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法学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彭冰  页数:423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说每本书都有自己命运的话,《中国证券法学》的命运一定不佳。2005年7月本书刚刚出版,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修订案》。这是《证券法》自1998年颁布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订。修订后的《证券法》共计240条,与原《证券法》的214条相比,是次修订删除了27条,新增53条,并对保留条款中的166条作出了内容和文字修改。刚诞生就已经过时,这命运岂不像极了大陆法系的成文法?  本书在《证券法》修订将近两年后,才推出修订版,是因为《证券法》的许多重大修改,都有待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规章予以细化,才能变为实践中的具体制度。截至本书修订完成的2007年5月底,中国证监会已经颁布了多数相应规章。但令人遗憾的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虽然经过多次讨论,至今尚未出台;实施货银对付的证券结算制度,虽然已经有了具体方案,但还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虽然《证券法》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还在制订过程之中……  《证券法》的修订只是提出了改革的纲领,改革意图的实现还需要经过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市场实践。但对利润的追求将使得市场永远在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逼迫立法作出进一步的回应。由此形成一个“立法一实践一创新一立法修订”的循环过程。本书的此次修订不过反映了这个循环中的一次往复而已。  自2006年1月1日《证券法》修订生效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了飞速增长,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行政力量主导股票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变。在构建一个强有力的资本市场中,法律能够发挥多大的功能,目前为止的中国实践并没有给出答案。  本书此次修订,除了前三章和第20章和第22章基本没有变化外,其余章节都根据2005年《证券法》的修订和中国证监会相应颁布的规章作出了修改。第4章的全部内容被改为讨论证券公开发行的界定。原书的第16章和第22章被删除,全书因此缩为23章。如果合理安排,例如,第1~3章可以作为一次课程的内容,第7章、第8章、第17章、第19章和第22章的内容较少,可以与其他章节合并为一次课程的内容,则本书完全可以压缩为16到18次课程,适合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了减少篇幅,原文中的大量案例材料,我做了删除。

内容概要

  《中国证券法学(第2版)》在《证券法》修订将近两年后,才推出修订版,是因为《证券法》的许多重大修改,都有待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规章予以细化,才能变为实践中的具体制度。截至《中国证券法学(第2版)》修订完成的2007年5月底,中国证监会已经颁布了多数相应规章。但令人遗憾的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虽然经过多次讨论,至今尚未出台;实施货银对付的证券结算制度,虽然已经有了具体方案,但还没有得到真正实施;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民事责任,虽然《证券法》中已经有了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还在制订过程之由……  《证券法》的修订只是提出了改革的纲领,改革意图的实现还需要经过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市场实践。但对利润的追求将使得市场永远在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法律框架,逼迫立法作出进一步的回应。由此形成一个“立法-实践-创新-立法修订”的循环过程。《中国证券法学(第2版)》的此次修订不过反映了这个循环中的一次往复而已。

