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王卫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王卫平 著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前言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技发展而言,医学教育的教材内容总是滞后的。然而,对于今后将要承担临床工作的学子而言,在打下坚实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尽量学习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以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材的出版应该是在传承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医学科技的新进展,使教材更加充实完善的工作。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来自全国儿科学界的编委们以其敏锐聪慧和蓬勃朝气出色地承担了这个责任,他们均为工作在临床和教学一线的中青年学术中坚,多数具有在海外发达国家学习、工作的经历,熟悉儿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进展。他们潜心钻研,认真著书,甘于清苦。因为他们懂得,就个人而言,教育是付出、是奉献;教育的回报是对社会进步的推进,这是大家共同的希冀。本教材在出版时受到国内众多儿科学前辈和专家的关注和帮助,尤其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一批专家帮助审阅书稿,对书稿的完成颇有助益,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还得到社会各界的各种支持和关照,使得几次编委会会议顺利而愉快地完成,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要感谢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教材出版的全过程中给予的鼎力帮助,尤其是教学秘书赵诸慧医师和《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张崇凡主任等工作人员的严谨工作保障了本教材的编写、出版顺利完成。愿此教材能够为医学教材的百花园带来一缕清新的气息。

内容概要

  主要适用于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也可作为研究生、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这部儿科学教材由20位来自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临床一线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融汇了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经验积累,凝聚着他们在医学临床实践中的珍贵探索,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儿科学》分17章,着重介绍了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吸纳本学科已经成熟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全书围绕儿科学核心内容展开,对具有儿科学特色的章节(如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阐述,对与其他学科内容有交叉的章节则突出儿科学的特点,避免重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在各章末附有英汉名词对照和英语概要,有助于读者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和书写体裁。全书文字简洁规范,叙述清晰,逻辑性强,图文并茂,适教适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一、儿科学的任务二、儿科学的范围第二节 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一、基础医学方面二、临床医学方面第三节 儿童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二、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四、幼儿期五、学龄前期六、学龄期七、青春期第四节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第五节 儿科临床资料收集和体格检查一、病史询问与记录二、体格检查第六节 儿童体液代谢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一、儿童体液代谢的特点二、儿童常见体液代谢紊乱的类型三、液体疗法的原则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二、不平衡性三、一般规律四、个体差异性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二、环境因素第三节 体格生长发育一、体重二、身高(长)三、坐高四、头围和囟门五、胸围六、上臂围七、骨骼八、牙齿九、男女性特征第四节 神经一心理发育一、感知觉的发育二、运动发育三、语言发育四、心理活动的发展第五节 生长发育的评价一、体格生长的评价二、神经一心理发育的评价第六节 生长发育偏离一、体格生长偏离二、心理发育偏离第三章 儿童、青少年保健第一节 保健措施一、护理二、营养三、预防接种四、心理卫生五、体格锻炼六、定期健康检查七、儿童伤害的控制第二节 各期保健重点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二、新生儿期保健三、婴儿期保健四、幼儿期保健五、学龄前期保健六、学龄期与青春期保健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性疾病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一、热量二、蛋白质三、脂肪四、糖类五、维生素和矿物质六、水七、膳食纤维素第二节 营养状态评价一、临床情况二、膳食营养计算三、体格测量四、实验室测定第三节 婴幼儿喂养一、婴儿喂养二、幼儿喂养第四节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一、病因二、病理生理三、临床表现和诊断四、治疗和预防第五节 儿童肥胖症一、病因二、临床表现和诊断三、治疗和预防第六节 维生素A缺乏病一、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六、预防附:维生素A中毒第七节 维生素B缺乏病一、病因二、病理生理三、临床表现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实验室检查六、治疗七、预防第八节 维生素C缺乏病一、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二、病因三、临床表现四、实验室检查五、诊断和鉴别诊断六、治疗七、预防第九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与调节二、病因三、发病机制四、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防附l: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附2:维生素D中毒第十节 维生素K缺乏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实验室检查四、诊断和鉴别诊断五、治疗六、预防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及特点一、新生儿分类二、正常足月儿特点及护理三、早产儿特点及护理四、小于胎龄儿特点及护理五、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特点及护理第二节 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一、病因二、病理生理三、临床表现四、新生儿窒息的评估五、新生儿窒息的复苏第三节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二、感染性肺炎三、胎粪吸人综合征四、新生儿呼吸暂停五、新生儿湿肺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第四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一、新生儿败血症二、新生儿破伤风三、巨细胞病毒感染四、先天性梅毒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第五节 新生儿黄疸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二、生理性黄疸三、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四、胆红素脑病五、治疗第六节 新生儿溶血病一、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四、治疗五、预防第七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病因二、发病机制三、病理改变四、临床表现五、诊断六、治疗第八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四、治疗五、预后六、预防第九节 新生儿硬肿症与寒冷损伤综合征一、病因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六、预防第十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改变三、临床表现四、辅助检查五、诊断六、预防七、治疗第十一节 新生儿低血糖症与高血糖症一、低血糖症二、高血糖症第十二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治疗第六章 遗传性疾病第一节 概述一、遗传学基本概念二、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及特点三、遗传性疾病的类型四、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五、遗传性疾病的预防六、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第二节 染色体疾病一、21一三体综合征二、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三、其他染色体综合征第三节 遗传性代谢病一、概述二、苯丙酮尿症三、糖原贮积症四、黏多糖贮积症五、肝豆状核变性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 口炎一、诊断二、治疗第二节 胃食管反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诊断四、辅助检查五、治疗第三节 胃炎一、急性胃炎二、慢性胃炎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三、并发症四、辅助检查五、诊断六、治疗第五节 儿童腹泻病一、病因二、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三、临床表现四、实验室检查五、诊断和鉴别诊断六、治疗第六节 肠套叠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改变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鉴别诊断六、治疗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一、解剖特点二、生理特点三、呼吸道免疫特点四、检查方法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并发症四、实验室检查五、诊断和鉴别诊断六、治疗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X线检查四、治疗第四节 毛细支气管炎一、病因和流行病学二、病理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x线检查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和鉴别诊断七、治疗八、预后第五节 肺炎一、儿童肺炎常用分类方法二、支气管肺炎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三、支气管哮喘加重的诱因四、临床表现五、辅助检查六、诊断和鉴别诊断七、治疗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特点一、心脏胚胎发育二、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三、儿童时期心血管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辅助检查第三节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类型第四节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肺动脉狭窄五、法洛四联症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分类一、临床分类二、病理分类第二节 常用辅助检查一、尿液相关检查二、肾功能检查三、肾影像学检查四、肾活组织检查第三节 血尿……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第十四章 儿童免疫缺陷性疾病第十五章 儿童风湿性疾病第十六章 儿科传染病第十七章 儿科急症及其处理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章 生长发育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人的生长(growth)发育(development)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的成熟。生长和发育是紧密相关的复杂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认识生长发育的规律性有助于对儿童健康状况的正确评价。一、连续性和阶段性在儿童时期,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过程,而且在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velocity)是不同的。例如,体重和身高(长)在出生后第1年,尤其在前3个月增长很快,我们把出生后第1年称为第1个生长高峰,第2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成为第2个生长高峰,整个儿童期的体重、身高曲线呈“双峰”形。二、不平衡性人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平衡的,从图中可看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神经系统在出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他系统如心、肝、肾和肌肉的增长与体格生长平行。

编辑推荐

《儿科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儿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网上买便宜些啦,而且内容不错
  •   纸和学校的比起来比较亮啊,什么原因
  •   有6页没有印刷上去的,有的纸张剪裁有点小粗糙,纸张还是不错的,希望再接再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