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李金初  页数:388  字数:370000  

内容概要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讲起教育家不是古代的就是外国的,这既不符合实际情况。更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想做些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以宣传教育家的事迹。反映教育家的成长,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    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代表时说:“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温总理的深情讲话如春风拂面,不仅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而且增强了我们组织编写好这套丛书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作者简介

   李金初,自1974年至2007年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校长,同时先后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民办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等。专著有《改革、选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的学生时代 一、最初的人生磨砺 二、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本书 三、15岁少年去赶考 四、难忘的图书馆,难忘的老师 五、高烧中的高考 六、走出大山,来到北京 七、走进师大,走进数学 八、激情燃烧的岁月 九、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十、回到故乡的怀抱休养 十一、“学习雷锋好榜样” 十二、一次特殊的考试第二章 初登教坛 一、毕业了到哪里去 二、我的第一节教改课 三、在劳动的大课堂里锻炼成长 四、雪地步行4小时去上课 五、初次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第三章 “挤”上首辆改革列车 一、到南方去考察 二、“0”期中学校长培训班 三、我的首篇论文:非重点中学校长研究了重点校 四、“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一:确立八字治校方针 五、“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二:制定“公、勤、谦、坦”的干部行为准则 六、“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三:访问东北师大附中 七、“决策中心”与教代会信任投票 八、“挤”进北京改革试点校 九、十一学校的工资制度改革 十、科学测定教师工作量 十一、十一学校的创造:岗位工资与评聘分开 十二、和青年教师协商工资标准 十三、局部坐班制 十四、先把后院安顿好 十五、反其道而行之:撤销托儿所 十六、打胜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分房战 十七、“我多年寻求的,就是十一学校这样的德育”第四章 尝试育人模式改革 一、在新加坡机场引发的教育改革思考……第五章 创立国有民办学校第六章 改革高中教育第七章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第八章 建设现代化校园第九章 以自然人身份承办公有学校第十章 为了全新的教育第十一章 同一片蓝天下第十二章 他们是学校的功臣第十三章 为了学校的未来第十四章 我的梦圆时刻 第十五章 尾声:结束还是开始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我的学生时代  一、最初的人生磨砺  我的家乡是湖南张家界,独特的石英沙岩地貌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去过张家界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山了。  山峰山峦山脉,山山相连,层峦叠嶂,气势巍峨。从山脚抬头仰望,山好像就在头顶上,一座座顶天立地,峭然耸立,仿佛清灵飘忽的天神从高空俯瞰你,逼视你,让你顿觉自己的渺小,  张家界的灵性不仅在山,还在漫山遍野的各种树木、竹林。