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满耳鼻咽喉科方药心得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巧平 编  页数:188  

前言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正式确立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仅有中医喉科,所以它又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学科。梁淑满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一直从事这个专业,时值中医耳鼻喉科蓬勃发展的年代。她曾三次参加中医耳鼻咽喉科教材的编写,为确立中医专科病名、规范专科治法、确立专科辨证特点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梁淑满教授在负责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工作期间,将科室的业务工作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继承中医专科特色的同时,将现代医学技术与中医相结合,积极开展扁桃体烙治、中药穴位注射、中药滴鼻、中药协定处方、中药代茶等多种治法。当时,北京及外地不少西医院的同仁到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学习中医,科室在弘扬中医的同时,也学习了不少的现代医疗技术。在这段时间,科室的综合实力大大提升。  继承中医精华,发挥专科特色。梁淑满教授对某些专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其临床疗效往往是现代医学无法企及的,这些疗法特点即是简、验、便、廉,又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梁淑满耳鼻咽喉科方药心得》一书,总结了她从事中医耳鼻咽喉科以来的丰富体会和宝贵经验,能够为此书作序我感到非常荣幸。

内容概要

本书是梁淑满教授从医4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中大部分病例为梁淑满教授亲自提供,部分病例为临床随诊医生提供。    全书共分绪篇、上篇及下篇三篇。其中绪篇两章,着重介绍了梁淑满教授的学术思想。临床上梁老重视健脾滋阴,调畅气机,因此围绕脾与耳鼻咽喉的关系及气血的功能等方面,从病机及治疗的角度对梁老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上篇用药心得,分为耳、鼻、咽喉三章,从耳、鼻、咽喉的角度对梁淑满教授的临床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各章均以引经药人手,以疾病特点结合中药特点排序,从而对临床更有指导意义。下篇用方心得,亦分为耳、鼻、咽喉三章,对梁淑满教授的临床用方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既有经方的灵活运用,又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经验方。如咽喉部分中的自拟方“舒咽饮”则是梁老“健脾滋阴,调畅气机”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凝聚着梁老40余年的心血。最后附一篇“子瘖”病例,因病例难得,供大家分享。    本书可供中医耳鼻咽喉科医师及教学、科研人员使用。

书籍目录

序绪篇 第一章  病机篇   一、脾   二、气血 第二章  治疗篇   一、健脾升津,调理气机——咽喉   二、健脾益气,祛风通窍——鼻   三、行气活血,通利耳窍——耳   四、引经药   五、通胃腑上篇  用药心得 第一章  耳   第一节  引经药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第二节  行气活血药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行气活血,清心凉血     丹参活血祛瘀,除烦安神     鸡血藤行血补血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当归补血活血     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穿山甲活血消瘕,消肿排脓     路路通祛风湿,通经脉     枳壳行气除胀,化痰消积     香橼疏肝理气,燥湿化痰     石菖蒲开窍醒神,宁神益志     合欢皮(花)解郁安神   第三节  清热药     牛蒡子清热解毒,消肿通便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葛根退热生津、活血通窍     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夏枯草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龙胆草清肝泻火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参清热燥湿止瘁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第四节  化痰利湿药     佩兰化湿解暑    …… 第二章  鼻 第三章  咽喉下篇  用方心得 第一章  耳 第二章  鼻 第三章  咽喉附  子瘖病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病机篇  一、脾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主运化水湿,其气主升。脾位居中焦,心肺居其上,肝肾居其下,故脾是人体阴阳、气机升降之枢纽。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肤,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如是。”他又说:“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1TM,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亦以脾为升降之枢纽。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肺气降于右,肝气升于左,肺气通调三焦、水液下行,无不以脾为枢纽。脾胃相互配合,则可使气、血、水运输、布散通利、气机升降得宜,生机旺盛。如脾气不健,枢机不利,则种种病变莫不由之而生。  (一)脾与咽喉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呼吸饮食之门户,咽喉上接口腔,下连肺胃两系:足厥阴肝经脉循咽喉之后,上入颃颡;足少阴经脉循咽喉,挟舌本,故此乃十一经脉循行和聚会之要冲。通过经脉的联系,使咽喉与五脏六腑关系非常密切,构成了咽喉和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脏腑,与肺及脾胃关系密切。《灵枢·忧恚无言》谓:“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疮疡经验全书》日:“喉应天气,及肺之系也。”从生理上来说,正如《重楼玉钥·喉科总论》所言:“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气之道也。”肺气充沛,则喉功能正常,呼吸通畅,语音洪亮。若肺金受伤,肺经热盛或肺气虚弱则可引起各种咽喉病。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喉痹”范畴。喉痹一名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内经》中多有论述。《素问·阴阳别论》日:“一阴一阳结,为之喉痹”。古往今来医家治疗亦从肺人手。随着临床对喉痹的观察认识不断加深,逐渐认为喉痹的产生不仅与肺有关,还与脾胃关系密切。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于脏腑亏虚,阴阳失衡所致。内因多为肺、脾、胃等功能失常,外因多为风、湿、热等邪趁机侵犯,不同的外因内因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风邪犯肺,辛辣炽胃,怒气伤肝,房劳伤肾等致肺腑亏虚或功能失调,阴阳失衡。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咽喉;情志不调,肝失条达,肝气上逆,郁结咽喉;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凝聚咽喉;火气痰交阻、久郁而致血瘀滞于咽喉。阴虚、阳虚、血虚、气滞、血瘀、痰瘀等证皆可发为慢性咽炎。本病以虚为本,邪实为标,下虚上实为表现,病因初系外邪直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营卫不和,邪郁不能外达,郁结于咽喉而为痹,久则伤损阴血,咽失濡润,虚久必瘀,血瘀气滞,搏结于咽而致病。  梁老综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咽炎的诸多病因之中,以脾虚为重中之重。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通过脾的运化作用,把营养物质上输于肺,在肺内与吸人之清气相结合,形成宗气,通过心脉而布散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日;“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故肺气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肺气不能充沛,则会出现咽喉哽哽不利,咽燥微痛,口干而不欲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梁淑满耳鼻咽喉科方药心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还没有打开看,相信会从中受益,学无止境
  •   开卷有益,受益匪浅
  •   剖析很经典,特别有亲自医案分析
  •   这本书是帮我妈妈买的,妈妈说还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