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沉思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法] 彭加勒  

内容概要

本书是法国哲学、科学、数学大家彭加勒最后一部重要的科学哲学著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最后的沉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科学与假设》(1902),《科学的价值》(1905),《科学与方法》(1908),《最后的沉思》(1913)。这四部H.庞加莱的著名作品现被定性在科学哲学的范畴,我并不反对这种做法,但若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出一个本人认为更好的指向,我推荐读者应以形而上学来看待它们。
      arc兄在书评“沉思沉思”中说《最后的沉思》实在不能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同样的结论对另外的三部作品也适用。事实上,庞加莱在这些论著中花了很长的篇幅着力向读者说明如何去区分什么是“现象”,什么是导致“现象”的“规律”,他本人当然有明确的结论,但却会让那些力求了解到“科学唯一真理”的读者大感失望,原因很简单,因为经过深入的讨论庞加莱指出我们先前奉为“科学真理”的那些“规律”也可能只是“现象”或“现象的局部”,通俗地说,即科学的解答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始料未及的情况是,原本看似十分明确的解答一旦推敲摇身竟变成了另一个新的问题;在这里,不像经典时代那样具有对秩序的确信,它似乎只能仅仅要求确认理论自身的完整,这正是必须将其看作形而上学的根源。如此种种,使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成为庞加莱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内心玩味,一般的读者又怎能体会到其真正的妙处呢?
      至于层次更高的读者(至少完成大学基础学科学业)和行家就得心应手得多,他们尚能摆脱“形而下”的束缚进入到“形而上”的领域,对于这些人,现实生活的迫切性是次要的,他们热衷于寻求属于自己的“道”,解决身边的世界不再是重点,要解决的恰是他们自己本身。
  •     这实在不能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对于没有相当的数学基础并且不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相当有困难。因此,只能读一读标题(大标题与小标题),大致了解一下这位著名数学家的某些思想了。而中文版译者前言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标题中,我最直接地看到“拓扑学”与直觉,这一节印证的是前言中“在数学哲学上,彭加勒在发现了数学悖论的情况下复活了直觉主义”,比如说次序定理等。如果说数学或物理这些基础学科对人类有思维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数学科学中也需要直觉,足以可见,传统意义的唯物与唯心概念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校正。
      
      此外,这本书最后还收录有他去世前几周的一个演讲,关于科学的道德问题,他指出,不存在有科学的道德,也不存在不道德的科学,这倒是另人深思的话,因为“智力的习惯具有它们的道德影响。”
      
      非常玄奥。
  •     
      这本书囊括了科学、哲学范畴内的各个角度。虽然我们甚至不能够真切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彭加勒四处演说这个事实上窥见其思想学说的影响力,虽然这部书属于遗作,经过后人整理、翻译。不过我们可以假设,这部书是终于作者初衷的。
      
      作者的思维在每个主题中是连贯的,缜密的逻辑让人折服。而同样令人着迷的,又是彭加勒的发散思维。他的思维矩阵不断地在主题内变换,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遐思的世界,那些个世界,有些是栩栩如生的,有些虚无缥缈的。但当我们把每个主题联系起来思考,他在整部作品内所要寻找的,也是那个时代甚至直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都在一直寻找的一个统一的和谐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审美驱使下,不断地令他一步一步走向另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对于现世,该书最重要的意义自然是启示世人,要不断以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这是对勒内·笛卡尔、贝特朗·罗素等人思想的一种传承,这种精神是造就现代文明的一种重要要素,要继续发扬。
      
      这本书于1913年写就,快一个世纪了,仍然不褪其色,堪称经典。
  •     不错的一本小册子,正在读,要细细的品味,里面不乏精辟的观点和论证,不过我还没看完,打算今明两天读完它。它适合喜欢思想论辩的人去读
      
  •   从这个角度来评价,以前没有看过,新颖
  •   这本书写的蛮好的,算是后现代之前的总结,对后现代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性
  •   主要是看不懂, 有点生吞活剥不知其味
  •   涉及物理学的那部分我也没怎么看懂,其他的还好,我学的文科,高一学的物理已经忘记光了
  •   是啊是啊,你能全读懂吗?有些一点都读不懂啊。
  •   不懂的地方就不求甚解了~
  •   <审美> <逻辑> <笛卡尔> <罗素>
  •   1913年写就?他不是1912年就去世了吗?
  •   可以理解为后人编辑整理的吧。应为:遗作,后人编辑。
  •   传承罗素?
  •   好奇,去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