漫步山道,视线常常仅及眼前,左右的风景已经被茂密的植被遮住了——这里是我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之称。还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这如诗如画的胜景,在漫长的岁月里,却是与贫穷、封闭、落后、动荡相连。  上世纪30年代。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领导百姓闹革命,烈火干柴,遍地燃烧,诞生了红二六军团,跟着贺龙闹革命的一次就上万人。红军长征后,反动武装对根据地残酷镇压,暴力所及,生灵涂炭。大自然赐予张家界的美丽被战乱和动荡遮蔽了。  1988年,在“(北京)十一同学会”成立时,萧克将军受邀担任名誉会长,我忝列同学会顾问,第一次有机会见到萧老将军。听闻将军在1985年重返湘西,游览了张家界,我问将军: “您当年看到的张家界美丽吗?”将军说: “只顾看国民党的飞机了。”  1939年,我出生在张家界澧水河畔一个贫苦的土家族人家。这里有美,有贫困,还有动乱。这动荡的岁月,对于少年时代的我,意味着更多的艰辛。  像我的先辈一样,从生命襁褓伸出的脚,一旦触碰到湘西大山粗糙崎岖的山路,我的灵魂就一辈子被定格在山的怀抱中,粘贴在蜿蜒路径和白云深处。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多少个春秋轮回,那弯弯的山道没有尽头,那光亮的石板见证了我成长的酸甜苦辣。  父亲是杂货店的学徒,因此,打得一手好算盘;母亲是放牛娃出身,家乡的山水滋养了她美丽的歌喉,山歌唱得非常好,而且记忆力惊人,直到六七十岁时,还能背诵她早年从别人那里听到的《三字经》、 《女儿经》,会唱很多小时候的山歌。后来,张家界搜集土家族民间山歌时,母亲还贡献了不少呢。  刻在儿时记忆里的,还有奶奶勤劳的身影。爷爷去世早,奶奶独自养育几个儿女,而且要让每一个孩子的婚事都办得很“风光”。于是,从家里到菜地,从菜地到磨坊,从早到晚,奶奶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为贴补家用,家里磨起了豆腐,奶奶做的豆腐最好吃,那滋味,现在再没有品到过。  那时家里只有两间草房,祖孙三代就居住在那里。房屋旁边的厕所连着一个猪楼,猪楼上面搭出一间阁楼,这便是我和奶奶的卧室了。每天晚上,我手持“亮子”,弯腰弓背,爬梯子到阁楼上睡觉。奶奶怕我不小心烧着了茅屋房顶上的茅草,所以总是紧跟着我。夏天一条破床单,冬天一条旧棉被,我和奶奶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许多夜晚,我都是在奶奶轻轻的叹息中,在猪楼里猪的鼾声中,还有那猪粪、人粪的臭味中,渐渐进入梦乡……  房屋旁边是一块菜地,只有4分2厘,种些黄瓜、苦瓜、辣椒、茄子、冬瓜等蔬菜,长成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可以换些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6岁就随奶奶、母亲在菜地劳动,奶奶夸奖说: “一个公鸡四两力。”我随着大孩子到野地里弄回些烧火的杂草,妈妈称赞道: “可以烧一盆洗脸水。”到10岁时,我已经开始独自挑着菜担到集市上卖菜,一般都有5分钱到1角钱的奖励。  1949年解放前夕,由于各派土匪抢占地盘,一相互拉锯,生活更加动荡不宁。有时候,父亲为躲避抓挑夫逃到山上,母亲也为了躲避匪兵带着小妹妹跑到别处乡下,家中就剩下我和奶奶祖孙两人。我目睹过街坊被抓去做挑夫,经历过土匪半夜到家里抓人。有一次。一股土匪向盘踞在县城的另一股土匪进攻,我和奶奶险遭大难。  我家位于道边的一个小坡上,从土墙和房檐间的空当中,正好看得见城门上的炮楼子。攻城的土匪利用我家当碉堡,向城门楼子开枪。一会儿,城里的土匪反冲下来,攻城土匪作鸟兽散。奶奶刚刚把被土匪弄得乱七八糟的屋子收拾完,城里的土匪就冲到了我家,称我家“有敌人”,两支枪蛮横地指向了奶奶,特别是一个满脸麻子的土匪,竞用驳壳枪点着奶奶的脑门,恶狠狠地说: “给你一粒花生米。”奶奶跪下了,告诉他们: “家里没敌人。”我双手紧紧抱着奶奶,吓得浑身发抖。手无缚鸡之力的一老一小,此刻只能任人宰割。他们屋里屋外搜寻半天,一无所获,这才悻悻离开。  深深刻在童年记忆里的动乱和苦难,使我对后来的和平生活格外珍惜。  二、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本书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读书充满渴望。  记得刚4岁时,看到别人背着书包上学去,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就梦想背着书包去上学。4岁半时,我在彭家祠堂的述信小学终于实现了读书的愿望。当时所谓的小学,实际上只有一个班、四个年级,实行复式教学。由于年龄小,我总是坐在最前边的位置上,因为怕先生,每次都要一个远房的叔叔背着我去上学,而且只有先生答应了不打我(当时允许体罚,如打手心),我才会下来走进教室。  