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

出版时间:2005-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兰日旭  页数:336  

内容概要

本书针对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根本性目标——盈利性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考察,结合理论与现实情况,真正揭开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面纱。这不但从学术上弥补了理论与史实联结研究中的空白,而且为现实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枢纽,银行是经济的脉络,银行业的业务活动相对其他各种行业而言更能集中地反映社会经济情况和特点,因此,从银行业的角度去探索银行自身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1934年全国银行年鉴中就曾言及“在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之下,银行事业实为一国状态之镜,凡发生于国民经济之一切变化迁易,无不反映于银行事业,而银行事业之任何设施措置,又无不影响于国民经济。”银行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不但在充满灾难的近代如此,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更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到上海浦东视察时,明确指出要搞活上海、扩充上海,必须搞活浦东,要搞活浦东,又必须先搞活金融,要搞活金融,就必须盘活银行。此言点出了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是针对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根本性目标——盈利性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考察,结合理论与现实情况,真正揭开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面纱。这不但从学术上弥补了理论与史实联结研究中的空白,而且为现实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为中国商业银行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序言一、金融现代化二、学术思想回顾三、有关论文的几个界定四、论文的结构第一章  商业银行盈利性概念界定 一、商业银行“三性”协调下的“两性”前提 二、盈利性概念界定 三、“两性”前提下的盈利性图解 小结第二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收益波动趋势  第一节  商业银行发展的扼要回顾   一、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萌芽时期(1897—1912年)  二、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初步发展时期(1912—1927年)  三、中国商业银行业继续发展时期(1927—1937年)  四、中国商业银行萎缩衰竭时期(1937—1949年) 第二节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向收益趋势  一、全国商业银行的收益波动趋势  二、单个商业银行的收益趋势  小结第三章  商业银行盈利性实现的内部规定性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二、以盈利为中心的节流与拓源 小结第四章  商业银行盈利性实现的外部约束条件 第一节  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二、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市场资金融通状况  三、在投资与投机的混合中盈利 第二节  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的盈利性思考  一、本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妥协竞争的关系  二、本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互助关系  三、本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友好”排挤关系 第三节  政府约束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性策略  一、财政政策约束下的商业银行盈利性基础  二、货币政策调节下的商业银行盈利对策  小结第五章  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下的社会经济效应 第一节  商业银行盈利偏好与以金融为导向的现代化    ——商业银行盈利偏好下的理论与现实冲击效应  一、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冲击之一:高利贷行为的嬗变  二、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冲击之二:资金运作由重人向重物转变的趋向  三、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冲击之三:工商农各业融资效应  四、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冲击之四:对家庭等个体行为资金借贷方式的影响 第二节  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下的传统习俗冲击效应    ——商业银行盈利观的制度性革命  一、传统习俗约束性偏好  二、商业银行盈利观的制度性冲击  三、容纳传统与现代的盈利观 第三节  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二、近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观的反思  小结第六章  商业银行盈利性研究的现实启发 一、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的宏观效应 二、商业银行盈利性偏好下的微观效应 三、混业与创新是商业银行盈利性目标下的必然选择 结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以近代中国
  •   很深奥 ,看下基础后再看
  •   本书写的不错,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