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文辉 主编  页数:247  

前言

由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山西省主委、山西中医学院院长周然教授主持编写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共17册),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实施的适宜技术推广丛书,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印行,是一部向广大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传播最新适宜技术的力作。读后感触颇深。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难”在资源失衡,先进技术过于向中心城市倾斜;“贵”在技术错位,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严重滞后。科技部不失时机地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目标前移,重点下移,有的放矢。堪称“民心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技术的推广,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真正掌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人才,才能使大量的适宜技术广播于乡村,惠及于农民。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广大农村医疗机构常常因缺乏经费不能及时派学员学习进修,技术难以更新,或者虽经努力得以外出深造,也因不能组成团队,技术不相匹配,终究难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周然教授率领的山西省项目组,经过反复调研,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的基本思路。“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广农村卫生新型适宜技术为主线,“两个重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区域示范,“一个目标”就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独具特色的是,把该丛书的编写作为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的基础工程和前置项目,集国家推广的适宜技术之大成,经过编著者的辛勤努力,编著成了这部十分符合我国国情并紧扣农村医疗卫生实际的培训丛书,对于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可望发挥重要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对于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欣然为其作序,并期望该丛书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之一。全书内容共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了传染病的概述、传染病的分类和中医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各论系统介绍了病毒性疾病、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支原体感染、细菌性传染病、螺旋体病、原虫病、蠕虫病共计90余种常见传染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全书突出了传染病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的编写考虑到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突出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收集到的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的适宜技术。    本书可供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时使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总前言前言总论  第一章  传染病的概述    第一节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传染源在体内扩散的方式    第三节  传染病导致组织损伤发生的机制    第四节  传染病病程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临床特点    第五节  传染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及程序    第六节  传染病治疗原则及基本治疗方法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二章  传染病的分类    第一节  肠道传染病    第二节  呼吸道传染病    第三节  虫媒性传染病    第四节  动物源性传染病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  第三章  中医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一节  传染病的常用辨证方法    第二节  传染病常用治法    第三节  传染病中医学预防方法    第四节  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各论  第四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附 其他呼吸道病毒性感染    第二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第三节  人禽流感    第四节  手足口病    附一 柯萨奇病毒感染    附二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    第五节  口蹄疫    第六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节  麻疹    第八节  风疹    附 幼儿急疹    第九节  水痘及带状疱疹    第十节  单纯疱疹    附 生殖器疱疹    第十一节  病毒性肝炎    第十二节  病毒性肠炎    第十三节  脊髓灰质炎    第十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十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十六节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第十七节  狂犬病    第十八节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第十九节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二十节  尖锐湿疣    第二十一节  传染性软疣    第十一节  破伤风    第十二节  布鲁茵病    第十三节  炭疽病    第十四节  鼠疫    第十五节  肺结核    第十六节  淋病    第十七节  梅毒    第十八节  软下疳    第十九节  腹股沟肉芽肿  第九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二节  回归热    第三节  念珠菌病      附一 曲菌病      附二 生殖泌尿系念珠菌病  第十章  原虫病    第一节  肠阿米巴病    附 肝阿米巴病    第二节  滴虫病    第三节  疟疾    第四节  黑热病  第十一章  蠕虫病    第一节  血吸虫病    附一 并殖吸虫病    附二 华支睾吸虫病    第二节  姜片虫病    第三节  蛔虫病    第四节  丝虫病    第五节  钩虫病    第六节  蛲虫病    第七节  绦虫病    第八节  囊虫病主要参考文献附录

章节摘录

传染病至今缺乏公认统一的分类,现今多倾向按病原进行分类:分为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病等,突出病原,简洁明了。另一种是传统地按主要传播途径或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类:分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虫媒性传染、动物源性传染病及性病等。这种分类有利于隔离和采取相应的防疫、消毒措施。缺点是某些传染病可归于一类以上,例如鼠疫既可归于虫媒性传染病,又可归入动物源性传染病,肺鼠疫又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下面扼要介绍这类分类法。第一节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胃肠道,引起胃肠道或其所属脏器,甚至神经系统的病变,而病原体又随粪便排出的一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粪一口传播,病原体主要侵犯肠道,引起胃肠道症状。其次是侵犯肝脏,引起肝炎、肝脓肿。个别的病原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后,侵入血循,随血流透过血脑一脊液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周围性瘫痪。1.传染源肠道传染病可以由病毒、细菌、原虫等引起。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如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轮状病毒胃肠炎、霍乱、伤寒、副伤寒、弯曲菌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的病原体仅能在人体内繁殖。这类传染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为惟一的传染源。沙门菌属(致病菌多为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及肉毒杆菌等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进食未经煮熟的病畜、病禽的肉、血、内脏或被污染的海产品,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传染源主要为动物。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经水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水源被带有病原体的粪便污染,可经口传播引起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轮状病毒胃肠炎、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都可经饮用未经消毒的水而感染。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具有以下流行特征:①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②饮用同一水源者,不拘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③水源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形成一过性暴发流行。如经常受到污染,则病例终年不断;④较难查明传染来源;⑤对水源一经管制、消毒处理,流行即可停息。(2)经食物传播:是肠道传染病的另一重要传播途径。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任一环节均可受到污染。其中,经污染的手和苍蝇、蟑螂的机械携带占有重要地位。除食物被污染的原因外,某些动物性食品如肉、内脏、蛋、奶等来自病畜和病禽,本身带有病原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还会在其中繁殖,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①病人有进食某些不洁食物的病史,未吃者不发病;②往往同席多人或集体食堂多人发病;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流行即予平息;④由脏手或苍蝇媒介传播者多呈散在性感染。3.临床表现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病种不同,出现为轻重不一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状。

编辑推荐

《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力求立论精当,内容充实,客观实用,简明扼要,从而适应基层临床工作的需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满意,而且非常实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