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王庆国  页数:2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全国各中医院校长期从事教学的一线资深专家、教授共同编写完成。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为全书的概括性论述。“各论”共列八章,为本教材的主体,条文诠释的行文顺序为:原文、词解、提要、解析、方义、辨治要点、研究进展、医案选录。书末附录条文索引、方剂索引、参考书目与古今度量衡换算,以便于查阅。  本书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是国家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一、《伤寒论》的作者  二、《伤寒论》的产生与沿革  三、《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四、伤寒的涵义 第二节 《伤寒论》的辨证方法  一、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  二、六经辨证的基本内容  三、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四、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第三节 六经病的传变 第四节 《伤寒论》的论治法则各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一、太阳病脉证提纲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三、辨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    五、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 太阳病证    一、太阳病经证      (一)中风表虚证       1.桂枝汤证       2.桂枝汤禁例       3.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2.麻黄汤禁例       3.兼证        (1)葛根汤证        (2)大青龙汤证        (3)小青龙汤证    (三)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二、太阳病腑证    (一)蓄水证(五苓散证)         附:茯苓甘草汤证    (二)蓄血证       1.桃核承气汤证       2.抵当汤证 ……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附录一 条文索引附录二 方剂索引附录三 古今度量衡换算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总论  第一节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它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一、《伤寒论》的作者  《伤寒论》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约于公元150-219年在世。据宋·林亿《伤寒论·序》引甘伯宗《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名医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另据《何颙别传》载,张仲景曾“总角造颙”,何颙谓其“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可见,仲景少时从师受教,习岐黄之术,好学多思,终至青出于蓝,医术胜过其师,成为著名医家。因他对临床医学的卓越贡献,而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张仲景医德高尚,对当时“曾不留神医药”的社会风气十分反感,他鄙视那些“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势利之徒,反对重巫轻医的不良风气,呼吁社会关爱生命,关心医学。同时,他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恶劣学风深恶痛绝,并给以严厉的批判。建安年间,大疫流行,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丰富并完善了辨证论治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不朽之基。  二、《伤寒论》的产生与沿革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219年)。由于当时封建割据,战争连年不断,以致民不聊生,疾疫广为流行。曹植在《说疫气》中形容当时的惨况为“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丧”。在大疫流行之际,张仲景家族亦未能幸免,正如《伤寒论·自序》中所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民众的苦难,亲人的伤痛,激发了张仲景精研医术的决心,立下了著书活人的志愿。他总结继承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广泛采集各家之长,结合个人平脉辨证的丰富经验,最终完成了这部旷世不朽之作。  《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由于兵火战乱的洗劫,原书即已散失不全。后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方使此书得以幸存。到东晋、南北朝,该书流传于民间。降至唐代,孙思邈撰《千金要方》时,由于未能窥见此书全貌,故仅征引了该书的部分内容,并有“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而不传”之感慨。直到孙氏晚年撰写《千金翼方》时,始收载到《伤寒论》全书的内容,并载于卷九、卷十之中,此可视其为现存《伤寒论》的最早版本。北宋年间,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奉朝廷所诏,校正刊行了《伤寒论》,林亿等在序文中说“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重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该书于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刊行,成为后世流行的《伤寒论》。其后又整理校订刊行了原书的杂病部分,成为后世的《金匮要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伤寒论讲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这本是我们学校选的教科书 我弄丢了 所以又买了本 既然选老师教科书还是很适合刚学中医的人看的 条文 案例都有 讲的很细的 不错
  •   第2次买了,喜欢这本书,送给一位中医前辈的
  •   内容很好 值得学习
  •   比jd便宜。给别人买的
  •   东西好不好不知道,又是一本买了没怎么看过的书,给不了大家意见,我惭愧。不过老师说这本书适合应试的伤寒论,如果是想钻研的话,就不要选择这本了
  •   适合中医专业的人看,一般人理解太难
  •   内容很好,就是深了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