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滕守尧  
Tag标签:无  

前言

“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丛书是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近几年的一项系列研究成果。本丛书所探索的“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是在借鉴当代生态观念和国际先进教育理论和经验、总结以往我国儿童教育之长处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儿童教育形态。生态学,原指研究生命体与其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生态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无机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极其复杂的相互关联),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越出生态学学科的界限,成为人们观察世界和发现世界的一种世界观。所谓生态世界观,是一种以万物相互联系的视角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严重对立的两方,如阴和阳、水与火等,也有着互益互补的可能。目前,人类遇到许许多多问题,如环境、战争、科学、教育、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假如以生态世界观对待,都将得到良性的解决。就儿童教育来说,以往我国儿童教育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在有形教育(指正规的学校和课堂教育)和无形教育(社区和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家长和教师的言行、电视及其他媒介的信息等对儿童的无形影响)之间,偏重于有形教育,不注意无形教育对儿童无所不在的影响,不重视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以往教育往往以偏概全,在某单一方向上发展(或单纯强调生活化的教育,或单纯强调游戏化的教育,或单纯强调体验化的教育等)。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则强调儿童生命发展、生活和生产的三位一体,在三者之间的生态联系中发展儿童整体。

内容概要

《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深入考察了具有代表性的原生态艺术传承的典型形态,并挖掘出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中所蕴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生性艺术传承特质,并将这一特质与学校体制中的儿童审美教育机制加以对照研究,着力探寻原生态艺术传承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奥秘与生态式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在关联。通过对原生态艺术传承的研究,最终的目的是借鉴原生态艺术及其传承的形式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使儿童的艺术教育更尊重儿童天性的整体性,并以符合生态的方式予以实施,从根本上保护、尊重与激发儿童的原型,使儿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智慧。本著作力图探讨原生态艺术传承机制中可以被我们今天的儿童审美教育加以借鉴吸收的有益元素,也为我们探寻学校体制中的儿童审美教育提供一个崭新的礼角。

作者简介

常俊玲,1973年生于河南信阳。1993年毕业于湖北襄樊大学;2000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艺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审美与艺术教育的相关研究工作,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职教师。 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在艺术人类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教育理论及艺术课程方面有所用心。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先后参与国家重点课题“艺术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验”以及小学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编写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来自田野的思考第一章 原生态艺术——大地上的生命欢歌第一节 初识“原生态”艺术一、与“原牛态艺术”的偶然邂逅第二节 “原生态艺术”探源一、与牛命本源相关联二、“原生态艺术”时空探源第三节 美丽的“侗族大歌”——原生态艺术与文化的生动展现一、原生状态的完整保存二、独特的审美价伉三、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章 原生态艺术的传承第一节 生动的“口头传承”一、丰富的歌谣:口头传承的有力载体二、技艺精湛的歌师:口头传承的灵魂人物三、集体展演:口头传承的制度保障第二节 浓郁的“本土化”一、以血缘、地缘为纽带二、传承本地域本族群的文化三、注重传承媒介的地方性与原生性第三节 融入生活的自然传承一、与生活融为一体二、“默化”与“教化”第四节 “集体交往”中的传承一、联系公众交往的重要纽带二、担当教化的中介第五节 进入到无意识层面的传承一、进入人格深层二、传承部族记忆第三章 原生意义上的艺术传承——从原生态艺术传承中获得的启示第一节 何谓原生意义上的艺术传承一、“个件化”的传承二、“人与文化”为前提的传承三、探寻发生过程的传承第二节 回返生活世界的传承特性一、存在的真实性二、存在的整体性三、存在的奠基性第三节 原生意义艺术传承的默会性一、存在的无形性二、对主体的依附性三、内倾性四、独特的个性第四章 “象”的智慧与原生意义上的传承第一节 “道”本体的人文艺术教育一、在深刻的直观中抵达宇宙与生命之“道”二、于混沌境界中整体把握的艺术之“道”三、在“反”与“复”中通达艺术之“道”第二节 “象”的言说与思维一、喻示艺术形象的最早起源二、揭示艺术形象的兴起缘由三、指出艺术形象的鲜明特点四、体现艺术创造的重要法则第三节 “拈花微笑”中的悟“道”一、佛教传承的启示二、师徒交流中的“欢会神契”第五章 原生态艺术传承对儿童审美教育的启示第一节 无可逃避的分裂:现代儿童审美教育的迷失第二节 儿童文化的原生性解读一、儿童:自然之子二、儿童的想象:神奇的非理性三、儿童的创造:生命“原初整体性”的完好保存四、儿童时期的记忆:成长中不可磨灭的烙印第三节 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原本性”音乐教育探究一、“整体性”与原本性二、综合性与原本性三、自然的节奏与原本性四、即兴与原本性第六章 儿童审美教育的原生性探寻第一节 源于生命的审美知觉与创造——艺术感知与创造的原生性探寻一、艺术符号:表现人类情感的特殊形式二、艺术:富于生命意味的形式三、艺术感知与创造:表现生命的力的形式第二节 身体感觉:连接艺术与生命的原生载体一、艺术感知与身体感觉二、身体体现与自我意识三、艺术活动与身体感觉四、艺术教育与身体感觉第三节 创造性体验:激发生命本源的体验——艺术体验的原生性探寻一、何谓“创造性体验”二、艺术实践中的“创造性体验”第七章 从原生态走向生态——由生态式儿童审美教育引发的思考第一节 “生态式儿童审美教育”思想概述一、“生态式儿童审美教育”思想的提出二、“生态式儿童审美教育”思想概述第二节 综合艺术课程:回归与超越一、纵横交织,建构单元坐标体系二、通过“叙事”结构融入相应情境三、即兴与生成四、注重艺术教育的体悟环节——反思结语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原生态艺术——大地上的生命欢歌:第一节初识“原生态”艺术:一、与“原生态艺术”的偶然邂逅:如是因缘,唯当感激。很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电视里听到了原汁原味的蒙古族特有的长调,那样的旷远与深厚,就感到这是只有马背上的民族才能产生的曲调,是唱给长天大地的。有的音乐家为了将这样美妙的音乐保留下来,就通过记谱的方式将之记录下来,并给长调画上了小节线。可是人们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骑着马在草原上唱出的长调了,也许那特有的节奏只能留在唱者的心里。通过记谱的方式给长调划分小节,就像是为辽阔的草原圈上了重重的铁丝网,那只属于游牧民族的味道已经不复存在了。还有一次在云南丽江听了一场真正的纳西民族的歌舞表演,一个叫和朝花的普通女子,据说是这个演出团里的厨师,可是她张嘴唱歌,真让人吓了一跳,因为她唱的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曲,没想到她的嗓子可以吊得那样高亢,而且对茶马古道的韵味理解得极为透彻。我们在她的声音中好像听到了古驿道上马蹄的“得得”声,还分明感受到在古驿站上休息的马帮人,目光穿越崇山峻岭时的苍茫感。观看一种叫做“郎巴舞”的舞蹈时,那个幽默的主持人说他一直都无法用一套固定的语言说出这些跳舞的小伙子们嘴里唱的是什么歌词,脚下跳的是什么节奏,因为他们每天的演出都是即兴的。就像他们在山间田头所表现的那样,根据场景的不同而变换着歌词与脚步。所以,当杨丽萍接受记者采访问她如何编排《云南映象》①的时候,她的回答令人吃惊。她说她从来没有像一般的舞蹈设计那样去编排《云南映象》,她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发现与发掘。

编辑推荐

《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为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原生态艺术传承与儿童审美教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