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勇  页数:376  

内容概要

  本书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新编后可作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材。本书配套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  本书在原教材现代小说(小说篇)、现代诗歌(诗歌篇)两个专题的基础上,扩展了现代散文(散文篇)、现代戏剧(戏剧篇)两个专题;对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和鲜明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这些作家的思想历程和创作道路,既注意梳理与介绍文学史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适用于中学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教学,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还可供社会读者自学。

作者简介

刘勇(1958-),文学博士,江苏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鲁迅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郭沫若学会理事,老舍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心理学研究》等学术专著,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等教材,撰写并发表了学术论文90余篇。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等课程。先后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轮廓及人文精神小说篇 中国现代小说:深沉而雄厚的人性画廊 第一章 鲁迅的小说:“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第一节 《呐喊》与《彷徨》: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双刃剑  第二节 《故事新编》:神话历史的现实演绎 第二章 “为人生”的社会写实小说  第一节 叶绍钧的“教育小说”  第二节 冰心等人的“问题小说”  第三节 王鲁彦等人的“乡土小说” 第三章 “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  第一节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  第二节 郭沫若、张资平等人的情爱小说 第四章 茅盾:客观理性的社会剖析  第一节 《子夜》: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多面视角  第二节 《林家铺子》与《春蚕》:村镇生活的深入解析 第五章 巴金:以生命燃烧青春之火  第一节 《激流三部曲》:对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解读  第二节 《憩园》与《寒夜》:“家”的延伸与拓展 第六章 老舍:市民社会与北京文化的全景观照  第一节 《骆驼祥子》:城市庶民的精神悲剧  第二节 《四世同堂》:透视民族文化心理的史诗 第七章 沈从文:美好人性的赞歌与挽曲  第一节 《边城》:美丽而忧愁的田园牧歌  第二节 《长河》:热情而无奈的人生图景 第八章 “左翼”作家群的小说  第一节 恋爱与革命:蒋光慈、柔石、叶紫等人的小说  第二节 暴露与讽喻:张天翼、沙汀、艾芜等人的小说  第三节 怒吼与悄吟:萧军、萧红等人的小说 第九章 “京派”与“海派”等小说  第一节 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废名等人的京派小说  第二节 先锋与通俗的轮替:穆时英等人的“新感觉”派小说  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李劫人的“大河小说”  第十章 赵树理方向与解放区小说  第一节 《小二黑结婚》:为农民而写的风范  第二节 《荷花淀》:平凡中追求美的极致与永恒  第三节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土改的风暴与沉思 第十一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  第一节 钱锺书幽默智慧的“围城”  第二节 张爱玲大雅大俗的“传奇”  第三节 路翎、无名氏等人的新探索 第十二章 张恨水与现代通俗小说  第一节 与新文学比翼齐飞的通俗小说  第二节 张恨水:在“通俗”与“现代”之间散文篇 中国现代散文:自由而绚丽的情感世界 第十三章 鲁迅散文的“深”与“广”  第一节 散文诗《野草》:内心积郁的艺术外化  第二节 叙事散文《朝花夕拾》:通脱舒展的世相画  第三节 杂文:特定时代的百科全书 第十四章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  第一节 “最完整的人格”  第二节 “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十五章 周作人散文的“味”与“趣”  第一节 “小品文之王”:平和冲淡,意蕴幽深  第二节 学者式散文流派的开创与影响 第十六章 多种风情的散文小品  第一节 童心与悲悯:冰心、丰子恺等人的散文  第二节 优雅与闲适: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散文  第三节 精致与素朴:何其芳、李广田等人的散文诗歌篇 中国现代新诗:细腻而博大的心灵回响 第十七章 现代新诗的开创与确立  第一节 《尝试集》及白话新诗的最初探索  第二节 《女神》与一代诗风的确立 第十八章 现代新诗的初步繁荣  第一节 湖畔诗社:对纯情至爱的执著追求  第二节 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第三节 李金发及初期象征派:朦胧的诗情与奇异的色彩 第十九章 