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义学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作者:张志毅,张庆云 著  页数:3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关于词义的研究,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词义的阐述以解经为主要任务,注释笺疏大都就文论义,不免以偏概全,自然形不成系统。  语言内部有许多系统,词义系统是其中之一。分析语言系统,有一种常用的方法,那就是一面把语言单位区分成若干小类,一面把语言结构切分成若干部分,同时找出相互的对应关系。例如语法分析,把词区别成名、动、形等等,又把句子切分成主、述、宾之类。在此基础上说明词类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又如汉语的音节分析,先把音素区分成元音、辅音,再把音节切分成声和韵,进一步把韵切分成韵头、韵腹、韵尾。在此基础上说明元音、辅音和声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也曾用于分析词的结构。例如把词素区分成实素和虚素,再把词切分成词根和词缀,然后说明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词义系统的分析能不能采取这种方法呢?  英国有个叫克鲁士(A.Cruse)的语言学者曾作过尝试,他把表示上位概念的词区分出若干表示下位概念的词,又把表示整体概念的词切分出若干表示部分概念的词,然后探求其中的对应关系。他的尝试并不成功,刘叔新先生在这方面有过精辟的论述。我想要说的是,为什么词义系统不能使用传统的描写方法?这是因为,第一,词义的结构单位如何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第二,词义与词义的联系错综复杂,不是单单用上位与下位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概括的。  然而克鲁士提倡的“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的基本思想是可以肯定的。用词汇语义学的观点研究词义,把词义看成一个系统,用多角度的观点加以分析,对汉语来说,这是一块待开垦的荒地。  荒地总得有人开垦,然而从事这一工作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长期从事词义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二是熟悉有关词汇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察其得失。三是能从多角度分析汉语词义之间的关系,并着手进行系统的描写。我熟悉的汉语语言学者当中,张志毅教授和他的夫人张庆云教授是具备这些条件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语义学和词汇语义学简史/1第一节 传统语义学/11.1.1 语义研究的历史/l1.1.2 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对象/21.1.3 传统语义学的缺陷/2第二节 现代语义学/31.2.1 20世纪20-3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孕育期/31.2.2 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语义学诞生成长期/31.2.3 20世纪70年代以后是现代语义学发展期/41.2.4 现代语义学的五个趋势/6第三节 词汇语义学/91.3.1 词汇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的分支/91.3.2 词汇语义学的特点/11第二章 义位结构论/13第一节 义位的界说/132.1.0 义位的大中小三种概念 /132.1.1 直观定义:义位相当于义项/132.1.2 操作性(或功能性)定义:义位是自由的、语义系统中的最小单位 /142.1.3 属性定义:义位是最基本的语义单位/152.1.4 分析性定义:义位是义素的综合体/152.1.5 系统性定义:义位是语义系统中的抽象常体/152.1.6 结构性定义:义位是由义值(基义和陪义)和义域组成的/16第二节 义位的微观结构/162.2.1 义值 /162.2.2 基义 /172.2.3 义位(基义)的二值划分/172.2.4 义素学说简史/192.2.5 基义内部义素的层级结构 /2l2.2.6 分析层级结构义素的方法/222.2.7 陪义 /332.2.8 陪义观的沿革/342.2.9 陪义的类型/352.2.10 陪义的性质/522.2.11 陪义的存在形态和标记/542.2.12 义域/56第三节 义位的宏观结构/612.3.0 义位在语义场中的结构 /612.3.1 语义场学说史/612.3.2 语义场切分的主体因素 /632.3.3 语义场中的义位结构 /652.3.4 义位来源的三界说和义位的三种因素 /842.3.5 义位来源的三条信道和义位的三种形态 /942.3.6 义位的类型/102第三章 义位定性论/108第一节 义位定性说——柏拉图以来词义说的新审视/1083.1.1 指称说/1083.1.2 观念说/1133.1.3 用法说/1143.1.4 关系说/1163.1.5 行为反应说/1173.1.6 因果说/1183.1.7 概念说/1193.1.8 反映说/1213.1.9 四角说/1223.1.10 五因素说/1223.1.11 词义说的总结/1233.1.12 七因素新说/123第二节 义位的语言性/1253.2.1 义位功能的语言性/1253.2.2 义位特征的语言性/1263.2.3 义位义域的语言性/1263.2.4 义位语用的语言性/1273.2.5 义位的全民特点和民族特点显示的语言性/1273.2.6 义位历时特点的语言性/128第三节 义位的系统性/1303.3.1 关于义位系统性的假说/1303.3.2 假说证明的低谷阶段:运用低强度和一般强度支点事实/1313.3.3 假说证明走出低谷:发现运用高强度支点事实/1343.3.4 假说证明攀向高峰:义位的层级系统/1393.3.5 义位的非系统性/142第四节 义位的模糊性/1423.4.1 以哲学为先导的新概念/1423.4.2 含有集合意义的语言变量T/1443.4.3 模糊性的三种原生体/1453.4.4 具有相对模糊性的义位/1493.4.5 模糊与明确的相对性和互相转化/1513.4.6 模糊性的利弊/152第五节 义位的民族性/1533.5.1 基义的民族性/1543.5.2 派生义位的民族性/1593.5.3 陪义的民族性/1603.5.4 义位聚合的民族性/1633.5.5 义位组合的民族性/1643.5.6 义位理据的民族性/166第四章 义位语用论/168第一节 义位组合论/1684.1.1 义位组合研究/1684.1.2 义位组合类型/1704.1.3 义位组合的选择规则/1724.1.4 义位组合的序列规则/1894.1.5 组合规则的再研究/1964.1.6 义位的组合意义/197第二节 义位语境论/2104.2.1 语境诸说的新趋势/2104.2.2 主体语境——语境A/2114.2.3 语言语境——语境B/2124.2.4 客体语境——语境C/2124.2.5 语境的界定/2134.2.6 义位语境意义/2134.2.7 义位语境意义的性质/2144.2.8 义位语境意义的特征/2154.2.9 义位语境意义的类别/2184.2.10 义位语境意义研究的价值/221第五章 义位演变论/223第一节 词义演变学说筒史/2235.1.1 系统词义演变是语义学课题/2235.1.2 心理学模式/2245.1.3 修辞学模式/2255.1.4 逻辑学模式/2255.1.5 历史学模式/2265.1.6 训诂学模式/227第二节 对保罗派逻辑学模式的检验/2275.2.1 定量分析检验/2275.2.2 定性分析检验/229第三节 词义演变综论和新说/2305.3.1 词义演变界说/2305.3.2 词义演变研究的新趋势/2325.3.3 义位演变的语言学模式/235第四节 义位演变的原因/2555.4.1 词义演变原因研究简史/2555.4.2 客体世界的原因/2565.4.3 主体世界的原因/2585.4.4 语言世界的原因/263第六章 义位描写论/271第一节 义位两种变体的描写/2716.1.1 三种词典的描写比较/2716.1.2 描写原则/272第二节 义位描写的整体论/2736.2.1 现代语文词典的整体论/2736.2.2 宏观整体论/2746.2.3 微观整体论/2756.2.4 词典元语言整体论/281附录(一)参考、引用和转引主要文献/284(二)外国人名中外对照/296(三)主要术语索引/300后记/309

编辑推荐

  本书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有:传统语义学;义位结构论;义位定性论;义位语用论;义位演变论;义位描写论。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词汇语义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