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之道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于殿利 等  页数:41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品牌之道:商务印书馆》主要内容:商务印书馆为什么能够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余年而品牌常新?为什么说《辞源》是由圣人编纂的,它又为什么历经百年而不衰?小小的《新华字典》为什么能够拥有四亿多读者?《现代汉语词典》为什么成为莘莘学子的必备工具书?收书400余种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什么能够获得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等社会各界的普遍称赞,而被誉为学界丰碑?为什么说《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是通向英语王国的桥梁?  《品牌之道:商务印书馆》不仅讲述了这些著名图书的品牌故事,而且能让读者从中窥见商务印书馆的品牌经营之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化的品格一、奇迹源自信念1.筚路蓝缕,木铎启路2.矢志不渝,终成大器3.“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4.“历史名字要保存”5.守得云开见日出二、文化人共主文化事1.创业奠基之元老2.守业改革之将才3.新时代之当家人4.栖凤引凰之育才馆5.藏龙卧虎之群英会三、中国现代出版的品牌标杆1.品质铸就品牌2.创新保证领先3.使命决定未来第二章 用生命谱写的世纪传奇一、东方的新曙光1.历史翻开新的一页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3.新的思想文化二、“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1.文化使命,《辞源》传承2.钻研旧学,博采新知三、出版大家张元济与《辞源》1.老翰林、名出版2.难解的“源”分四、创新缔造品牌1.新瓶装旧酒的《文科大辞典》2.创新铸就百年品牌五、树立图书营销典范1.“得此一书,胜他万卷”2.浓缩亦是精华——《新字典》六、痛并快乐着1.三足鼎立,《辞源》居首2.一片痴心修《辞源》——吴泽炎的30万张卡片3.一群饱学之士七、《辞源》和“八”的不解之缘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十年方得磨一剑八、伐山嘉惠,代代相传1.国家领导人与《辞源》的故事2.知名学者与《辞源》的故事3.普通老百姓与《辞源》的故事4.时尚生活离不开《辞源》九、向着新目标启航第三章 遍地盛开蒲公英一、不变的文化担当——传统与奠基1.传“天演”,奠根基2.顺潮流,启民智3.“一名之立,旬月踟蹰”4.文化荒漠中的一片绿洲5.“翰伯同志”的眼光和胆识6.汉译名着重振馆威二、不变的文化担当——光荣与挑战1.一个新时代的开始2.不慕流行求传世三、聚英才以成事1.“开门办社”结书缘2.以书聚人,以诚留人3.“既出书,也要出人”四、传世藏书,传世品质1.捧得真经奉国人2.以“译经”之虔诚对待每一个字3.为学术翻译“立圭臬”五、基业长青1.“有千年的着作,没有千年的译作”2.持重但不保守,守成更重开拓3.尊重权利方显尊重知识4.“高端产品也有大众需求”5.众星拱月,相得益彰第四章 小字典,大文化一、向“圣人”们致敬1.《新华字典》的“教父”2.《新华字典》之父3.编者中的常青树4.众多无名英雄5.初版的首席学术顾问6.王力先生和《新华字典》的两次缘分7.承前启後的里程碑式人物8.以“戴罪”之身参与修订9.为解“焗油”去焗油10.“非典”期间的“地下工作者”二、周总理亲订《新华字典》1.心急如焚为字典2.亲定原则挽救小字典3.亲笔订正显功力4.关心定价,情系民生5.两次接见修订小组代表三、引领规范,超越规范1.超前规范显识见2.遵守规范树榜样3.引领规范建功绩4.超越规范见胆识四、封面题字和附录中的文化1.书名题字的故事2.附录的演变五、《新华字典》之最1.发行量最大的辞书2.版本众多的辞书3.修订次数之最4.层层把关之最5.周总理亲自指导修订6.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集体审阅修订稿7.众多学术权威担任校对工作8.出版总署副署长亲自终审9.文革期间一次特殊的全国辞书品质评比六、有“上帝”就更有品质保障1.母鹅的”冤屈”2.种莲人的疑惑3.登门访谈献真情4.关於错误率为零的误解5.关於标点符号用法的争论6.《新华字典》与环保7.以人为本的“多开门”检索方法七、“凡有中国书籍的地方都有《新华字典》”1.走出国门的《新华字典》2.少数民族兄弟热爱《新华字典》3.沟通世界的桥梁八、商务印书馆最亮的名片1.“天下谁人不识君”2.从读者到出版者3.编辑——隐藏在背後的故事九、小字典影响大社会1.小字典,大外交2.班禅副委员长的艰难岁月3.文学艺术家的好伴侣4.语言学家也爱《新华字典》5.文革期间学者们的精神慰藉6.博士生通读《新华字典》7.《新华字典》征服红卫兵8.命运从这里拐弯9.文学作品的真人真事第五章 圣人的苦役一、探寻《现代汉语词典》的品牌之路1.前无古人,後无来者2.险遭灭顶之灾3.“开门编词典”4.“新生”与遗憾5.一边修词典,一边打官司6.做梦都在解词7.大红衣裳穿起来8.“体认”、“愿景”一夜走红的背後9.从《现汉》触摸历史10.《现汉》的读者缘二、平凡的故事,非凡的境界1.成个“家”哪有这麽容易2.躲进小楼成一统3.“编词典,我吃过苦头”4.被训哭了的资深编辑5.“我是来写封信的”6.