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永健  页数:185  

前言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变幻莫测,文化间的;中突与交融日渐凸显,生态、环境危机更加严峻,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随之超越了地域、时间、领域的局限,国际的、国内的、当前的、未来的、经济的、科技的、环境的等各类相关因素之间的j中突与吸纳、融合与排斥、重叠与挤压,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图景。软科学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良方。  软科学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出版的《科学的科学》一书。日本则是最早使用“软科学”名称的国家。尽管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软科学有着不同的称谓,但其基本指向都是通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思维工具和分析方法,研究人类面临的复杂经济社会系统,为各种类型及各个层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它注重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环境等各个社会环节的内在联系中发现客观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软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软科学的广泛应用,在相当程度上改善和提升了发达国家的战略决策水平、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大力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1986年,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讲话,第一次把软科学研究提到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服务的高度。1988年、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发出“大力发展软科学”、“加强软科学研究”的号召。此后,我国软科学研究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软科学事业有了蓬勃发展。

内容概要

中国制造业已嵌入到全球产业链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份额和地位成为制造业升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书以企业能力理论为分析工具,研究了制造业升级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通过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合作,提升制造企业的能力;二是抓住全球产业价值链变动的机遇,通过企业转型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本书还研究了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对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积级作用,并针对中国制造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本书可供广大经济管理人员及国家公务员参阅,也可供从事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的有关研究者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三辑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球产业价值链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第二节 产业价值链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 第二章 制造业升级的评价基准与目标  第一节 制造业升级的价值创造基准  第二节 制造业升级的微观基础  第三节 制造业升级的目标 第三章 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制造企业的纵向合作  第一节 企业间的关系  第二节 企业间的纵向生产性联系  第三节 价值创造导向的纵向合作行为  第四节 合作成本与纵向契约性联系  第五节 纵向合作与制造业升级模式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进与制造企业转型  第一节 价值链变动与纵向合作的变化  第二节 产业价值转移与制造企业转移  第三节 分工深化、价值链演进与制造企业专业化 第五章 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升级  第一节 全球产业价值链空间布局调整与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  第二节 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三节 承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群风险的防范  第四节 承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密集地区转型  第五节 跨国跨行业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障碍  第一节 纵向合作不足制约制造业产业内升级  第二节 转型风险阻碍制造业产业间升级  第三节 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相对滞后 第七章 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政策  第一节 价值创造导向的产业规制  第二节 促进制造企业的纵向合作  第三节 加快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船舶制造业的细分 附录2 制造业包含的产业大类  附录3 若干国家投人产出数据  附录4 美国制造业的服务投入(SI)与产业增加值率(AO)  附录5 纺织行业相关数据  附录6 软件外包业相关数据

章节摘录

  而将其他环节交由合作者来完成。在这两种作用的推动下,单个产业的范围进一步缩小,生产链条拉长,相互衔接的众多生产环节分处于不同的企业中,协调难度加大。上下游厂商之间相互依赖,不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股权投资、战略联盟等价于市场和层级制之间的网络组织随之大量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上下游产业间的边界相对模糊,企业间跨行业的竞争与合作,对特定产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产业发展的研究就必须考虑来自上下游产业的影响。  产业的这种分工和细化同样反映在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经济分工上。20世纪中前叶,国际分工主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一国向他国市场提供符合本国比较优势的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了贸易、生产、投资一体化趋势,一些在发达国家缺乏生产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普及以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调整正在加快。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委托生产等形式,将产业价值链中低附加值的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全球产业价值链(许佩倩,2004)。  二、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内涵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制造业升级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造业产业结构的改善,也称为产业间升级;二是制造业产业效率的提高,也称为产业内升级。现有研究已提出一系列解决思路,如培育产业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高越,高峰,2005;刘曙光,杨华,2004)。然而,在新的国际分工形势下,一国产业的发展升级已嵌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因此,研究制造业升级必须考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作用和影响。本书研究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这有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存在看做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一种约束,理论上的核心问题是,在分工深化特别是沿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情况下,一国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如何受到来自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对一国产业绩效的影响是复杂的。由于处在相互衔接的同一个产业链中,一方面,分工深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整个产业链绩效改进,能为本国产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上下游产业又存在着对资源和价值的争夺,从市场角度看是一种供求关系,交易价格对上下游厂商的利润创造产生直接的影响。

编辑推荐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变幻莫测,文化间的冲突与交融日渐凸显,生态、环境危机更加严峻,所有这些构成了新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随之超越了地域、时间、领域的局限,国际的、国内的、当前的、未来的、经济的、科技的、环境的等各类相关因素之间的冲突与吸纳、融合与排斥、重叠与挤压,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图景。软科学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良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