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

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兰色畅想)  作者:王思斌  页数:278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现称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后改为社会工作专业),北京大学等几所高等学校在多方支持下开办了该专业。到9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专业获得了一定发展。近几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在规模上获得了快速增长,这与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之初,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对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断了30多年,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对国际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知识不甚熟悉,另外,学者们对我国本土的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也不够。十多年来,各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同仁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讲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于1994年成立,并决定把教材建设和学科规范化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内同行的知识积累和现实要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决定着手组编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从1997年开始,经过5所高等学校14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两年多的努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思斌教授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迈出了由协会统筹、各高等学校共同编写教材的第一步。该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它不但被许多学校当作教材,而且在2002年获得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实践说明,集中各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者共同编写教材这条路是可行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各专业主干课教程建设的措施,其中包括确定各专业主干课程,编写和颁布“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几次召开会议,在各校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资深教师的广泛参与下,确定了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课程,并协助教育部编制了“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在组编《社会工作概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承担了组编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教材的任务。2002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召开教材编写研讨会,确定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各主干课教材的编写人选,同时决定教材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

内容概要

《社会工作导论》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编者王思斌力求系统、全面地介绍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其社会背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哲学基础做出深入分析;指出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社会政策变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阐明社会工作具有增进服务对象之福利、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介绍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尤其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在介绍国际经验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初步探讨。
《社会工作导论》可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社会福利部门和机构的行政人员、非营利机构中的管理者及各类社会工作者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性质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与领域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含义、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观
第一节 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道德操守和伦理守则0
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及其关系
第二节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三节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四节 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五节 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建构
第七章 社会工作过程
第一节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第四节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八章 微观社会工作方法
第一节 个案工作
第二节 小组工作
第九章 宏观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区工作
第二节 社会工作行政
第三节 社会政策
第十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 定义、特点、意义和伦理
第二节 研究逻辑与一般过程
第三节 主要类型
第四节 项目评估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本土化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专业化与未来社会发展战略
后记

章节摘录

  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社会工作专业是源于西方宗教实践并从工业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它同西方社会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工作专业已经跨越了国界,成为不少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在非西方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在华人社会的发展(如中国香港、台湾等华人社会)的本土化发展,也是检验这门专业的价值伦理同当地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契合的过程。对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文化和价值观的层面上,中国社会同西方的差异。而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处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精华也是世界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伦理要素并非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完全对立或冲突,找到二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地方,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可行的策略。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西方宗教理念和工业主义文明发展的结果,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主张个人自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同时也明显受到了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发展变化的,它不仅反映历史层面的影响,也反映现时代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理念变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也强烈受到了西方社会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它们同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哲学思维有着明显的差异。有学者指出,西方社会是以分析哲学为基础的,它认为事物是静止的,强调功能、差异与是非的界限,因此个人发展出了一种计算的理性。西方社会发展起来的个人主义思想主张以个人为核心,强调个人的价值,主张尊重个人独立性和权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利益交换为重。而基于基督教伦理的爱、关怀和责任三个重要要素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和文化价值观的生成,都对不同时期的专业伦理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注意到的是,专业实践的伦理同法律制度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崇尚法治和民主的环境里,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的实践发展出了一整套制度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专业工作者、机构和政策的使命、目标和责任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工作导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