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杨海英  页数:4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明末清初的历史中,洪承畴是一个难以绕开的人物。他,富有文韬武略,却无弘毅坚持;热衷功名利禄,但又谨小慎微;政治嗅觉灵敏,极善经营关系,权变机略第一,见风转舵也快。他,兵败松山降清,一失足成千古恨。经略西南言病,几于功成又垂败。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洪承畴在明末清初这个历史关节点的所作所为,探讨他在明清易代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涉及洪承畴与明末政局、与南明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与江南秘密复明运动,与清廷及满族贵族的关系等问题。希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证性研究,勾勒出更加真实、具体、形象、丰满的洪承畴形象,并展示其所处历史环境的复杂性。

作者简介

杨海英,浙江人,历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末清初史、学术史等,先后发表《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隆武政权的中兴战略及其破灭》、《全祖望“正学”思想初探》等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一(王钟翰)序二(何龄修)前言 第一章 洪承畴与明末政局 第一节 洪承畴画像   一、出身与履历  二、洪承畴的政治实力——武陵公案探讨  三、洪承畴的社会关系—— 第一个婚姻圈  第二节 兴亡一战股肱折  一、千疮百孔的末日皇朝  二、松锦之战再检讨第二章 初隶镶黄旗 第一节 “洞山古佛”归清  一、洪承畴降清及归属  二、洪承畴降清的影响 第二节 清廷羁縻——刘夫人来归  一、刘夫人的身份、地位  二、刘夫人的作用第三章 洪承畴与南明隆武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洪承畴出镇江南  一、江南的地位及清廷既定方针  二、洪承畴出镇江南的背景、契机  三、洪承畴的地位及部署 第二节 隆武政权的中兴战略  一、“兵发五路”收复南京的计划  二、实施中兴战略的三个步骤  三、关于隆武政权中兴计划的评价 第三节 洪承畴粉碎隆武政权的对策  一、击败黄道周的北伐军  二、彻底消灭瑞昌王抗清武装  三、诱降郑芝龙第四章 江南复明运动与洪承畴离职 第一节 江南复明运动及其社会基础  一、吴胜兆反正事件  二、清廷与降将的互动关系——反正解读  三、谢尧文通海案  四、复明运动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洪承畴受疑去职  一、反正牵连及满洲疑心  二、与江南士绅的关系  三、函可案第五章 再隶镶黄旗 第一节 周旋于清廷复杂的政局  一、从火神庙风波到李应试案——与济尔哈朗的特殊关系  二、周旋满臣,脱身“党争” 第二节 乌金超哈的新成员  一、从内务府到八旗汉军  二、新、旧汉军异同—— 第二个婚姻圈 第三节 洪承畴的内心世界  一、谏迎喇嘛——洪承畴宗教意识探讨  二、忠孝两全——洪承畴的自我意识及评价第六章 洪承畴长沙幕府与西南战局 第一节 清朝与南明的战略相持  一、相持阶段的出现及湖南的形势  二、洪承畴出任西南五省经略 第二节 长沙幕府的建立及扩大  一、长沙幕府的建立  二、争取湖南及各地士绅入幕  三、长沙幕府的扩大 第三节 长沙幕府的特殊作用  一、削弱瓦解抗清武装及群众基础  二、加强清军战备  三、建立军事防御体系——“五千里长边” 第四节 争取战略转机到来   一、放弃截击李定国  二、弃而不守辰州  三、两次乞病解任的内情第七章 幕落灯灭 第一节 最后岁月 第二节 身后风云 附录:朱议濉之谜附表 征引参考文献主要人名索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明末清初的历史中,洪承畴是一个难以绕开的人物。他,富有文韬武略,却无弘毅坚持;热衷功名利禄,但又谨小慎微;政治嗅觉灵敏,极善经营关系,权变机略第一,见风转舵也快。他,兵败松山降清,一失足成千古恨。经略西南言病,几于功成又垂败。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洪承畴在明末清初这个历史关节点的所作所为,探讨他在明清易代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涉及洪承畴与明末政局、与南明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与江南秘密复明运动,与清廷及满族贵族的关系等问题。希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证性研究,勾勒出更加真实、具体、形象、丰满的洪承畴形象,并展示其所处历史环境的复杂性。
