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盈大地 炽心玉质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姚昆仑  页数:200  

前言

涂光炽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奠基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的杰出领导人,为研究所和学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达16年之久,为繁荣地球科学、开拓学部工作新思路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涂光炽院士的一生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卓越的科学家和杰出的科技领导者的一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和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地球化学优秀人才的培养做出的卓越贡献。今年是涂光炽院士诞辰九十周年。为深切纪念和缅怀涂光炽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编撰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涂光炽的科技贡献、创新精神和崇高人格魅力的图传、文集和传略。这些图传、文集和传略。以生动、朴实的文字,真实、直观和形象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出身书香门第的涂光炽在青年时代,追求真理、投身革命,为民族和国家振兴勤学本领;突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的传奇经历和爱国情怀。

内容概要

涂光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青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南开中学、抗日军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后留学美国和苏联,分别获得博士和副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从事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授。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20余项重大奖励。  本书记述了涂光炽院士充满传奇、坎坷和奋斗的一生,展示了他超人的智慧、求实创新的科研作风和正直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触摸到共和国地学发展的脉搏,感受到中国科学家为祖国繁荣昌盛所担负的历史使命,重忆起生命和精神力量的感动。

作者简介

姚昆仑,男,研究员,理学博士,著有《走近袁隆平》、《王永志:搏击天穹》、《科学技术奖励综论》、《道破天机》、《文物探秘》等,参与撰写或主编其他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科技文化类文章100余篇。

书籍目录

序(徐冠华) 引言 第一章 成长于忧患  一、书香门第的外交官  二、爱玩石头的小孩  三、没有抱负等于没有灵魂  四、使他动心的两本书  五、带他入门的师兄李璞  六、情注地质学 第二章 炽热的青春情怀  一、在“抗战”的硝烟中成长  二、在“抗大”的日子  三、年轻的初中教师  四、叙永的名牌大学  五、地质系120分的学生  六、结识美国飞虎队员  七、西南联大的收获 第三章 求学美利坚  一、启航远行  二、明尼苏达大学  三、淳朴刻苦的中国学生  四、党领导下的骨干  五、乐于各种进步活动  六、实现自己夙愿  七、从博士到荣誉博士 第四章 炽心报桑梓  一、为父亲鼓掌  二、祖国在召唤  三、“威尔逊总统号”上的风波  四、故乡的热土  五、交给祖国的第一份答卷  六、双重学位了不起  七、为他渊博的知识所倾倒 第五章 梦枕祁连山  一、请缨带队考察  二、行千里路看万丈岩  三、重视第一手资料  四、为祁连山写地质志  五、反“右”斗争中的侥幸 第六章 结缘铀矿床  一、为了国家的安全强大  二、艰巨的重任  三、探寻铀矿成矿之谜  四、中国铀矿远景  五、抓科研搞生产的领导  六、“三线”建设到贵阳  七、磨难中的坚强信念  八、危难中对社会的关注 第七章 梦醒云雾开  一、走出人生的阴影  二、到大自然中去  三、跨越八省(自治区)的花岗岩考察  四、伤病不过是人生插曲  五、丰硕的理论成果  六、富铁矿理论之争  七、关注天外来石 第八章 创新“叠覆率”  一、所长的创新意识  二、推进层控矿床研究  三、真正的学者  四、中国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五、提出“主动咨询” 第九章 倾情“305”项目  一、生命坚强为事业  二、足迹遍北疆  三、理论新建树  四、国家“305”项目延伸曲  五、支持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 第十章 探究金矿地质  一、请战书打动中央领导   二、走南闯北探资源  三、考察洋金矿  四、“攻深找盲”出成效  五、金灿灿的理论花  六、对金矿地质传统认识的质疑 第十一章 寻找庞然大物  一、新的战略思考  二、香山科学会议  三、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  四、超大型矿床成矿地区和类型  五、研究向纵深发展  六、促进学会的发展 第十二章 不懈的追求  一、低温地球化学  二、分散元素能否独立成矿  三、找矿的辩证思维  四、关注环境地球化学  五、攀行在地球化学的研究前沿 第十三章 泽被后学  一、耐人寻味的治学格言  二、勤于思而敏于行  三、学术的生命力是民主  四、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五、惜时如金的学者  六、学术报告中的风景  七、让中青年出彩 第十四章 高山仰止  一、信念的力量  二、院士的胸襟  三、情谊高风  四、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五、地学知识的普及者  六、光炽希望小学  七、割舍不断的事业情怀 结语 永恒的石头 附录 涂光炽获得的主要荣誉和奖励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而涂光炽受感染最大的是南开精神。南开校歌“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骏骏,日新月异,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鞭策和鼓舞着少年涂光炽奋进。在南开,老师们讲了校友周恩来的故事。1910年,12岁的周恩来从南开转入当时沈阳一所较好的完全小学学习。有一次,当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他慷慨作答:“为了中华之崛起!”校长一时没听懂,他又沉静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激励了当时不少青少年,也成了激励其后一代代少年立志的名言。与当时的很多青年一样,科学救国的理想与追求、为中华民族崛起的责任感在这位青年的心中萌动、发芽、成长……他开始思考读书的目的、求学的真谛,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拼搏,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国文课当时由叶进甫先生和孟志孙先生主授。叶老师偏重先秦诸子,对老子学说与孔孟之道的讲解深入浅出;孟老师则侧重古文观止。涉及诗经、唐诗宋词。两位先生授课时旁征博引。分析深刻,开拓思路,增长见识,为涂光炽打下了良好的国文基础。理科方面的教师阵容也很强大,张镒老师的数学课,唐明善老师的物理课,郑新亭、胡庭印两位老师的化学课内容都很新颖,课堂中有实验展示,引人人胜。英语课由夏老师和童仰之老师担任,他们坚持上课全用英文讲授,尽量避免在课堂上说中文,全面培养学生的“四会”(听、读、说、写)能力。受惠于这种英语讲授方式,南开中学学生的英文水平都较高,社会上普遍反映良好。社会调查课由唐炳亮老师讲授,他向学生提出调查提纲和问题,调查对象包括工厂、商店、农村甚至军营和监狱,要求学生调查结束后完成调查报告。这门课别开生面,大大开阔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南开中学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焕发了涂光炽的学习热情,他的求知欲日益增强。学过的知识通过他的理解、品味,消化成了自己的智慧和灵气。他不仅在理科方面的成绩出色,而且国文、英文更是优异。他常常阅读英文版的《华北明星日报》,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为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文演讲比赛,把压力变成动力,结果这动力使他一路奔驰,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展示了他的青春才华。他还把强身健体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课目,打篮球、练长跑使他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在优异的学习成绩面前,他从不骄矜自负。