由于年龄太小和局势混乱,我的第一段小学生活只维持了短暂的一个月光景,  真正的小学读书生活,开始于1945年的2月。在述信小学读完了一年级,二年级转入刚刚新建的恕远小学。这是当地乡绅潘三一家捐建的一所小学,潘家长子潘运辉任校长;四年级时,转到敦谊小学。解放后,敦谊小学与紧相邻的崇实小学合并为县立一小,我在那里读到小学毕业。  有段时间,家庭陷入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有一年春节最难熬,由于没有可以招待客人的饭菜,为躲避客人来拜年,过年的那几天,一家人于脆锁上门,全部上山砍柴。  那时我已经成为家里的好帮手:早上帮助母亲卖菜,晚上帮着奶奶做豆腐。在我11岁上六年级时,地里种的菜,已经主要靠我到菜市场去卖。早上常常要很早起床赶集,卖完菜,来不及吃早饭,就直接匆匆忙忙赶往学校了。许多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  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天,下雪了。早上起来,白雪皑皑,大地茫茫。怎么去上学呢?我当时既没有胶鞋,也没有防水的桐油鞋,唯一的一双布鞋虽早已破旧。但我仍然舍不得穿着它走雪路。但我不能不上学。我果断地脱下鞋,赤着脚,踩着冰凉刺骨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往学校。大约是4里路吧,我走啊走啊,不记得走了多久,脚被冻疼了,麻木了,但却走出了我的决心和性格:我酷爱学习,从来不会逃学旷课。  那时,我的算术成绩从来全班第一,但算术作业本只能用3分钱一本的小开簿,我多么羡慕大开簿的作业本啊,可是要5分钱才能买到一本,我是买不起的。有一次,我的作业本用完了,我的数学教师戴如玉先生花5分钱买了一个大开簿算术本送给我,我激动了好几天,好长时间都舍不得用。想起这事,戴老师的音容笑貌仍然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儿时的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但这份恩泽和帮助曾经是艰苦岁月里最温暖的呵护,永刻在我的心问。  我喜欢读书,可我家穷,买不起书。当同学翻着小人书看时,我只能从旁边看看,那画着小人的故事真是太吸引人了。我拥有的第一本图书,是1950年夏天买到的,当时政府筹办新华书店,临时在大街上摆摊卖书。那么多的书摆在地上,简直把我“馋”坏了,可我身上只有四百元钱旧币,相当于新币的4分钱),看了好半天,找到了最薄的一本,书价刚好是四百元,书名是《共青团的任务》,列宁著。我高兴地买回家,连夜阅读。  不寻常的童年生活,使我从小就懂得了人生,的悲苦,也锻炼了我生命中的不屈的性格,才有了后来我在改革最困难时,选择的坚守。  湘西的童年,是我生命的起点,更是我一生的财富。  三、15岁少年去赶考  1949年11月16日,我的家乡解放了。教育也向工农打开了大门。  1951年,我县的最高学府——县立初中,还是一所只有51名学生的学校。政府决定,县中扩招,并且大量设置助学金,方便工农子女入学。于是,一个年级招了4个班。学生年龄差距极大:大的近40岁,小的不到12岁;有母子同班的,有丈夫当老师、妻子当学生的,真是别开生面。  苦难的童年,使我很早就懂得生活的不易,因此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学习刻苦,得到的助学金基本可以保证每月的生活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李金初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老校长、老教育家,将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造变成北京一流,全国领先,世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真是了不起。永远的改革,永远的学习,永远的奋斗。
  •   校长的文笔朴素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其睿智多谋的头脑、海纳百川的胸怀、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这套‘当代教育家丛书’我十分的喜欢,书一到,我是读到凌晨3点,实在饿的不行了才罢手的。这套书我还读过刘彭芝的那本和张思明的,都很好,写书的老师都不一般,很长学识,文笔都很实在、朴素,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当然,读者不一定非要是老师,学生读读也是很有益的,会学到一些很有用的学习方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