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队 编著  页数:353  

前言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濒水倚山,与长期休戚与共的台湾岛隔海峡相望,从西到东主要由武夷山、鹫峰山脉和戴云山三列山脉构成西高东低的地理态势,从北到南主要由闽江、晋江、九龙江和汀江等主要干流形成了广袤的河口平原和绵延起伏的丘陵。“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这里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物产丰富,植被茂盛。从某种意义上说,福建史前文化(下限约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之说,上溯至旧石器时代),就是依托这些穿梭于崇山峻岭的江河及其流域的孵育,在宜人宜居的自然条件下,在与海洋因素的相结合中,构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的文物考古工作,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为福建的文物考古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重现福建史前人类已逝生活的具体面貌,认识当时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不断把考古学语言转换成历史学语言,借以探索人类文化进步的规律,一再填补或印证了福建悠久历史的同时,亦展示了福建文物考古的美好前景。但是,与中原相比,考古工作还是相对滞后,各流域考古工作的不平衡和田野基础材料的缺乏是其主要特点。如何弥补历史存在的第一手田野考古资料的不足,早日建立起福建自身考古区系类型的考古学体系,是福建文物考古工作者长期以来关注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如何在福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迅猛发展的同时,让文物考古事业紧紧跟随这一大好形势迈出更大的步伐,是全省上下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孜孜追求。福建省文物局正是基于此种背景考虑,特将“福建青铜时代遗址考古”项目纳入《福建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福建晋江流域数十年古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原始资料,揭示了该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尤其是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和基本特点,初步勾画出福建南部地区早期文化的发展序列。本书资料丰富,配有大量的线图和照片,为研究福建早期历史和闽台关系、南岛语族的起源等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可供广大考古学者和地方史学者参考和借鉴。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调查区域概况  第二节 以往调查简况  第三节 本次调查    一、调查缘起    二、组织形式    三、调查对象、目的和内容设计    四、调查与资料整理    五、调查路线    六、调查区域    七、调查方式    八、调查过程大事记第二章 调查成果 第一节 以往调查成果    一、遗址调查    二、遗址发掘    三、其他发现 第二节 本次调查成果    一、遗址调查    二、遗址清理    三、遗址试掘    四、遗址发掘第三章 结语 第一节 晋江流域调查的意义和认识    一、遗址分布规律清楚    二、遗址保存现状堪忧    三、遗址断代逐步清晰    四、文化面貌初步显现    五、今后工作中加以关注的区域 第二节 福建南部早期文化的年代序列    一、新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战国到汉代 第三节 今后工作和本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今后调查研究    二、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附录    附录一一九五六年厦门大学考古实习队报告(节选)    附录二福建丰州狮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附录三闽南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节选)      附录四福建南安大盈出土青铜器    附录五福建惠安涂岭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考古表明,晋江流域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的遗址在晋江流域已广泛分布,秦汉时代属闽越文化的分布区域。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为建安郡东安县地,南朝梁天监中(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县,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析南安县地增置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改桃源县为永春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清溪县为安溪县。元至正十五年(1278)为泉州路。明洪武二年(1368)改称泉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并划德化、大田属之,与泉州府属兴泉永道。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时属“兴泉省”,1934.年7月分设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1935年10月缩并为第四行政督察区,这时期几乎所有晋江流域均为其辖地。1949年解放成立福建省第五专区,1950年改为泉州专区,10月称晋江区,1955年改为晋江专区。1971年称晋江地区,1985年设省辖地级市泉州市。1987年析晋江县4乡镇置石狮市,晋江、南安、惠安分别于1992年后陆续改为县级市。

后记

晋江流域考古工作开展几十年,经历了老、壮、中、青四代考古工作者和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诸多人的不懈努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编辑本报告的目的,一是希望完整地保存历史资料,为后人留下一份基础资料,它是无数人的辛劳汗水的凝聚和体现,编者冀此表达对从事这一工作的所有人员的由衷敬意;二是对几十年的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和研究,力图勾勒出晋江流域的早期历史文化面貌和发展脉络。2005年的调查工作,除合作单位外,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各市、县、区文体局、文管办和博物馆等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新闻媒体对这一工作作了宣传报道。作为编者,我们要对郑国珍、杨琮、栗建安、吴春明、郑辉、何经平、陈炳坤、陈健膺等个人表达我们的特别敬意。领导的关怀、亲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的动力,是本报告得以完成并出版的重要保证。书法家徐澄为本报告题写了书名,编辑也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向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一并致谢。因历史的发展、单位和人员的变迁、资料的缺失和保管不规范等原因,要汇集历年调查和发掘成果并编撰一本能完整地反映晋江流域考古成果的报告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并尽力使本报告能够基本反映历次调查历程和成果,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本报告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希望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本报告由陈兆善组织编写并主撰和统稿,陈明忠撰写尾山仔遗址发掘和泉港、惠安两地调查新发现遗址部分;温松全、陈明忠和程璐分别参与撰写翠屏山遗址试掘和音楼山遗址发掘之地层和遗迹部分。资料整理和野外摄影:温松全、陈明忠、程璐、陈兆善;器物绘图:温松全、程璐;器物摄影、线图制作和拓片:陈兆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傅恩凤、安溪博物馆黄炯然、永春博物馆曾汉祥和晋江博物馆左子娟提供了部分照片,本院范雪春慷慨提供了庵山遗址未发表考古资料,特此致谢。

编辑推荐

《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福建晋江流域考古调查与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