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郑健 等主编  页数:216  

内容概要

  郑健等编著的《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共8章,基础篇主要介绍中医学对肾的生理功能及肾脏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介绍了西医学肾脏的解剖、生理和病理,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检查诊断技术;临床篇主要介绍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尿路感染以及肾衰竭等常见肾脏疾病的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临床思路。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可供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临床、教学与科研的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总前言
前言
基础篇
 第一章 肾脏的生理病理
  第一节 中医学对肾脏病生理病理的认识
  第二节 西医学对肾脏病生理病理的认识
 第二章 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贫血
  第四节 蛋白尿
  第五节 血尿
  第六节 脓尿
  第七节 尿量异常
  第八节 尿道刺激征
 第三章 肾脏病常见的检查诊断技术
  第一节 尿液检查
  第二节 肾功能检查
  第三节 肾脏病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第四节 肾脏影像学及放射性核素检查
  第五节 肾脏病理学检查
临床篇
 第四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第一节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第五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第六节 IgA肾病
 第五章 继发性肾脏疾病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
  第三节 紫癜性肾炎
  第四节 高血压肾病
  第五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第六章 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第一节 急性间质性肾炎
  第二节 慢性间质性肾炎
  第三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
 第七章 尿路感染
  第一节 膀胱炎
  第二节 急性肾盂肾炎
  第三节 慢性肾盂肾炎
 第八章 肾衰竭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肾内科常用方剂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肾与膀胱两者相为表里,共同调节水液。《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藏,不宜泄,所以肾病多虚证。在多种肾脏疾病中,其辨证主要为肾的精气不足和阴阳亏虚。而膀胱与肾互为表里,主要功能为储存津液,化气行水,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出焉。”由于膀胱的储尿及排尿作用主要依赖于肾的气化和主水,肾气不化而影响膀胱之气化,是膀胱虚证的病机,在肾脏疾患中,与膀胱病机相关的主要为湿热蕴结的膀胱实证。(1)精气不足: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即《灵枢·本神》所说:“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脏腑化生而藏之于肾,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天之精”只有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才能充盛。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也决定多种肾脏疾患的发病及预后和转归。如多囊肾及其他遗传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肾脏疾病,中医病机均认为其与先天精气不足相关。而多种肾脏疾病所见的蛋白尿、血尿、遗精、遗尿、肾性骨病、肾性贫血等病证均与肾中精气不足,精微不固密切相关。肾的精气不足可因幼年精气未充,禀赋不足;或因老年精气衰退;或因房室不节,耗伤精气;或因久病,精气亏耗而致。其病机可分精气不足及肾气不固两方面: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及生殖。肾精不足,则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天癸”及生殖,并可出现早衰、滑精、阳痿、性功能减退等病证表现。而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失于充养,可见智力减退、两足痿弱。且精血同源,精血互生,肾精不足则无以生血,而致血虚,导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荣润,从而导致面色苍白、头晕、心悸、乏力等血虚表现。肾气具有封藏和固摄作用,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气流失于下,导致遗尿、遗精、蛋白尿等病理表现。而肾失固摄,则小便清长、多尿、血尿、尿有余沥。若肾气不足,肾府经络失于充养,可见面色淡白、腰脊酸软、听力减退、耳鸣耳聋。(2)阴阳亏虚:肾之阴阳为全身阴阳之根本,两者互生,相互制约,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导致肾中阴阳亏虚的病因与引起肾精不足的原因相同,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于充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可致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脏腑经络失于充养,可见形体消瘦、头昏眩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少寐健忘、齿松发脱、遗精、早泄、经少、经闭、舌红少苔、脉细。肾阳不足,则藏精主水功能失司,主要为生殖功能减退及水液代谢障碍。肾阳不足,无以温煦,则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委靡、夜尿频多、动则气促、发槁齿摇、脉沉细无力。而阳虚失于气化,无以蒸腾为水,水湿内聚,泛溢肌肤,或停留胸腹,或凌心犯肺,则见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如泥、腰腹胀满、尿少甚至喘促不能平卧。由于肾阳与肾阴是其他各脏阴阳之本,肾之阴阳功能失调,则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如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可导致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可见眩晕、耳鸣等证;肾阴耗伤,阴不济阳,虚火上越,心肾不交,可见虚烦不寐、心悸健忘、潮热盗汗、梦遗等证;金水相生,肺失肾阴滋养,肺肾阴虚,可见咽燥、干咳、潮热、盗汗等证。此外,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阳,健运失司,则可见五更泄泻、下利清谷等证;心失肾阳之温煦,血行无力,可见心悸、脉迟、汗出、肢冷、气短等证。由于阴阳互生互长,病理改变时,则可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终至阴阳两虚。反之,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日久累及于肾,损耗肾之阴阳,则为“久病及肾”。(3)膀胱湿热:由于膀胱经脉络肾,与肾互为表里,肾之气化,影响膀胱之气化,以维持储存及排泄尿液功能正常。反之,膀胱之病变,也可影响肾之气化。导致膀胱湿热的病因可由过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膀胱湿热,气化不利,则小便灼热、频数、刺痛;而湿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血从下溢,则见血淋、尿血;而湿热蕴结,无以分清泌浊,精微下泄,则见蛋白尿、尿浊、膏淋;湿热蕴结,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为石淋。膀胱湿热久而不愈,耗伤正气,或加之年老久病,劳累过度,房室不节,则可导致脾肾亏虚,病证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编辑推荐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虽然不是给自己买的,但是书还是很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