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朱海琳 编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人类自迈入21世纪这个变幻莫测、催人奋进的时代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前教育工作者正以空前的热忱和奋发精神,去迎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困惑、机遇与挑战。随着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及全面实施,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为了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本着“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组织部分高校在本学科内有较高学术水平、有丰富教学经验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家及专业教师编写了这本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以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理论观点,并重点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观点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去,目的在于帮助幼教实践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观和教育观,运用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论观点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中的特殊现象,解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优化、整合部分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书的读者特点,我们确定了本书的内容。  全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的要点。具体内容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学前儿童讲述活动;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学前儿童文学活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尤其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从文字表述到内容编排,都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易懂、突出重点、合乎逻辑。因此,本书具有理念新、思路清、易操作等特点。本书除基础知识外,部分章节后还适当增加了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案例分析等。本书最后还附录了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关的理论文章,以便读者参考和学习。本书由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朱海琳任主编,负责全书的体系设计、统稿、其他组织及文字编撰工作,马金祥(潍坊教育学院)、张晗(山东英才学院)、张升峰(济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任副主编。第一章 由马金祥编写:第二章 由姬彦红(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编写;第三章 由朱海琳编写;第四章 由张升峰、朱海琳编写;第六章 由张升峰编写;第五章 、第七章 、第十章 由张晗编写;第八章 由杨斌(山东英才学院)编写;第九章 由李伟(济南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编写;第十一章由马金祥、朱海琳编写。

内容概要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的要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具有理论新、思路清、易操作等特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广大学前教育工这种学习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价值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第二节 0~3岁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3~6岁儿童的语言发展与教育第三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第一节 全语言概述第二节 全语言教育的观念第四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沿革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第四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五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施的途径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第四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第六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概念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功能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第四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第五节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新趋势第七章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第一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征第三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类型第四节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第八章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第一节 讲述活动概述第二节 讲述活动的特征第三节 讲述活动的类型第四节 讲述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第九章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第一节 听说游戏活动的概念第二节 听说游戏活动的特征第三节 听说游戏活动的类型第四节 听说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第十章 学前儿童文学活动第一节 文学活动的特征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类型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第一节 早期阅读活动概述第二节 早期阅读活动的特征第三节 早期阅读活动的类型第四节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附录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附录二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附录三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动向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从外部言语经由自我中心言语到内部言语儿童的言语是有一个从外向内(即从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的。儿童把周围环境中他人的言语吸收,内化为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中心的言语,而自我中心言语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过程中的过渡形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开始言语时,只有少数明确的请求或命令可以说是真正对别人讲的,而其余的话都是一种自言自语,在这种自言自语中,儿童既是对他周围的人讲话,也是对他自己讲话。这个假定在我们观察一二岁的儿童时立刻就明显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语言一旦产生,自我中心言语也随即产生了。皮亚杰还认为自我中心言语的命运是要衰亡的,因而其发展势头遵循的是衰减的曲线。对此,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按照上升曲线发展的,它像儿童发展的一切过程一样是建设性的、创造性的、充满积极意义的发展过程。自我中心言语的必然归宿是内部言语,它与内部言语有以下三重关系:机能性的(自我中心言语与内部言语一样是完成智力功能的)、结构性的(自我中心言语在结构上接近内部言语)和发生性的(自我中心言语在濒临学龄期时不是消亡,而是转化和发展为内部语言)。自我中心言语不同于社会言语,所以它不易为他人所理解。这种特点随着年龄增长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3岁时最少,7岁时最多。因此,它不是消亡,而是在进化。“认为自我中心言语系数由于其消亡症状而消失为零,完全就等同于儿童停止用手指头计数,从出声计数变为默默计数时就认为计数消亡一样。事实上,在这个消亡征兆的背后,在这个消极的、退化的征兆的背后隐藏着十分积极的内容。自我中心言语系数的减少,其声响的消失是和这一新的语言类型的内部成长和独立密切相关的,这些现象仅在表面上是消极的会退化的征兆,而实质上它们是向前发展和进化的征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不是新的言语形式的消亡,而是其产生。”一旦自我中心言语失去声音,它便转化为内部语言。有无声响是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根本区别。另外,内部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往往具有不连贯性、片断性和简短性。  2.儿童的言语从缺乏社会化和个体化向逐步实现社会化和个体化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言语发展的“总的图式应当是这样的:社会性言语一自我中心言语一内部言语。”儿童这种最初的“社会性言语”主要表现于幼小儿童在言语时大都以为周围的同伴或成人总在听他陈述而且能够理解他的陈述。可见这种“社会性”是儿童出生以后对其他主体的一种本能的依赖性,它与通常所谈到的社会性概念是有所差异的。前者是本能层面的,而后者则是自觉的意识层面的。

编辑推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图以浅显的语言介绍有关理论观点,并重点阐述如何将这些理论观点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去,目的在于帮助幼教实践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观和教育观,运用有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理论观点分析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中的特殊现象,解决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