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左玉辉  页数:345  
Tag标签:无  

前言

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环境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一直关注着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建设,期望出版一本系统阐述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并将之定名为《环境学》。《环境学》曾先后入选“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年再次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学》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作了探索性研究。《环境学》认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有五类(简称“五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并将环境规律定义为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环境学》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环境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则与规律以及五律协同,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则与规律原理以及五律协同原理。《环境学》认为,五律协同是宏观环境调控的基本原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最终归宿。《环境学》指出,环境规律具有独立性,它不从属于自然规律;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不违背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是一个不完整的理念,它只是人与环境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学》指出环境规律与生态规律的本质区别在于主体的不同,生态规律的主体是生物,环境规律的主体是智慧人;从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生物人服从生态规律,智慧人遵循环境规律。《环境学》建议将环境科学的学科结构概括为“1十4+x”。“1”指环境学,“4”指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和环境技术科学,“X”指建立在“1+4”基础之上的环境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环境规划学等。环境自然科学按学科分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数学,按环境要素分包括水环境学、大气环境学、土壤环境学、生物环境学和物理环境学等。环境社会科学包括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和环境管理学等。环境技术科学包括工业生态学、环境监测学和环境工程学等。《环境学》认为,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和环境技术科学,这四个分支学科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它们分别研究环境规律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联合作用的领域;其二,它们分别是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交叉渗透的结果。

内容概要

  《环境学》以揭示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第一节 环境一、人类环境二、自然环境三、人工环境_第二节 环境多样性一、自然环境多样性二、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第三节 人与环境的和谐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二、环境问题三、人与环境的和谐第四节 环境规律一、环境规律二、五律协同三、规则与规律四、环境调控第五节 环境科学一、环境学二、环境科学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变迁一、渔猎文明阶段二、农业文明阶段三、工业文明阶段四、绿色文明阶段第二节 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一、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二、人口爆炸对生物资源的压力三、人口爆炸对水资源的压力四、人口爆炸对气候资源的影响五、人口爆炸对矿产资源的压力第三节 影响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三、经济因素四、技术因素五、环境因素六、五律协同看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第三章 大气环境第一节 大气概述一、大气的成分二、大气的分层三、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第二节 大气污染一、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二、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三、大气污染的危害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一、清洁能源二、绿色交通三、末端治理四、环境自净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一、全球变暖二、臭氧层破坏第四章 水环境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形成二、水的分布三、水的循环四、人与水的关系第二节 水资源一、水资源的基本含义二、水资源短缺三、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第三节 水灾害一、洪水灾害二、干旱灾害第四节 水污染一、天然水的化学性质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三、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四、水污染的特征五、水污染控制第五章 土壤环境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一、土壤的组成二、土壤的结构三、土壤环境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土壤污染和自净一、土壤污染二、土壤污染物类型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四、土壤的自净能力五、土壤污染的防治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第六章 物理环境第一节 声学环境一、噪声概述二、噪声来源三、噪声危害四、噪声控制第二节 电磁辐射一、电磁辐射的来源二、电磁辐射的危害三、电磁污染的控制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一、放射性污染来源二、危害和影响三、放射性污染的分类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第四节 光污染一、光污染及其来源二、光污染的危害三、光污染的控制第五节 热污染一、热污染的类型二、热污染的危害三、热污染控制第七章 生物环境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一、生物多样性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节 生物安全一、食品安全二、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第三节 生物污染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三、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四、污染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八章 人居环境第一节 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一、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二、理想人居环境的探索三、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第二节 城市人居环境一、自然环境二、人工环境三、人文环境第三节 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第九章 景观环境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插图:二、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人类具有的智慧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力量,给整个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人类本身。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需求。人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其内容日趋丰富。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时,人类就利用自身智慧所产生的巨大创造力,改造自然事物或者创造新事物来满足其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需求。人类创造具有的多样性,堪与大自然相媲美。人类为了能够保证食物的稳定供应而驯化了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驯化了鸡、鸭、鹅、猪、牛、马等家禽家畜;为了保暖、蔽体、美观等发明了纺织术、印染术,制造了品种繁多的布匹和服装;为了居住,建造了各种各样的住房;为了健康,发明发展了医药技术;为了实现人类飞翔的梦想,创造了各种飞行器;为了满足对神秘太空的探索,创造了各种天文望远镜、航天飞机和太空站,实现了登月的梦想……。如今人类的能力已经在各种各样技术的帮助下变得日益强大,每年人类创造的、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质就达上万种之多,而且还能够通过人为控制的过程产生自然界中还没有找到的元素,甚至人类已经可以控制生命的产生过程。人类创造多样性和需求多样性一样,主要是源于人类智力活动的多样性。首先,创造的主体——人是具有多样性的,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人生观、教育程度和方式等都会影响人作为创造主体的思维方式等特征的差别。其次,作为创造行为主要动力来源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创造行为发生的客观条件、创造目的以及众多的偶然因素、创造灵感等使得创造过程也具有多样性。在这许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创造结果必然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所有的这些综合起来,也就形成了创造本身的多样性。(一)物质需求多样性物质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摄取营养以维持生命、生长发育,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饮水;为了蔽体、御寒以及美观,人们需要服装;为了健康,需要治疗疾病的药物;为了安全和舒适,人们需要居住的场所——住房;为了出行方便、快捷、舒适,人们需要交通工具和建设交通网络;为了生活更加舒适惬意、为了提高效率……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用品。此外,人与人之间爱好、经历、生活氛围等的差别,使人们对于物质和其他事物的需求偏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有时候这样的差别仅仅存在于非常微妙的细节当中。这些差别使得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变得更为丰富。

编辑推荐

《环境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环境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知识很系统的,我的选择没错!
  •   买了二手书,虽然是二手,但不影响使用,这样也好,环保嘛
  •   二手书不过很新的一点都不旧
  •   买的二手的,不错,考研要用的
  •   感觉比第二版经典,比较适合教学使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