  •   独怜活去文丞相,犹向滇南溥好生《洪承畴与明清易代研究》据我所见,是目前有关洪承畴和明清易代历史最为系统翔实的一本书。比之王志宏的《洪承畴传》更为深入客观,且更有说服力。书后附录的《松锦战役前夕清皇室子女嫁娶简表》、《崇德七年编立汉军佐领表》、《顺治年间降清明军编立八旗汉军佐领表》、《平定三藩后编立八旗汉军佐领表》、《松山、塔山、宁远、中后所、锦州等地八旗包衣人表》、《顺治年间降清明将分隶八旗表》等等,十张附表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参考文献和主要人名索引”也都很实用。虽然书价的折扣一直不大,但仍然是非常值得购买的。本书主要论述洪承畴后半生2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降清、随清兵入关、为清朝建立全国统治效忠的历史。在易代前,作者以洪承畴、杨嗣昌公案为突破口,广泛探索洪承畴的社会关系和他的第一个婚姻圈。易代后,则从满族史角度来看待洪承畴与清廷及满族贵族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剖析赐婚、第二个婚姻圈、火神庙风波、抬旗、孙可望降清后洪氏遭冷落等史实。对洪承畴的家庭、社会关系,个人思想意识,以至明、清、朝鲜三方关系等问题做了系统的研究。洪承畴与南明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的关系是本书研究中着力最多之处。作者通过描述隆武政权、“兵发五路”计划的实施步骤、变化过程和失败原因,探讨了洪承畴的措置对消灭隆武政权所起到的作用。而洪承畴固守长沙、经略西南为清军争取战略转机,顺利转入反攻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关于洪承畴降清的原因,作者以史实为基础,否定想当然的诡词美化诸说,论定“畏死辛生,腆颜降附”说为真确。作者不仅从政治、军事、外交等角度,指出洪承畴降清的严重后果,还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结合史籍和口碑,进一步指出它的久远影响。洪承畴的降清无论从时代要求和个人品质上说都是极不光彩的,是一种难以原谅的堕落。这对崇尚气节、重然诺、讲义气,提倡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更是一种严重的损害。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不是轻易能够解脱的。洪承畴文韬武略不是没有,但他的“杰出”是建立在背叛的前提下,这是难以抹杀的历史事实。作为一个在明朝接受教育,踏上仕途并生活了50年的高级官员来说,叛降是不应该的,不管有什么理由。假如将来一旦爆发卫国战争,我们的子孙应该向哪一类历史人物学习?是文天祥、史可法、黄道周;还是洪承畴、施琅?历史是消失的客观存在,史学应有鲜明、公正的是非感。一个国家民族,要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上生存,不能不维护天地间的一点正气。每一个对国家民族负有责任的人,都会接受历史的审查,有罪行的人千百年后终究是躲避不过道义的审判的。那些为洪承畴美化、包装、肯定、翻案的做法(主要是洪氏后人的参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可休矣。也许有些历史写手会说:“我不会接受,但是我能理解他”云云。但,我要说:“我绝不能接受,更不会去理解”。如果去理解,那是对那些誓死抗清、反抗民族压迫的英杰和惨死在异族屠刀下的千千万万生灵的侮辱。对于洪承畴这个早已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是不需要有任何新意新观点的。
  •   文章主题、结构、材料、论证都非常严谨,作者不愧是社科院的。而且作者情感很真挚,既动人,又不导致以论代史,影响论述。廓清了明清易代许多疑点,有力驳斥了清史界大量带有奴性的陈旧漏见。遗憾的是,清史界至今仍采取回避态度。也许作者在表达观点时可以更直接、鲜明些。在指斥明显谬说时没有必要温文尔雅。
  •   好书,经典历史,收藏,以后慢慢看
  •   可法成仇终为一念之别。
  •   很喜欢这个主题,明末清初的历史画卷
  •   在下是洪承畴的后人,福建南安英都人,我手头有好几本关于洪承畴的书,所以对于这本书也特意买来仔细阅读。总的来说,作者还是比较客观的,收集了不少的资料,整理了各界的看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当然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推测。只是对于洪氏后人就如在下者对于先人的一些见解,在书中似乎变成了狡辩。不过在下认为作者的观点并不新颖,来来去去讲的依然是一些已经被讲烂的事情,没有特别的新意,也没有自己真正独到的见解。对于一段历史,对于一个人物,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很难断定谁对谁错,或许就如某位明朝历史作家所说的,我更加的认同:“我不认同他的做法,但是我能理解他。”
  •   么想到这是本博士毕业论文。很深奥,老实说,本人文化水平有限,看得不是太明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