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倪绍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1出版)  作者:倪绍祥  页数:456  

内容概要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是从(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共13章,主要内容:一是土地类型研究,主要论述土地分级和土地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土地类型调查,土地类型制图;二是土地评价研究,主要论述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农用地和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及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原理与方法;三是论述了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在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全书内容作了增补,重点充实了土地类型结构研究,土地类型调查实例,农用地和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经济评价,数值法土地评价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等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土地的概念和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特性 第二节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 二、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简史 一、国外研究简史 二、中国研究简史 第二章土地类型概述 第一节土地类型的概念 第二节土地分级 一、土地分级的概念 二、土地分级系统 第三节土地分类 一、土地分类的概念 二、土地分类的原则 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四、土地类型的命名 第三章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第一节土地类型结构 一、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 二、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第二节土地类型演替 一、土地类型演替的概念 二、土地类型演替的类别 三、土地类型演替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研究的意义 一、土地类型结构与大农业生产布局 二、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土地生态设计 三、土地类型结构与自然区划 第四章土地类型调查 第一节土地类型调查概述 一、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和意义 二、土地类型调查的类别 三、土地类型调查的步骤 第二节土地类型的野外调查方法 一、路线调查法 二、综合剖面分析法 第三节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划分 一、景观学派的方法 二、英澳学派的方法 第四节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一、山地土地分类的特殊性 二、山地土地的分级 第五节遥感影像在土地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一、从遥感影像上获取土地类型信息 二、多阶抽样解译法及应用实例 第五章土地类型制图 第一节土地类型制图概述 一、土地类型制图的目的与要求 二、土地类型制图的比例尺 三、土地类型图的基础底图 四、土地类型图的编绘步骤 五、土地类型图的制图综合 第二节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一、土地类型系列制图概述 二、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实例 第六章土地评价概述 第一节土地评价的类别 一、按评价性质区分 二、按评价途径区分 三、按评价方法区分 四、按评价目标区分 第二节土地评价的原则 一、以FAO《土地评价纲要》为基础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二、中国学者提出的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 第三节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一、自然环境资料 二、社会经济资料 第七章土地潜力评价 第一节土地潜力评价的评价系统 一、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分类系统 二、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分类系统的推广应用 三、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价系统 四、中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第二节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一、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元 二、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三、拟定潜力评价表 四、评定潜力等级 第三节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用 一、潜力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二、潜力亚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三、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 第四节土地潜力评价的讨论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点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不足 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一、《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三、对《纲要》的改进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研究概况 二、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三、专题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特点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比较 第九章土地经济评价 第一节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土地经济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资料要求 四、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土地经济评价常用方法 一、毛利分析 二、贴现现金流量分析 三、经济计量模型法 四、收益还原法 五、市场比较法 六、成本逼近法 七、假设开发法 第十章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第一节农用地分等 一、农用地分等的概念与技术路线 二、农用地分等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农用地定级 一、农用地定级的概念 二、农用地定级的步骤 第三节农用地估价 一、农用地估价概述 二、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三、基于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宗地价格评估 四、农用地征用价格评估 第十一章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第一节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概述 一、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 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城镇土地分等 一、城镇土地分等的思路与基本步骤 二、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体系 三、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分值计算 四、城镇土地等别的划分与确定 第三节城镇土地定级 一、城镇土地定级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二、城镇土地的定级因素与定级单元 三、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计算 四、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第四节城镇土地估价 一、城镇土地价格的类别 二、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 三、以城镇土地基准地价为基础的宗地价格评估 第十二章数值法土地评价 第一节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一、累加法系统 二、乘积法系统 三、复合法系统 第二节常用的数值法土地评价方法 一、经验判断指数和法 二、等差指数法 三、回归分析法 四、层次分析法 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六、模糊综合评价法 七、主成分分析法 八、物元分析法 第三节数值法土地评价的讨论 一、数值法土地评价的优点 二、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局限性 第十三章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一节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土地信息和土地信息系统 第二节土地数据的获取与编码 一、数据类型与数据源 二、空间数据的地理编码 第三节土地数据处理 一、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 二、空间数据的类型转换 第四节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二、数据与文件的组织 三、数据模型 四、数据构成 第五节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 一、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第六节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二、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限区” 1)高级土地类型(科) 据初级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在山区,这类初级地貌类型通常种类繁多,如河谷地(河漫滩很窄)、沟谷地、河漫滩、低阶地、高阶地、山洼地、低岗地、高岗地、岗顶地、坡麓地、低丘缓坡地、低丘陡坡地、高丘缓坡地、高丘陡坡地、冲积扇洪积地、低山缓坡地、低山陡坡地、低山急坡地、低山险坡地、低山岭脊地、中山缓坡地、中山陡坡地、中山险坡地、中山竖坡地、中山岭脊地、中山悬崖、高山缓坡地、高山陡坡地、高山急坡地、高山险坡地、高山竖坡地、高山悬崖、高山岭脊地、低山山原、中山山原、高山山原等。 2)中级土地类型(属) 据土(壤)种组合或优势土(壤)种及初级地貌类型对其进行分类。 3)低级土地类型(种) 据植物群丛组或人工植被(或土地利用)、土壤特征及初级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其中的植物群丛组,如果是天然植被,可采用上层优势林木及林下喜阴、喜阳或中生等优势灌木为分类标志,如马尾松一黄杞群丛组;如果是人工林,则可区分为果木林、柑橘林、油料林(如油桐、油茶、乌桕等)、特用林(如五倍子林、造纸原料林等)以及竹林、杉木林等;如为园地,则应区分为茶园、桑园等;如系大田栽培植被,则应区分为水田与旱田。 3.“相” 高级分类单位(科)。按高程、坡度、坡向大体一致的地貌面进行分类。 中级分类单位(属)。按土壤变种及地貌面的一致性进行分类。 低级分类单位(种)。按土壤变种、植被群丛及地貌面的一致性进行分类。 有关“相”的分类标志,下面按地貌面、土壤以及植被群丛(或人工植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说明: 1)地貌面(高程、坡度、坡向均相对一致的地段) (1)沟谷地。分为沟床和沟坡。 (2)阶地。分为阶面和阶坡。 (3)河谷地。分为河床和滩地。 (4)河漫滩地。分为低滩地和高滩地(或分为平滩地与微起伏滩地)。 (5)山洼地。分为低山洼地和高山洼地。 (6)高岗地、低岗地。分为岗坡地和岗顶地(或分为岗下坡地、岗上坡地及岗顶平地)。 (7)低丘地。分为丘陵坡麓地、丘陵缓坡地、丘陵斜坡地及丘陵陡坡地。 (8)高丘地。除分为有林高丘地、灌木高丘地等之外,还可划分阴坡地和阳坡地。 (9)坡麓地。分为缓坡麓地和斜坡麓地。 (10)冲积扇地。分为扇顶、扇腰和扇缘地。 (11)低山缓坡地、陡坡地、急坡地、险坡地等。均可分为高低阴坡、高低阳坡缓坡地,或再分出高、低半阴半阳坡地。

编辑推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等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参考。本次修订在吸纳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第3版)》内容作了增补,重点充实了土地类型结构研究,土地类型调查实例,农用地和城镇土地的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经济评价,数值法土地评价以及土地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封面不是很新,有点脏 皱,卷起来了,不过还能接受吧
  •   很好,很快,很满意,以后再来
  •   学习这方面专业的话,必备一本。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