新月诗派:追求美的诗形  第一节 “新月”:对新诗发展的反思与观照  第二节 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第三节 徐志摩:“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第二十章 现代诗派:探索纯的诗艺  第一节 “现代”诗派:寂寞与失落的产儿  第二节 戴望舒:穿越“雨巷”的诗人  第三节 现代情绪的抒写与现代诗艺的寻求 第二十一章 艾青:眼中常含泪水的诗人  第一节 忧郁而深情的时代歌者  第二节 现代新诗的又一座高峰 第二十二章 新诗大众化的浪潮  第一节 殷夫与中国诗歌会:在暴风雨中呐喊  第二节 臧克家与田间:泥土诗人与时代的鼓手  第三节 李季与阮章 竞:新民歌体的代表 第二十三章 “七月”与“九叶”的诗歌  第一节 “七月”诗派的兴起与影响  第二节 “九叶”诗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穆旦:诗神的坚守戏剧篇 中国现代戏剧:丰富而激昂的灵魂呐喊 第二十四章 现代话剧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中国早期话剧团体的多方贡献  第二节 早期话剧作家的积极耕耘 第二十五章 曹禺:现代话剧的真正完形  第一节 《雷雨》与《日出》:经典的确立  第二节 《原野》和《北京人》:探索与回归 第二十六章 现代话剧的多种风格  第一节 丁西林:笑破虚假人生  第二节 洪深:反抗痛苦人生  第三节 田汉:表现戏剧人生  第四节 夏衍:贴近现实人生 第二十七章 现代话剧的多样体式  第一节 《屈原》与现代历史剧  第二节 《升官图》与现代讽刺喜剧  第三节 《白毛女》与民族新歌剧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张资平曾经拥有过那么多的读者,他是幸运的;但是读者却从来没有在他的作品里产生过强烈的审美感受,他又是悲哀的。而更可悲的是,他自己也并不理解读者对他的作品感兴趣的真正内涵,所以,在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上他再次陷入了困境。他是有生活的,也不缺乏才华,甚至在开始创作的时候他是有自己的追求和个性的。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有市场的时候,便开始竭力迎合读者需要,并很快发展为大量的粗制滥造。这种丧失了作家使命感的编造显露了张资平小说的特有困惑和矛盾,尤其在人物性心理的描写方面,这种困惑和矛盾显得更为突出:男人们一方面表现出那种雄性动物特有的占有欲,并多方面表明这种占有欲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始终有一种摆脱不了的负罪感,总是在下意识里不停地忏悔自己深重的罪过。女人们则一方面无力地重温着多少年来的道德规范,恪守着早已不存在的美德;另一方面又总是在内心深处燃烧着强烈的欲火,并时常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显然,张资平有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矛盾:他想尽可能地编造出“更真实”的东西来迎合读者,但潜意识告诉他,似乎只有这样写,才能提示出女性在长期压抑之下的、比男性更深广的性苦闷。应该说,这确实是“更真实”的东西。实际上,在人物性心理的矛盾反差之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沉淀着张资平对传统的性文化的认识,沉淀着他对时代发展和现实变动的理解,沉淀着他在传统文化与现实变动相冲突过程中的矛盾。 张资平的小说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但在总体上陷入了一种市场运作的怪圈,最终使他的创作越来越走向粗制滥造,有的作品甚至遭遇了“腰斩”的厄运。当年,《申报·自由谈》连载张资平的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尽管张资平在当时也算是一个作品热销的作家,拥有众多的读者,但《时代与爱的歧路》连载至一百零一次时,因“按读者来信,表示倦意”,《自由谈》编辑部“为尊重读者意见起见”,断然“停止刊载”①,这就是文学史上轰动一时的“腰斩张资平”事件。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全国高等院校专升本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适用于中学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教学,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还可供社会读者自学。《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全国高等院校专升本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专科起点)教材新编版,新编后可作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全国高等院校专升本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配套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这本书内容概括性很好,内容详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值得珍藏。本书体现了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内容还具有独到的文学视角,很不错。
  •   听过刘勇老师的课,这本书条理清楚,很适合阅读和备考
  •   因为自己的原因 不算成功的选择 适合初级入门跨专业的学生看 作品讲解比较详细
  •   很好。。非常喜欢。。值得看的一本书。
  •   还没有看 应该不错吧
  •   速度很快 质量还行
  •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挺喜欢的
  •   很精,有点简单
  •   书收到了,还没有细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