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理

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跃娥 编  页数:302  

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编写而成,可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护理专业学生使用。  本教材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指导,努力体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设计安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护理专业对药理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求。  在编写形式上,每章前设“用药护理提示”,重点介绍本章用药护理应注意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护理宣教、不良反应和药物疗效监护须知、药物在制剂配伍上的禁忌,药物的制备、储存及使用上的特殊要求等。使学生能够初步熟悉各类常用药物制剂、用量用法,掌握其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制定、实施用药护理计划。  与普通专科教育药理学教材相比,本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重点突出职业性。其总论内容有较大的变化,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阐述,适当降低了理论难度。增加了与护理工作相关的药物知识及内容的介绍。根据临床疾病用药情况的变化及临床药品不断更新的特点,在许多章节增加了药物新类别,如:抗艾滋病药、抗痴呆药、药物滥用与酒精中毒等;也注意增加新药及新内容。删除了一些临床应用几率较少的药物,如:抗麻风药;不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系统化与完整性,有些内容没有单独设置章节,但在不同章节涉及相关内容都有介绍,如:组织胺药和抗组织胺药。结合护理专业工作特点,增加了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物、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等章节。  教材中的药品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和《新编药物学(15版)》为准,微生物名称按新版《医用微生物学》专著所列名称。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按理论课64学时(见课时建议表)编写,药理学实验课课时及内容未在本教材中体现,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安排实验课课时及内容。其内容的选择涵盖了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药理学知识,可为学生学习内、外、妇、儿护理等临床课程及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材采用文字叙述与表格相结合的编写方式,文字叙述力求简明、具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免繁长的论述。教材内容精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够熟悉全面,掌握重点。为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学习水平的自我检测,结合学科的基本要求和专业需要,每章均编排了适量的练习。习题的形式及所涉及的知识点,尽量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药理学试题相一致,我们也希望本教材中的习题能够为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内容概要

  《护理药理(供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用)》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编写而成,系统而简明地介绍了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及药物治疗中用药护理等内容。在编写内容上,每章节前设“用药护理提示”,重点介绍本章节用药护理应注意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用药护理宣教、不良反应和药物疗效监护须知、药物在制剂配伍上的禁忌,药物制备、储存及使用上的特殊要求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能够初步熟悉和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制剂、用量用法、作用、用途、不良反应等;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制定、实施药物护理计划。  在编写方式上,采用文字叙述与表格相结合的形式,教材内容精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每章均编排了适量的练习。习题的形式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药理学试题相一致。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参考书,还可供在职护理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第一节 绪论一、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学习药理学的意义三、学习药理学的方法第二节 药物一般知识介绍一、药物名称及分类二、制剂与外观质量检查三、药品的贮存与管理四、药品的标识五、给药途径与护理注意事项第三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效应的基本表现二、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三、药物作用机制四、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五、药物作用的双重性六、药源性疾病七、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八、耐受性和耐药性第四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药物吸收与其影响因素二、药物分布与其影响因素三、药物代谢与其影响因素四、药物的排泄与消除方式五、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六、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临床意义七、治疗药物监测八、时间药理学与临床用药自我检测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二、突触的化学传递三、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及效应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自我检测第三章 拟胆碱药第一节 直接作用于胆碱受体的拟胆碱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二节 胆碱酯酶抑制药一、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自我检测第四章 抗胆碱药第一节 阿托品类生物碱第二节 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一、合成扩瞳药二、合成解痉药第三节 骨骼肌松弛药一、除极化型肌松药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自我检测第五章 拟肾上腺素药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第二节 α、β受体激动药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自我检测第六章 抗肾上腺素药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自我检测第七章 全身麻醉药与局部麻醉药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一、吸入麻醉药二、静脉麻醉药三、复合麻醉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自我检测第八章 中枢神经递质与药物作用原理简介一、中枢神经递质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原理自我检测第九章 镇静催眠药一、苯二氮革类二、巴比妥类三、其他镇静催眠药自我检测第十章 控制异常运动的药物第一节 抗癫痫药第二节 抗帕金森病药物一、拟多巴胺类药二、抗胆碱药第三节 抗惊厥药自我检测第十一章 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二、常用抗精神病药作用比较第二节 抗抑郁症药和抗躁狂症药一、抗抑郁症药二、抗躁狂症药第三节 抗痴呆药一、胆碱酯酶抑制药二、M受体激动药三、其他治疗药物自我检测第十二章 中枢兴奋药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二、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三、促大脑功能恢复药自我检测第十三章 药物滥用及酒精中毒一、药物滥用与依赖性二、具有依赖性的药物三、药物依赖性的表现四、乙醇(酒精)中毒及治疗五、甲醇中毒及治疗自我检测第十四章 治疗疼痛的药物第一节 麻醉性镇痛药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二、人工合成镇痛药三、其他镇痛药四、阿片受体拮抗剂第二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一、概述二、常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三、解热镇痛药的配伍应用四、癌症病人的止痛治疗第三节 治疗痛风的药物自我检测第十五章 钙通道阻滞药第一节 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第二节 常用钙通道阻滞药物自我检测第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一、正常心肌电生理二、异常心肌电生理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一、抗心律失常药作用机制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第三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自我检测第十七章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第一节 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一、强心苷类药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一、利尿药二、血管舒张药第三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四节 B受体阻断药自我检测第十八章 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一、硝酸酯类……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第二十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用药第二十一章 维生素和营养支持药第二十二章 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二十五章 免疫调节药和生物制品的临床应用第二十六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第二十七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关腺药第二十八章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第二十九章 生殖功能调节药第三十章 糖类、盐类与酸碱平衡调节药第三十一章 抗菌药物概述第三十二章 抗生素第三十三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第三十四章 抗病毒药物第三十五章 抗真菌药物第三十六章 抗结核病药第三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第三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第三十九章 消毒防腐药第四十章 解毒药物

章节摘录

  【药动学特点】本品口服易吸收,但因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8%。舌下含化经口腔黏膜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80%,2—5分钟出现作用,维持20~30分钟。也可经皮肤吸收而达到治疗效果。  【药理作用】本品的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最为明显。其抗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为:  1.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及心室容积缩小,心室壁张力降低,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也舒张小动脉,使左心室射血阻力降低而减轻心脏后负荷,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减少。  2.增加缺血区心肌血流量 本品能舒张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狭窄的冠状血管,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图18-1)。此外,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心内膜下区域缺血最严重,硝酸甘油因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舒张心外膜血管及侧支血管,使血液易从心外膜区域流向缺血区的心内膜下层,增加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提高心肌供血供氧,有利于缓解心绞痛。  3.抑制血小板功能本品能抑制循环血中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作用,防止血栓形成,具有稳定和缩小动脉斑块作用。  【临床用途】  1.心绞痛对各型心绞痛都有效,为首选药。舌下含硝酸甘油能迅速终止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局部外用硝酸甘油油膏、缓释膜等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2.急性心肌梗死及早小剂量短时间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既能减少心肌耗氧量,又有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作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发挥急救作用。  3.心功能不全本类药主要扩张静脉血管,增加静脉血容量,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使心室容积减小,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从而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  4.高血压急症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可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抢救。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护理药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