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系统论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科学  作者:李喜先  页数:242  

内容概要

李喜先等编著的《知识系统论》主要运用现代系统概念、系统理论和系统观,从普遍存在的种类纷繁的系统中,抽象出一个极其复杂的与科学系统、技术系统和工程系统紧密相关的知识系统——意识化、符号化和结构化的信息系统,进而研究其整合生成、客观实在性、多种价值等,从而形成知识系统理论。
《知识系统论》可供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工作的管理者,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特别是系统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相关发展战略、政策、管理的研究者,以及广大的研究生、大学生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上篇 知识生成论
 1 知识系统
  1.1 知识的起源
  1.2 知识系统的生成和发展
  1.3 知识系统的定义
  1.4 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
 2 知识的种子
  2.1 知识之树
  2.2 问题是知识的种子
  2.3 知识创新的种子
  2.4 知识的种子是生长的开端
  2.5 知识的种子具有的性质
  2.6 科学革命知识的种子
 3 知识的突现
  3.1 突现
  3.2 知识突现的机制
  3.3 知识整体突现
  3.4 知识突现即生成
  3.5 知识突现的层次
 4 知识系统的进化
  4.1 信仰主导的知识系统
  4.2 理性主导的知识系统
  4.3 价值主导的知识系统
 5 知识的消失
  5.1 系统衰亡论概述
  5.2 知识的非物质性
  5.3 知识的老化
  5.4 知识消失的原因和方式
中篇 知识本体论
 6 知识的性质
  6.1 知识的客观性
  6.2 知识的社会性
  6.3 知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6.4 知识的辩证性
  6.5 知识系统的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
 7 知识系统的结构
  7.1 信息是知识系统结构的中心要素
  7.2 常识在全知识系统结构中的地位
  7.3 知识的表达及其动态结构一瞥
 8 知识的扩散、传播和宣传
  8.1 文化系统和知识系统
  8.2 知识运动的三种形态
  8.3 知识传播
 9 知识的分化与整合
  9.1 分化与整合是知识生成和增长的方式
  9.2 知识整合
  9.3 知识交叉实现整合
  9.4 哲学的分化与整合
  9.5 科学和人文文化的分化与整合
 10 知识的分类
  10.1 知识的几种定义与粗分类
  10.2 历史上的知识分类
  10.3 系统化知识
下篇 知识价值论
 11 知识的认识价值
  11.1 认识价值的概念及其内涵
  11.2 知识生成新知识
  11.3 以知识认识世界
  11.4 知识导致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变革
  11.5 知识引领人类步人智慧殿堂
  11.6 深化知识的认识价值
 12 知识的伦理价值
  12.1 知识与伦理
  12.2 伦理知识
  12.3 知识伦理
 13 知识的美学价值
  13.1 美和知识
  13.2 知识本身之美
  13.3 知识与审美教育和美学批评
  13.4 知识与美的创造
 14 知识的功利价值
  14.1 经济功利价值
  14.2 社会功利价值
  14.3 环境、生态和资源方面的功利价值
 15 知识对未来社会的价值
  15.1 未来社会是知业社会
  15.2 知识的未来价值
  15.3 未来社会的前景
  15.4 理想社会的十大原则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与主观知识不同,客观知识的主要部分是经过验证的真实信念,从主观知识到客观知识是通过人际互动来证实个人信念为“真理”的动态过程。即使宗教教义,也是被其信徒奉承为真理的知识。人际互动是社会关系动态展开的过程,所谓人际信息交流不仅仅是传送知识,更多的是相互质疑、辩驳、检验、修正、补充、更新知识。这样做的基础是交流活动参与者共同认可的经验事实,即体现世界1的客观性的经验事实,以符合世界l的客观性、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或“灵验”为准则,来证实或证伪世界2产生的信念。通过相互质疑、辩驳、检验使个人头脑中创造的知识进入世界3,通过修正、补充、更新而不断丰富世界3,这样的运作将进一步赋予世界3的成员以更多更广更深刻的社会性。前述知识的一切可能运作形式,即知识的创造、传播、加工、储备、应用等,也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每一种运作都将规定和强化知识的社会性。大部分客观知识通常都沉睡于世界3,又都具有可激活性。但只有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认识主体才可能激活和解读世界3的客观知识,因为人只能依托一定的社会关系去激活和解读这些知识,为已所用。基督教教徒难以激活古兰经的许多知识,伊斯兰教教徒难以激活圣经的许多知识。西方人常常误读中国书报上的知识,中国人常常误读西方书报上的知识。现代人难以读懂古人著作中的知识。狼孩不可能接受存储于世界3的客观知识。凡此种种,皆因所谓客观知识的社会性使然。你想要读懂不同文化的典籍,你就得深入了解那种文化的社会性,按照它的社会性去解读那种文化。知识虽然具有可共享性,原则上可以被任何社会成员所掌握,但事实上知识远非均匀分布于所有社会成员中。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从世界3获取知识的条件不同,起点不同,途径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人的社会地位一定会在他或她的知识储备中体现出来。掌握知识的多少、深浅、精粗也可能反过来影响人的社会地位。为全体社会成员(全人类)共有的知识只是世界3的一小部分,世界3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具有局限性的客观知识,包括地域(空间)的局限性,历史的(时间的)局限性,社会地位的局限性,人生经历的局限性,等等。这种局域性是知识具有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编辑推荐

《知识系统论》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系统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非常好,叙述严谨。逻辑清晰。属于哲学方面的书。受益匪浅。这本书适合所有的人阅读。建议:所有的书在网上都有一点在线阅读就非常好了。
  •   服务态度挺好,书也不错,值得一读
  •   质量还行,就是装书的袋子有点小!到的很及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