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

出版时间:2004-4-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志和,郑毅  页数:219  

前言

  《审计》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中会计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本教材以民间审计的企业财务审计为主,兼顾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以及其他各行业的审计。编写过程中遵循了“精选内容、加重实践、培养技能、突出应用”的原则,力求做到以能力培养即审计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适用性、易懂性。  本教材由张志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一章、二、三章;郑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四、五、九章;李玉梅(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八章;赵志远(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编写第七章;梅秀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十章;李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六章。本书由张志和、郑毅担任主编,由张志和拟定全书的编写提纲,并负责全书的总纂定稿。中央财经大学奚淑琴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了本书全稿,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在本教材的撰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得到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的热情关照和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本教材的撰写过程中,博采众长,参阅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著作(具体书目附后),在此表示万分感谢!  本教材的编写是认真的;而且尽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笔者理论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缺点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审计界同仁与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概要

  《审计》是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成果,是组织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有关院校编写的。《审计》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总论;审计组织和人员;审计方法;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内部控制的评审;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验资和资产评估;电算化审计。  教材的每一章,都编有多种练习题,这些题目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重在启发性,旨在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切实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审计》配有《审计实训》一书,可作为实训教学的教材。  目前,在会计信息失真比较普遍的情况下,为体现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了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审计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的培养。  本教材及其配套实训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会计及审计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教材以及供经济管理干部培训与自学之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审计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内容和目标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和任务第五节 审计的分类练习与思考第二章 审计组织和人员第一节 政府审计机关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第三节 民间审计组织_第四节 审计人员第五节 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三者的关系练习与思考第三章 审计方法第一节 审计方法概述第二节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第三节 审查财产物资的方法第四节 审计的分析方法第五节 审计抽样方法练习与思考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标准第一节 审计准则的概念和内容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第三节 审计标准练习与思考第五章 审计程序第一节 审计程序的概念第二节 审计的准备阶段第三节 审计的实施阶段第四节 审计的终结阶段练习与思考第六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第一节 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分类第二节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练习与思考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评审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第二节 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审练习与思考第八章 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第一节 审计报告第二节 管理建议书练习与思考第九章 验资和资产评估第一节 验资第二节 资产评估练习与思考第十章 电算化审计第一节 电算化审计概述第二节 电算化系统第三节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第四节 电算化审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第五节 计算机辅助审计及通用审计软件的使用第六节 我国电算化审计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练习与思考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秦汉时代是我国审计的确立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形成了的审计模式。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审计机构与监督监察机构相结合、经济法制与审计监督制度相统一的审计模式逐步形成。秦汉时期的中央政权设“三公”、“九卿”,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执掌弹劾、纠察之权,专司监察全国的民政、财政以及财物审计事项,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二是“上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所谓“上计”,就是皇帝亲自听取和审核各级地方官吏的财政会计报告,以决定赏罚的制度。三是审计地位的提高,职权扩大。御史制度是秦汉时期审计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御史大夫不仅行使政治、军事的监察之权,还行使经济的监督之权,控制和监督财政收支活动,考核财政收入情况。  2.隋唐至宋的时期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审计在制度方面日趋完善健全。隋唐两代,在刑部之下设比部,与司法监督并列,是我国最早的独立于财政机关以外的审计监督机关。宋代的审计,在元丰改制以前,其主要特点是建立健全财计系统内部的审计机构,实行“财税合一”。这一时期虽然保留了外部审计机构(比部),但比部基本上不行使审计之权,徒有虚名。元丰改制后,恢复唐朝的比部。另外,在库藏系统创置了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司。南宋时期,设立了审计院。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这对我国审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中衰阶段  我国的审计史把元朝、明朝、清朝称为我国审计的中衰时期。  元明清各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审计虽然有发展,但总体上说是停滞不前,主要表现在取消了专门的审计机构。元朝取消比部,中央及地方报送的会计报告归户部审核。明朝初期,比部曾一度恢复,但不久于洪武二十三年又取消比部,从此结束了在我国延续了一千年,闻名于世的比部审计制度。取消比部以后,明清两朝都设置督察院,督察院成为最高监察、监督、弹劾机关,但却是一揽子性质,使财计监督与政府审计职能严重削弱。清代直至光绪年间,拟定单独设立审计院,并草订《审计院官职条例》二十条,但未能实施,不久清政府即被推翻。  (四)不断演进阶段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民国元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许多有识之士,在总结我国历代审计制度与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和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审计制度,初步建立了我国现代审计制度。  中华民国于1912年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将其改为审计院,同年颁布《审计法》,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部《审计法》。1928年国民党政府设审计院,并颁布了《审计法》和实施细则,此年颁布了《审计组织法》。1923年改审计院为审计部,直属监察院,将审计机构置于监察系统之中,并于1938年修订了审计法,以后又有几次修改补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审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