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金亚文 编  页数:275  字数:2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结合实验区的教学实践,由国家音乐课标研制组专家和实验区优秀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内容包括中外音乐教育发展状况,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音乐实验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分析,音乐教学领域,音乐教学设计,音乐教学策略,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学评价,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等十章。本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崭新的结构和体例,针对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理论指导和案例剖析,致力于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本书可作小学音乐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也可作各类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

作者简介

  金亚文,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国家高中、初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组主要执笔人,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音乐教材常务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音乐教育学、审美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主要著作有《以欣赏为中心的音乐教学体系》《美育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审美功效研究》《关于识谱问题的思辩》《学校美育散论》《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审美教育实验研究》《基础音乐教育新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新课程、新教材与新教学设计》《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等。

书籍目录

第1章 音乐教育发展状况与课程改革背景
第一节 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一、基础音乐教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外国音乐教育发展状况
一、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
二、对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研究
第三节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背景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音乐课程改革
第2章 音乐新课程基本理念
第一节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三、音乐教师的审美规范
四、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征
五、音乐教学过程的审美描述
第二节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一、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
三、学海无涯“乐”作舟
第三节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一、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
二、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
第四节 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一、音乐学习离不开音乐实践
二、一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
第五节 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一、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
二、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第3章 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教学大纲比较
第一节 课程性质和价值一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的分析比较
二、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人文回归
三、音乐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分析比较
二、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简述
二、课程内容的分析比较
第四节 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简述
二、课程评价的分析比较
第五节 课程实施
一、对音乐教学的总体要求
二、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三、对音乐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
第4章 音乐实验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分析
第一节 实验教材理念
一、以审美为核心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第二节 实验教材结构
一、单元结构代替课时结构
二、人文结构代替知识结构
第三节 实验教材内容
一、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突出教学内容的整合与综合
四、拓展新的学习领域
第四节 实验教材呈现方式
一、图文并茂,美不胜收
二、以人为本的乐谱设计
三、配套完整的音响及教师用书
第5章 音乐教学领域
第一节 感受与鉴赏
一、感受与鉴赏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二、感受与鉴赏领域内容标准
第二节 表现
一、表现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二、表现领域内容标准
第三节 创造
一、创造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二、创造领域内容标准
第四节 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特点
二、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
第6章 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节 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目标概述一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三、音乐教学目标比较
四、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第二节 分析音乐教学内容
一、分析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二、分析教学内容的情感要素
三、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技能
第三节 设计音乐教学过程
一、音乐教学过程概述
二、音乐教学模式与范型
三、音乐教学阶段的设计
第四节 处理音乐教学事件
一、音乐教学事件概述
二、音乐教学事件的类型与应变策略
三、处理教学事件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第五节 选择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
一、传统教学设施与手段
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
三、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教学设施与手段
第7章 音乐教学策略
第一节 创设情境
一、语言创设情境
二、光线创设情境
三、美术创设情境
四、桌椅创设情境
五、音源创设情境
第二节 重视体验
一、重视体验的独特性
二、重视体验的过程性
第三节 强调探究
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
三、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位置
第四节 关注合作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学生间的合作
三、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
第五节 加强综合
第8章 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
第9章 音乐教学评价
第10章 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
主题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这样的整合与拓展,突出了音乐听觉审美体验的艺术特征,淡化了技能练习和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在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现及投入艺术探索的兴趣,表明新课程标准对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及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视。  新教材就是依据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编写上突出整合与综合,即将原先教材中的唱歌、唱游、器乐、识谱与视唱等内容整合为表现领域,将欣赏内容整合在感受与鉴赏领域,在其内容上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上: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以提高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还是以人音版教材第三册为例,在第十课《过新年》这一单元内容中,就是以较浓重的笔墨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过新年的风俗人情:《窗花舞》是一段描绘除夕夜喜儿等待出门躲债的爹爹回家过年的情景,乐曲的欢快情绪、民歌风的轻盈旋律,表现了贫苦家庭的喜儿高兴地和女友剪窗花、贴门神的过年气氛;管弦乐《晚会》是一首富有鲜明民族色彩的管弦乐曲,音乐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民间锣鼓节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