卡片一族7.“我就是资料员出身”8.开“中药舖”的编者9.编词典,“要强调学习”10.三人行,必有我师11.《现汉》加了一个音节12.一名之立,论之再三13.为辞书受难的“圣人”们14.词典背後的“助产士”三、《现汉》精神——不能忘却的书之魂第六章 梧桐引凤,居高声远一、从“辞书荒”到“工具书王国”1.入学订书,毕业到手2.“七年规划”奠定基础3.“工具书王国”百花盛开二、沟通中外,努力书林1.历史回眸2.有秋收获仗群才3.矫矫兮云中之龙三、开路先锋,屡创第一1.首次法兰克福之旅2.版权卖给美国人3.开放潮涌机缘来四、绅士与儒商的化学反应1.有客自牛津来,不亦乐乎2.英语学习词典王冠上的明珠3.疑义相与析,携手谱华章4.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5.战略合作,志存高远五、珠联璧合的“异类”词典1.开创辞书新形式2.行政命令“压迫”出来的不菲收入3.异型渐成标准本4.投石问出新路六、中国书模走进蓝登书屋1.机场迎宾:AFalseSurprise(虚惊一场)2.你“故伎重演”,我将计就计3.“全军出击”——24位教授齐“参战”4.从“牡丹之乡”押运回京数十箱卡片5.“孤军奋战”——一个人五年的日日夜夜6.“百年”巨献七、从日商手中引进英语词典八、将地道英语进行到底九、“小语种”大合作1.日语词典,“双名”政策得以实践2.法兰西的热情3.德国的“红宝书”现象4.获俄罗斯专家好评的《俄汉大辞典》5.西班牙语学者的人格魅力十、以点带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第七章 时代商务,时代脚步一、从计划走向市场二、为了维护品牌——收回《新华字典》租型1.为了维护一个民族品牌2.“四个统一”3.首创独家代理制4.精选印厂,遍寻纸张5.赤膊上阵,奋战三天三、自办发行——起步晚,起点高1.从商务人的市场意识谈起2.自办发行,时不我待3.在关键的转型期4.首秀订货会5.成效源於改革四、每一次改变都面向市场1.机构调整和创建——掌握市场的脉动2.涵芬楼书店——为读者建造气质独特的精神家园3.营销策划部——为市场而生4.教育图书——放弃也是一种坚守5.经济管理图书——开创我们的蓝海6.教全世界说中国话7.汇集最顶尖的辞书专家8.从“人手一台电脑”到构建“四化商务”9.从建设者到维护者的全方位角色10.源於时代的每一次改变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的品格  一、奇迹源自信念  1.筚路蓝缕,木铎启路  甲午战争后国外资本陆续大规模进入中国,外国传教士纷纷在中国建立印刷机构。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士在上海建立了墨海书馆。1860年,美国传教士姜别利在上海建立美华书馆。外国传教士控制着中国的印刷出版业,直到1897年2月11日几名怀有一腔报国之志的排字工人集资创建商务印书馆,才结束外国传教士一手遮天的局面。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  商务印书馆创办之初,不仅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还处于外国传教士所创建的出版印刷机构的层层包围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在华建立的印刷出版机构达70余处。传教士出版机构占据了中国出版的大半壁江山。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印刷出版机构,如美华书馆、广学会、修文馆、墨海书馆、申报馆、捷报馆等,均集中于上海一地,上海成为近代出版业的中心。商务先贤们的创业真可谓筚路蓝缕,木铎启路。 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和早期发展,除时代所赋予的机遇外,完全得益于创业者自身的条件和素养,他们齐心协力、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以及“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几名排字工人名叫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和高风池,他们白手起家,所以资金问题成为创业的首要困难。最初的集资过程也颇为曲折,最大的股东也就认购了两股,计洋1000元;其他股东出资500元(一股)或250元(半股)不等,数目虽小,都是向亲朋好友处东借西凑而成,筹集实属不易;最后终于筹得3750元作为创业资金。为了购置所需设备,所有3750元的资金几乎全部用完。  ……

编辑推荐

  商务印书馆是迄今为止中国出版业唯一的百年品牌,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奇迹。《品牌之道:商务印书馆》透过《辞源》、《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等中国着名图书品牌的实例,以及商务印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进程,生动地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的品牌的故事,从某一视角深刻地揭示出商务印书馆百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品牌经营之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品牌之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