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组织的内部构成

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石原武政  页数:196  字数:210000  译者:吴小丁  

内容概要

传统的商业论是高度抽象的,很难直接拿来解释现实的商业问题。作者正是怀有这样的不满,希望在本书中构建媒介于商业基础理论和现实之间的“中观理论”。第一章用“交易的计划性”这一概念揭示了批发商新的存在根据;第二章详细说明了将“备货形成过程”的概念运用于商业集聚。第三章从商业者的行为,明确了商业媒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确定的沟通作用。第四章到第六章,详细论述了商业最基本的理论“买卖集中原理”,揭示了这一原理无论是在商品方面还是空间方面,都会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使商业集聚的意义更加明确。由此可以看出,由中小零售商形成的商业集聚是买卖集中原理最基本的承担者。并且,从商业集聚外部性的控制点,解释了业种综合型和部门综合型零售业成立的依据。第七章用流通技术的概念说明了零售业态的意义。第八章和第九章分析了产销协作过程中,生产与商业分工关系变化的趋势,指出探索生产和流通同时进行调整,使库存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简介

  石原武政
1943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市,毕业于神产大学,商学博士,曾多年任教于大阪市立大学,现任流通科学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通产省(现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商业分会长及若干咨询委员会的主任。曾出任日本商业学会会长,从事商品流通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0多年,发表了大量的著述。

书籍目录

译丛总序
中文版序言
译者前言
原书序
绪论 基础理论与现实的分离
 0.1 研究的流星化
 0.2 光辉的消逝
 0.3 使基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媒介理论
 0.4 本书的构成
第1部分 市场与商业一一商业论的市场认识
 第1章 作为现实市场基础的商业
1.1 不断变化的商业
1.2 商业者功能与商业功能
1.3 商业者的投机性库存与延期性筹集
1.4 结语
 第2章 作为备货形成过程的商业
2.1 备货形成过程的地位
2.2 阿尔德森备货形成过程的概述
2.3 备货形成过程的再思考
  ……
第2部分 买卖集中原理与零售业的发展变化
附录
《商业组织的内部构成》点评回应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1部分 市场与商业―商业论的市场认识第1章 作为现实市场基础的商业1.1 不断变化的商业近年来,流通领域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产销协作、产销同盟和产销一体化等用语,也常听到ECR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QR(quick response)等词汇。这些活动在各个行业中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伴随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关注零售终端销售动向并迅速应对,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除特殊说明外,本书将这些活动统称为“产销协作”。在物流方面,有人批评多次少量配送会造成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但开发出混合物流方式后,这种批评就消失了。现在说“产销协作”是流通业最大的课题绝不过分。在零售业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开创这种方式的便利店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见,这个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且不说现实的课题,这种活动也是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以往的商业论或流通论一直都强调,商业是以最单纯的姿态无差别地介于大量生产者和大量消费者之间。商业集中了买卖或交易,大量交易的集中才提高了流通效率,从而使商业的存在有了根据。对生产者保持社会性和中立性,正是商业最本质的特征。因此,生产者直接针对消费者进行的产品差异化、广告以及包括对流通渠道施加各种影响的市场营销活动,都可以理解为是从外部对纯粹商业形态的影响①。以此类推,这种生产者参与的产销协作形态的发展,显然可以理解为商业过程中形成的个别持续关系。

编辑推荐

《商业组织的内部构成》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商业组织的内部构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国外前沿的研究,很有科学性!是国内出版书所无法相比的!
  •   翻译的很好,作者逻辑非常严谨,适合商科的研究生或博士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