后记

2009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宋云华老师的一个电话,说要请我写一位地学大师的传记。我感到有点纳闷,我不是学地学的,虽然了解一点地学方面的知识,但要写地学大师的传,涉及的地学内容繁多,对一个外行来说,自知能力有限。同时,作为在职人员,公务繁杂,要想在半年左右付梓实有难度。我想婉言谢绝。但宋老师的口气中似乎充满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踌躇良久,最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承接了写作任务。由于过去对涂光炽院士了解不多,接着抽空调研了有关涂光炽先生事迹和材料,看后顿生敬意。涂光炽院士的一生是充满传奇、坎坷和奋斗的一生。也是大智、大觉和大爱的一生。近7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寒来暑往,春种秋收,饱含着光荣理想,催写着地学诗篇。在他的眼里,艰苦的野外和矿山环境却有着仙境般的风光,天堂般的诗意,山之秀丽,水之清幽,矿石之神韵。矿井之深邃,给人一种创新的灵动和返璞归真的意境。在那些奔忙山野的月月年年,在那些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涂光炽院士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智慧、精神和胆魄,孜孜探求地学的真谛。即使在生命的暮色中,他仍在求索,尽力弯腰去勘视地下的宝藏,撷取几块珍贵的矿石,使生命之酒更加芳醇,让生命的果实成熟得更加红艳,为中国地球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他那感人至深的事迹,让我触摸到共和国地学发展的脉搏,重忆生命力量的感动。涂光炽院士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贡献、他的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文明进步的画卷。嵌入壮美辽阔的华夏大地,鼓舞着后学青出于蓝,秀出班行。在北京,我利用周六、周日采访了涂光炽院士的夫人蔡凤英医生、二弟涂光楠、堂弟涂光群等亲属,还采访了卢焕章等专家。宋云华研究员将她收集的各种资料,无私地提供给我。

编辑推荐

《光盈大地•炽心玉质•涂光炽传》为涂光炽院士的传记。作者参阅大量资料,并多方采访,生动再现了涂光炽的工作和生活:涂光炽虽然痴心于地质学的研究,但他一如常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的幽默,他的好奇心,他对音乐的欣赏、对舞蹈的热爱,他对科技进步的责任心,他为人民谋福祉的爱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和鞭策无数的学人奋力前行。  耐人寻味、泽被后学的治学格言  设想要海阔天空,观察要全面细致;  实验要准确可靠,分析要客观周到;  立论要有根有据,推论要适可而止;  结论要留有余地,表达要言简意赅。  行千里路、看万丈岩  雾中杜泽行,秋色胜黄山。  遍野松竹茶,铀花更灿烂。  走南闯北、探查资源  信江地堑铀矿多,盆地连绵似星罗。  更有北东深断裂,金光灿烂莫磋砣。  涂光炽院士,1920年出生于北京,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获副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后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世纪50年代.涂光炽在祁连山一带进行综合地质考察;60年代从事花岗岩类有关矿床及铀矿地质研究;70年代着重于富铁矿床等方面的研究;80年代主要从事层控矿床的研究及新疆北部地质及黄金地质研究:90年代主要从事超大型矿床.低温地球化学及分散元素成矿方面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20余项重要科技奖励。  全书以生动的文笔记述了这位科学大师曲折传奇的人生旅程.反映他务实、求真的鲜活个性。以及他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殚精竭虑所做出的创新性贡献和高尚情操。作者文笔流畅洗练,故事情节生动感人.适合大众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青年科研工作者、海外留学生阅读。  涂光炽院士是我国地球化学事业的奠基者,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他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在他人生的88个春秋中.从事地球科学研究和教学近70年,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地质实际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出版专著25部,发表论文和文章250余篇。他的许多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矿床学、地球化学的理论体系,对寻找矿产资源、推动我国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光盈大地 炽心玉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