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学概论

出版时间:2003-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张新科  页数:4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十七章,对史记学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理论的概述,在史记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作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作者在书中,以“史记学”为主要研究和认识对象,对“史记学”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社会功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发展规律等进行了概括的论述。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一,本书适应当代《史记》研究的需要而作,是时代的产物。第二,《史记学概论》系统地总结了两千年来《史记》研究的成果,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赋予理论的升华,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毫无疑问,将推动《史记》研究深入发展,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

作者简介

张新科,男,陕西眉县人,生于1959年农历8月,文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岀版《史记研究史略》、《史记与中国文

书籍目录

导论范畴论第一章 基础性研究  一、作家作品基本情况研究  二、文献整理  三、乡土教材  四、普及宣传  五、相关性研究第二章 理论性研究  一、鉴赏、评论  二、外部、内部规律研究  三、《史记》研究之研究第三章 “史记学”的体系构成  一、建立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体系的构成价值论第四章 “史记学”建立的基础  一、广阔的历史画卷  二、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独特的四夷列传  四、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深刻的人生体验  六、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五章 “史记学”的意义、价值  一、“史记学”的意义  二、“史记学”的价值        源 流 论第六章 “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汉魏六朝:“史记学”的萌芽期  二、唐宋:“史记学”的形成期  三、元明:“史记学”的发展期  四、清代:“史记学”的高潮期  五、近现代:“史记学”的转折期第七章 “史记学”的兴盛与繁荣  一、初见成效期  二、逐步深入期  三、全面丰收期第八章 “史记学”疑案  一、司马迁生卒年  二、司马谈作史  三、《史记》断限  四、《史记》缺补  五、太史公释名、《史记》书名  六、《史记》倒书本质论第九章 “史记学”的特点  一、多学科性  二、多层面性  三、现实性  四、世界性第十章 “史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史记学”与史学  二、“史记学”与哲学  三、“史记学”与文学  四、“史记学”与民族学、地理学  五、“史记学”与其他社会科学  六、“史记学”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第十一章 “史记学”的基础理论  一、“史记学”的理论支柱:唯物史观  二、“史记学”的具体理论第十二章 “史记学”的资料与方法  一、“史记学”的基本资料  二、“史记学”的研究方法  三、《史记》研究应走出误区生存论第十三章 “史记学”与现实社会  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  二、“史记学”与当代人文精神  三、“史记学”与当代社会经济  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第十四章 “史记学”的学术组织  一、学术组织  二、学术会议第十五章 “史记学”成果的产生及批评  一、成果产生  二、成果表述  三、成果批评主体论第十六章 “史记学”研究者的素养  一、才学识的结合  二、继承与创新结合  三、求实与求美结合  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第十七章 《史记》研究者的使命及努力的方向  一、走综合化之路  二、以理论作统帅  三、多样化的形式  四、立体化的研究  五、世界化的目标  六、生产化的方式  七、余论附录 从著作看日本先哲的《史记》研究——古今传承1300年间的变迁  一、《史记》的传来和近江、奈良朝时代  二、日本留下《史记》古钞本的人  三、刊行和刻《史记》诸版本的人  四、古来遗留《史记》名著的人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记学概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