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遗址发掘报告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页数:1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长春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三园”之一,经过战争后变为一处废墟遗址。2001-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分三次对长春园遗址的宫门区及澹怀堂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并将全部工作成果汇集成本书。书中重点对发掘的建筑遗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出土遗物也做了分类介绍。此次发掘通过遗迹再现,充分证明了长春园宫门区的建筑格局框架与建园时的设计思路完全一致,同时也为现存的遗址形势图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考古、古建筑、历史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  第一节 关于长春园的修建  第二节 历史上长春园宫门区的建筑布局  第三节 遗址发掘前的现状  第四节 发掘经过第二章  分区、布方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分区和布方    一、分区    二、布方  第二节  地层堆积第三章  建筑遗迹  第一节  南区    一、宫门遗迹    二、宫墙及附属建筑遗迹    三、广场上的建筑遗迹  第二节  北区    一、牌楼门及附属建筑遗迹    二、澹怀堂庭院遗迹    三、众乐亭遗迹    四、澹怀堂庭院东、西两侧的地下排水道遗迹第四章  遗物  第一节  汉白玉件  第二节  青石件  第三节  砖瓦件  第四节  瓷器    一、青花    二、青花釉里红    三、杂釉彩    四、粉彩    五、五彩    六、单色釉第五章  结语英文提要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遗址概况与发掘经过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帝王,用了一百五十余年时间不断精心修造和扩建的大型皇家园林,曾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该园共由三园组成,即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故亦称圆明三园。1860年10月,圆明三园均遭英法联军疯狂劫掠,并纵火焚毁,后来变成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工作,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成立了圆明园管理处。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西苑村,南连燕园(北京大学),东南接清华园(清华大学),西南为清漪园(颐和园),北邻清河、北五环公路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图一)。本报告将全面介绍200l~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在长春园宫门区遗址进行有计划的科学发掘所获得的全部考古资料。第一节 关于长春园的修建长春园是清朝乾隆皇帝为自己优游享乐而特意修造的一座御园,位于“圆明园东,本圆明园东垣外隙地,旧名水磨村”。占地约70公顷,相当于圆明三园总面积的1/5,平面形状呈方形,边长为800余米,内有古典园林建筑群组十余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人造山水园。北部还另辟一区仿欧式风格的宫苑建筑,俗称西洋楼景区(图二)。

后记

2001年、2003年和2004年度,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考古队在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遗址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领导支持、关心与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工作。发掘期间,我们自始至终得到了海淀区政府和圆明园管理处,以及我所各相关部门诸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热忱帮助,因而各项工作都得以顺利进行,并使我们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此项发掘任务。本报告在资料整理和编写阶段,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本报告的出版,还得到北京市文物局考古科研基金的资助。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孙莉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英文摘要承陈凯、靳璞先生协助翻译。在此一并致以深切谢意。2000年10月至11月,靳枫毅、王继红赴圆明园遗址做了前期考古调查工作,并制定了第一期考古发掘计划。长春园宫门区遗址2001年度的发掘工作,由王策主持。参加此期发掘的有:靳枫毅、郁金城、王继红。2003年和2004年度的发掘工作,由靳枫毅主持。王继红参加了2003年和2004.年度的全部发掘工作,孙猛参加了2003年度的发掘工作。本报告资料整理、编写与执笔:王继红;专业指导:靳枫毅;遗迹摄影:靳枫毅;器物摄影:王殿平、靳枫毅;绘图:李召銮、南迪、杨远浪、田辉、陈建业。

编辑推荐

《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遗址发掘报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遗址发掘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