书籍目录

第1编 导论和概述第1章 企业融资和证券市场1.1 企业融资模式1.1.1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1.1.2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1.2 本书讨论范围1.3 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1.3.1 关于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理论1.3.2 证券市场有效的运行机制第2章 证券法导论2.1 证券市场和证券法的关系2.2 中国《证券法》的立法历程2.3 《证券法》与《公司法》的关系2.4 证券法的基本原则2.4.1 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2.4.2 诚实信用原则2.5 《证券法》的适用范围第3章 中国证券监管体系和证券市场3.1 中国集中统一证券监管体系的形成3.1.1 中国证券市场的形成与早期证券监管立法(1980—1992)3.1.2 中央证券监管体制的初建与立法上的发展(1992—1996)3.1.3 《证券法》与专业证券监管体制的确立(1997)3.2 中国证券自律监管机制3.2.1 证券业协会3.2.2 证券交易所3.3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3.3.1 股权集中3.3.2 谁是大股东推荐阅读书目第2编 股票发行市场第4章 证券公开发行的界定4.1 股票公开发行的界定4.2 界定股票公开发行的原则4.3 界定股票公开发行的相关因素4.3.1 发行4.3.2 特定对象4.3.3 人数小4.3.4 累计4.3.5 发行方式4.3.6 其他豁免可能4.4 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4.4.1 无限制累计4.4.2 建立双层监管模式第5章 为了发行上市的企业改制5.1 概述5.2 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条件5.2.1 中国实践中公开发行的类型5.2.2 中国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实质要求5.3 改制方式5.3.1 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5.3.2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5.3.3 其他改制模式5.4 改制中的法律问题5.4.1 发起人资格5.4.2 资产剥离5.4.3 原有企业债务承担5.4.4 国有股权的界定和折股5.5 股票发行的一般要求5.5.1 同股同权、同股同价5.5.2 禁止折价发行5.5.3 股东名册5.5.4 股票的形式5.5.5 股票种类5.6 股票发行的法律关系第6章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6.1 概述6.1.1 股票公开发行制度的功能和核心问题6.1.2 股票公开发行制度功能的实现机制6.2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基本程序6.2.1 股东大会决议6.2.2 保荐和申报6.2.3 证监会受理申请、初审和预披露6.2.4 发审委审核6.2.5 会后事项和核准6.2.6 期限和复议6.2.7 发行6.2.8 上市6.3 股票发行上市保荐制度6.3.1 保荐制度的本质6.3.2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的注册登记管理6.3.3 尽职推荐6.3.4 持续督导6.3.5 法律责任及措施6.4 发行审核委员会制度6.4.1 法律依据及其功能6.4.2 发审委工作程序要求6.5 询价制度6.5.1 询价对象6.5.2 询价的基本要求和程序6.5.3 询价过程中的信息披露要求6.6 股票发行核准中的法律问题第7章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7.1 概述7.2 公开发行证券7.2.1 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证券的一般条件7.2.2 股票发行的特别条件7.2.3 可转换公司债券7.3 非公开发行证券7.4 发行程序7.5 信息披露第8章 信息披露制度与律师证券法律业务8.1 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争议8.2 信息披露制度8.2.1 信息披露的原则8.2.2 信息披露的制度8.3 发行时的信息披露制度8.3.1 信息披露要求8.3.2 监管8.4 持续性信息披露制度8.4.1 定期报告8.4.2 临时报告8.4.3 监管8.5 消极信息披露义务8.6 律师在证券发行中的角色8.6.1 律师从事的证券法律业务范围8.6.2 律师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8.6.3 律师勤勉尽责的标准第3编 股票交易市场第9章 证券交易市场9.1 股票转让的一般规定9.1.1 股票交易场所9.1.2 股票转让方式9.1.3 股票转让的限制9.1.4 限制买卖股票的主体9.2 证券交易市场概述9.2.1 证券交易市场的结构9.2.2 证券交易市场的基本分类: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9.3 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转让9.3.1 以发行股票公司的类型来区分不同的证券交易市场9.3.2 非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转让9.4 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股票转让9.4.1 非上市公众公司9.4.2 证券公司代办业务股份转让市场(三板市场)……第10章 证券交易所第11章 证券业务之一第12章 证券业务之二第13章 证券公司监管第14章 证券登记和结算制度第4编 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控制第15章 上市公司收购第16章 股东大会与控制权的实现第17章 控制权的控制与上市公司治理第5编 证券法律责任第18章 证券法律责任体系第19章 虚假陈述第20章 证券民事诉讼第21章 内幕交易第22章 操纵市场第23章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章节摘录

  1.1 企业融资模式  金融即资金之融通。金融市场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证券市场只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更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因此,要了解证券市场,不能不对企业融资有一个整体认识。  1.1.1 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时资金周转不灵,需要临时借贷资金;有时企业面临发展机遇,需要投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融资的需求不一而足,相应融资的手段也各异其趣。概要来说,企业融资的手段主要可以区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企业通过不分配或者暂缓分配利润,积累利润用于企业发展而获得的资金,是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构成了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的方式,被称为外部融资。为了获得外部融资,企业必须付出代价,或者支付融资者利息,或者让融资者能够分享企业未来利润。因此,相比内部融资,外部融资是企业不得已才采取的融资方式。  1.1.2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企业外部融资又可以按照是否通过中介机构,而区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中介机构的功能并非仅仅在介绍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更在于风险的分配和承担。  企业外部融资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布不均衡导致融资风险巨大。虽然在外部融资中企业往往会许诺给予资金供给方一定的利益,但是,这种许诺的利益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融资之后的经营能否成功。但对于经营能否成功的判断,只有企业自身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资金供给方往往只有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才能作出判断。这就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企业很可能在需求资金时过分夸大自己成功的可能,在获得资金之后不去控制风险甚至扩大风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证券法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