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套装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胡东波,张红燕,刘树林 著  页数:全2册  字数:115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按照景德镇出土御窑瓷器的年代,运用显微镜对瓷器的釉面及断面微进行观形态分析,分析内容主要是各类典型瓷器的瓷釉气泡分布状态、尺寸、釉面特征;烧成缺陷、落选原因等。同时结合激光剥蚀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LA-ICP-AES)、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仪(EDXRF)、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离子色谱等分析手段综合对瓷器的胎体和各种釉、彩分别进行了整体的成分分析,对一些特殊的釉、彩还进行了成分扫描、不同部位的元素对比,以及特殊物质的物相分析。另外对瓷器表面沉积物和景德镇御窑厂的土壤,瓷器表面腐蚀以及几种常见清洗材料对瓷器也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概述
 1.1 明代御器厂瓷器发展简述
 1.2 明代御器厂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微观形态分析
 2.1 洪武瓷器(1368~1399年)
 2.2 永乐瓷器(1403~1425年)
 2.3 宣德瓷器(1426~1436年)
 2.4 正统瓷器(1436~1449年)
 2.5 成化瓷器(1465~1488年)
 2.6 弘治瓷器(1488~1506年)
 2.7 正德瓷器(1506~1522年)
 2.8 嘉靖瓷器(1522~1567年)
 2.9 隆庆瓷器(1567~1573年)
 2.10 万历瓷器(1573~1620年)
第三章 理化分析
 3.1 胎
 3.2 白釉
 3.3 青花釉下彩及高温钴蓝釉
 3.4 青釉
 3.5 铜系红釉
 3.6 黑釉、紫金釉、铁系高温红釉(彩)
 3.7 高碱釉
 3.8 低温铅釉及釉上彩
 3.9 其他
第四章 工艺研究
 4.1 瓷胎
 4.2 白釉
 4.3 青花
 4.4 高温钴蓝釉
 4.5 青釉
 4.6 铜系红釉
 4.7 黑釉、紫金釉、铁系高温红釉(彩)
 4.8 高碱釉
 4.9 低温铅釉及釉上彩
 4.10 其他
第五章 景德镇出土御用瓷器的病害分析
5.1 出土瓷器的腐蚀现象
 ……
第六章 沉积物分析及瓷器常用清洗材料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章节摘录

插图:御窑是与官窑相对而言的,明代称御器厂,清代称御窑厂,是在官窑基础上出现并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窑厂。明代御器厂创建于何时,史料记载不一,但从一些文献仍可看出其发展脉络。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一载:“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明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曰:“洪武三十五年始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明崇祯十年《关中王老公祖鼎建贻休堂记》残碑文记:“我太祖高皇帝三十五年,改陶厂为御器厂,钦命中官一员特董烧造。”现在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创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说。御器厂设立后,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并派督窑官指导管理,监督烧制。如洪武时期以工部员外郎督窑务,永乐年间工部使祈鸿莅事至厂,宣德时期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至天顺元年(1457年)委中官烧制。明代御器厂从烧造任务的下达,陶官的选派,料价的批发,匠夫的派役,到御器的生产和解运,均由朝廷决定。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明代御器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景德镇制瓷工艺和水平的迅猛提高,与明代御器厂的建立有直接关系。明代御用器展示出庄重典雅、凝重深沉的艺术风采,成为我国艺苑中的杰作与瑰宝。明代御器厂自洪武二年始置,至万历共二百余年,烧制出大量精美的瓷器。仅在宣德八年,据尚膳监的需要,一次便烧造龙凤瓷四十几万件①。据记载,御器厂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大量烧造时,增至58座。御器厂内作坊分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作、钟作、印作、锥龙作、画作、写字作、色作、匣作、泥水作、大木作、小木作、船木作、铁作、竹作、漆作、索作、桶作、染作、东碓作、西碓作等,设有风火窑、色窑、大小爁嫫窑、匣窑、青窑和大龙缸窑六种。由此可见明代御器厂的规模和生产能力。

编辑推荐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套装上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套装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科学性专业性强,知其然及其所以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