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柳礼泉  页数:220  

内容概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一书是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配套的学生学习用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加强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以教材和教学体系的15章为单位,每章设有六个板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学习目的与基本要求二、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三、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四、重点解析与难点释疑五、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六、试题举要与分析提示后记

章节摘录

  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在“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上下功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亿万百姓的福祉。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虽然已在这方面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短期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将严重制约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展现了美好蓝图,开辟了广阔道路。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买本书不容易啊!
  •   辅读课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