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立新 编  页数:292  字数:358000  

前言

  新世纪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无论是政府要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感受到这个世纪与过去相比有许多不寻常之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等词汇频频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专家的论著中;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时代、新社会。那么,与过去相比,21世纪的社会新在哪里呢?  (一)知识变财富  在信息社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更多地依赖知识,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知识与能源和物质一样不仅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财富,同时,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物质和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物质与能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应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知识。因此,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而且知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深入发展,以往社会中拥有能源、依赖能源的资本家,将会被拥有知识、依赖知识的“知本家”所取代。在信息社会中,谁能拥有知识、谁能创造知识、谁能利用知识,谁就会拥有财富,就会创造财富。  (二)扫盲也是扶贫  “谁拥有知识,谁就能创造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贫困,中国政府开始改变过去只是简单救济补助的单一扶贫模式,明确了“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知识,为此,通过扫盲教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知识扶贫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三)老农上网  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各国重点建设的项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辐射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邮件、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社会活动模式,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开始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产品的交易。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学”的配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坚持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借鉴国际与立足本土相结合的思想,在分析有形物化技术和无形智能技术的基本含义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确定了“媒体一资源一环境”、“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技术”和“基于学习理论的技术”教育技术的三个基本领域,围绕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教育技术的实践需求,系统阐述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书配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资源网站等多种立体化教学资源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课程、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师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学科性定义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二章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第一节 美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美教育技术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 教育技术的功能——技术与教育  第一节 技术一人一社会  第二节 技术与教育变革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四章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  第一节 教学媒体  第二节 学习资源  第三节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学习环境  第一节 学习环境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 课堂学习环境  第三节 信息化学习环境  第四节 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基本标准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六章 基于学习理论的教学技术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技术  第二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技术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技术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七章 基于工程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第二节 教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 教学目标编制技术  第四节 教学决策技术  第五节 教学评价技术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八章 基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教学  第一节 多媒体教室环境中的教学  第二节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的教学  第三节 混合式学习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第九章 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第三节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  参考书目  思考与练习

章节摘录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时,根据未来社会的特点,探讨电化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是积极的和必要的,但是,对历史的回顾也不算是消极的和不必要的。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正确对待中国电化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使中国电化教育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快地走向未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电化教育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认清中国电化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客观地评定中国电化教育与国外教育技术的差别。归根结底,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为确定中国电化教育未来发展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一)历史的回顾  中国的电化教育在引进国外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近70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电化教育的初创时期——在移植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  20世纪初,在新兴资产阶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一批怀着“教育救国”理想的有识之士纷纷远渡重洋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他们开始接触到当时国外(欧美)教育教学中使用的幻灯、电影、广播,认为这些手段形象直观,特别适合于对文化素质普遍很低,甚至是文盲的广大国民的教育,进而引进到中国,为当时的国民教育运动服务。  由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推动了当时国民教育,在实践中起到了明显的效果。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目的是推广这两种教育手段。同年,教育界人士在讨论推广电影和播音教育时,决定给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名称。因为电影和广播都需要“电”,而且对当时经济和文化落后的旧中国来说,又是相当先进和“现代化”的,所以,给这两种教育方式取了个既能反映它们的内容又能代表其意义、既名副其实又好听的名称——电化教育。可以看出,此时的电化教育专门指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电化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开始在教育过程中初步应用,“先在社会教育,后在学校教育”。由于当时的经济科技落后,电化教育未能广泛地开展起来,但是,它代表了中国电化教育的开始。  2.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电化教育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电化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于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全国的电化教育工作。此时的电化教育工作主要服务于社会教育,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编辑推荐

  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模式创新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技术网络化,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印刷很好。理论性强
  •   送货速度快,包装完整
  •   考研要用的书
  •   都是文字,不是很喜欢看
  •   一般性啦,没有介绍的那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