,在实现资源再配置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机制和体制,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机制,推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被提出来:如何形成经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借此实现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概要

我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转型,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地区和群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生存状态。如何解决好外力冲击条件下的利益相关方协调问题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带有普遍意义的课题。本书将外力冲击和内源发展作为研究的主题,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案例,利用相关区域的实证材料、包括库区农户调查查数据,提出了以能力损失和重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移民能力建设、利益相关方协调机制和管理创新等内容。    本书适合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事移民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外力冲击与内源发展:理论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投资、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移民的能力再造与社会重构  第五节  水源区和其他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六节  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其综合效应评估  第七节  利益协调机制与管理体制创新第二章  调水工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评价方法  第二节  国内外水源区发展概况及趋势  第三节  国内外调水工程对比分析  第四节  调水工程与区域发展:若干案例第三章  移民能力建设与社会重构  第一节  库区人口统计特征  第二节  库区农民季节  性农闲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库区人口迁移:主动迁移与被动迁移  第四节  库区待迁移民住房状况分析  第五节  库区农户社会网络资源及其现况分析  第六节  库区农村移民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  第七节  库区农户生活满意度分析  第八节  非自愿移民的能力受损与贫困的特征研究  第九节  什么在影响他们对未来的预期  第十节  库区非自愿移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第四章  水源区和相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第二节  水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分析  第三节  南阳市水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第四节  南水北调与安阳产业结构调整第五章  调水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综合评估  第一节  大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水资源投入产出研究现状  第三节  受水区域的产业部门用水投入产出分析  第四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及供水效益分析第六章  利益分配与多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联系  第二节  水资源调配与区域利益分配  第三节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际关系的影响  第四节  南水北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第五节  邻近效应与南水北调工程受影响区域的发展第七章  利益相关分析与管理协调补偿机制创新  第一节  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的变迁及其启示  第二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利益相关分析  第三节  南水北调工程中各参与方利益分配  第四节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地方政府行为博弈分析  第五节  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创新:基于协商的参与式决策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大型工程影响的地区及其特点  第二节  大型工程实施前这些地区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第三节  大型工程实施对相关区域的影响  第四节  大型工程带来的发展机遇  第五节  加强能力建设  第六节  构建内源发展的支撑体系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节 投资、项目建设与区域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国家进行战略投资、干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切人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区域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从解放初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主要推行了地区间均衡发展的战略,为了改变东西部之间差距过大的局面,开发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同时也考虑到战备需要等多种因素,在宏观政策上采取了向内地倾斜的政策,除通过向内地搬迁工厂、调配人员支援内地,调整原有生产力布局外,在安排建设投资方面明显偏向西部地区,虽然“一五”计划时期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东中部地区,但投资西移的局面初步展开。“二五”和三年困难时期,东部地区投资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到“三五”时期,投资向西倾斜达到极点,东部地区的投资只占全国的26.9%,而中部和西部分别占到29.8%和34.9%。此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投资向内地倾斜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权力高度集中,国民经济活动主要按照部门、行业即“条条”来组织,地区经济基本上完全受制于部门、行业政策;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生产力宏观布局的职能等大多也由中央政府承担,地方政府的作用很小。区域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制定、依靠指令性计划、借助中央直接投资、通过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实施;区域政策的目标主要是迅速改变生产力布局过分倚重于沿海地区的严重不均衡状况,并且考虑到战略的需要,在原先工业几乎是空白的广大中西部地区推进工业化,以开发其优势的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培植现代工业体系。这其中又可分为若干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区域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过度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格局,加快内地经济的发展。“一五”计划明确提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状况,必须建立新的工业基地,而首先利用、改造和扩建原有工业基地是创建新工业基地的一种必要条件”。强调工业的地区分布应有利于国防和长期建设,要充分发挥东北及上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利用其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为建设新厂矿、新基地创造条件。中央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促进工业布局的重点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空间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在“一五”期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在各地区的分配:沿海占36.9%,中部占28.8%,西部占18%,中西部地区合计投资比沿海高出9个百分点;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沿海占1/5,内地占4/5。通过这段时间的建设,为内地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投资效果较好,发展后劲较大,成为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后记

本书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与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5JZD00017)的阶段性成果。书稿是项目组共同智慧的结晶,具体执笔的章节分别为:杨云彦执笔完成第一章,徐映梅执笔完成第八章,陈浩和杨晓军执笔第2.1节、4.1节,郭庆汉执笔第2.2节,何雄执笔第2.3节、7.5节,何雄、程广帅和全威执笔第2.4节,石念,徐映梅执笔第3.1节,张提、徐映梅执笔第3.2节,周维维、徐映梅执笔第3.3节,陈攀执笔第3.4节,汤栖、徐映梅执笔第3.5节,黄瑞芹第3.6节,李灿、徐映梅执笔第3.7节,胡静执笔第3.8节,程广帅执笔第3.9节,徐映梅、杨云彦执笔第3.10节,石智雷执笔第4.2节、4.3节、5.4节、6.2节,康明新执笔第4.4节,刘云忠、徐映梅执笔第5.1节,熊鑫、庞娟执笔第5.2节,关爱萍执笔第5.3节,杨云彦、关爱萍执笔第6.1节,凌日平执笔第6.3节,秦尊文执笔第6.4节,梁辉执笔第6.5节,杨云彦、凌日平执笔第7.1节,杨云彦、石智雷执笔第7.2节、7.4节,成艾华执笔第7.3节。全书由杨云彦统稿。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得到多方支持,教育部社科司袁振国司长、张东刚处长等对项目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伍新木教授及多位专家对项目开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处张中华副校长、科研处姚莉处长等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多方支持,项目在调研过程中还得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移民局、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十堰市、襄樊市、南阳市、丹江口市、郧县、淅川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外力冲击与内源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