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出版时间:1999-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武吉庆  页数:403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史》注重突出师范院校教学特点,吸取有关学术成果,阐述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其中着重叙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及中国人民为使民富国强而进行的各种尝试。经专家审定,《中国近代史》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教学使用,也是史学爱好者的简明读本。

书籍目录

绪论一、悲壮沉沦中的顽强抗争二、成效甚微的近代化运动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第一节 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一、衰败虚骄的清王朝二、急于扩张的西方各国三、祸国殃民的鸦片贸易四、正义的禁烟运动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的经过二、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三、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第三节 政治、经济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二、经济、政治上的变化三、观念的更新和师夷制夷思想第二章 太平天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节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前期胜利发展一、拜上帝教的创立与起义的酝酿二、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三、清政府的对策和湘军的崛起四、北伐、西征和天京破围战第二节 《天朝田亩制度》和各项政策措施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二、各项具体政策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战争和《天津条约》议定二、战争再起与《北京条约》签定三、沙俄趁机鲸吞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清政府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一、辛酉政变二、政变后清廷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第五节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一、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的危局二、重振太平天国的努力和《资政新篇》的提出三、江浙地区的经营和安庆失陷四、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与天京的陷落.五、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六、太平军余部及各族人民起义军的斗争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一节 洋务派的兴起及其指导思想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二、洋务派及其与顽固派的论争三、洋务派的指导思想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一、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二、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三、洋务派训练新式陆军和创建近代海军四、洋务派兴办近代学校和派遣留学生五、洋务运动的评价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社会新气象的出现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二、早期工人阶级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四、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第四章 边疆危机和中法、中日战争第一节 边衅屡起,危机四伏一、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二、美、日侵略台湾三、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四、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第二节 中法战争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和清政府内部的战和分歧二、中法战争的经过三、中法战争的结局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一、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和清政府的避战求和二、清政府在海陆战场上的接连失败三、《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四、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第五章 戊戌维新运动第一节 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中国面I临被"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酝酿和维新守旧之争一、康有为的早期活动及其理论构建二、维新派的其他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三、创立政治团体,兴办维新刊物四、变法维新派与顽固守旧派的论争第三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一、维新派政治主张的变化及其原因二、百日维新与戊戌政变三、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第六章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义和团运动时期的中国社会二、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_三、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四、"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第二节 八国联军的武装进犯和清政府宣战后的复杂局势一、八国联军的入侵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二、"东南互保"和汉族地方势力的增强三、沙俄出兵占领东北和东北义军的抗俄斗争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一、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的联合镇压二、《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严重影响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教训第七章 辛亥革命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一、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三、清末"新政"的推行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艰难历程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始二、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崛起三、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第三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二、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三、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四、19Cr7年后同盟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一、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二、清政府内部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三、预备立宪的过程和国会请愿运动第七章 辛亥革命第八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文化运动第九章 近代文化概述《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悲壮沉沦中的顽强抗争  正当清王朝循着历史演进规律和王朝更替轨迹步人暮年,沉梦不醒之际,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耀武扬威地叩开了坚闭着的中国国门。面对亘古未见之强敌,前所未历之奇变,政治腐朽、吏治败坏、制度落后、观念迂滞的清王朝应变不及,回天乏术,在洋枪洋炮的威力胁迫之下,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地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渐次形成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日益深重的过程。  1842-1844年的《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它们使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几个资本主义强国开始踏上了中国的国土,把中国强行推向了世界,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政治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转化。开始了沉沦与上升并存,传统与近代纠缠,苦难与抗争相伴的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条约中出现的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形式,成了以后历次签约时效法的基本模式。这是套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道枷锁,是中华民族无尽苦难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清王朝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并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