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智慧101•冬之卷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韩胜男  

前言

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发扬光大,端赖我先民遗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而承先启后,建立此一文化基础的圣哲,尤当首推集三圣(伯夷、伊尹、柳下惠)之大成的孔子。    这位伟大的先觉,以深湛的哲理、广博的同情、不倦的精神、弘毅的魄力,发挥了至高无上的人性光辉,像日月照耀千古,到二干五百多年后的今日,仍然是修己及人、经国济世的经典。    孔子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的智慧上,甚至他的见解、学问、道德与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同样替千秋万世的芸芸众生留下了完美的典型,难怪蒋介石先生要引韩愈的话赞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Ⅲ    孔子的教育贡献被尊封为“至圣先师”,不是浪得虚名的,他的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及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的理论,对后世教育影响既深且巨。    他曾经说过:“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斯为下矣。”人的天资禀赋虽有个别差异,但用教育仍然可以潜移默化,造就成才。除非,像孔子所说:“惟上智与下愚不移。”    举凡一个成功的伟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越挫越勇,永远不会被环境所支配。正如法国英雄拿破仑所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环境屈服不了坚毅的奋斗者。管仲所提倡“尊王攘夷”政策,使齐桓公跃居“春秋五霸”之首,便是最好一例。孔子推崇管仲,感叹地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宪问》)    孔子认为,人生的标杆在于安身立命,而他的“一贯”之道,经世之业,也就成于力行不辍的精神。他郑重声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甚至,在晚年回顾其自强不息的人生时,还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句话,来勾勒他的一生,证明他尊重上天所赋予的使命。    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由此可见,人的智慧高低,实与人生的阅历深浅息息相关。    孔子生长的时代,正是东周春秋新旧交替之时,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加上他少时贫困,一切杂务都要亲自处理,所以学会了很多粗俗的事。他的学生子张转达孔子的意思说:“我不为世用,闲居无事,所以学会这些技艺。”这并非子贡所推崇的天纵英明,使孔子成为大圣人,而是点点滴滴的累积。就像阿里山上的神木,两千年屹立不摇,历久弥新。    不过,孔子自谦不敢当创作新说的圣人,只想私比传述旧闻的贤人。他生平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只是传述旧闻,并非创作新说。因此,我们想要一窥孔子智慧的奥秘,解开孔子智慧的密码,非从《论语》一书下手不可。    众所周知,《论语》是一部人人必读的书。中国几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的思想为主。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从文字方面而言,《论语》也极有文学价值,在寥寥几个字之中,常常能描绘出一个人的声音相貌来,为其他书所不及。所以我们要研究儒家的学说,不可不读《论语》。要涵咏文学的趣味,更不可不读《论语》。    《论语》一书,是孔门弟子记述孔子及应答弟子、时人的书。正如《汉书·艺文志》所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据此说法,《论语》一书就是孔子弟子听课或日常发问的笔记,或记孔子的言语行事。它共有二十篇,分上、下论:从《学而篇》(1)至《乡党篇》(10)为上论;从《先进篇》(11)至《尧日篇》(20)为下论。    记得十几年前,笔者在“教育部”会议室里以社会组第一名身份,代表“复兴中华文化论文竞赛优胜人员”,发表感言。曾以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来说明《论语》是儒家学说的最高经典,不仅是中国数千年来立身处世的圭臬,更是为政济民的“资治通鉴”,获得与会人士的共鸣,更博得陈立夫先生的赞许。    众所周知,儒家是东亚文明的共同资产,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详见《尚书》),而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便是《论语》,可以说是儒家的全体大用。    笔者对于《论语》也有一些感触:小学私塾时期,背诵《论语》——雾里看花;中学时期,应付考试——一知半解;大学时期,修习《论语》——似懂非懂;中年时期,讲授《论语》——照本宣科;老年时期,温习《论语》——温故知新。如今退休之后,年逾花甲、双鬓已白,对《论语》一书豁然开朗,不敢独享,愿以野人献曝方式与读者分享。    王国维曾将能成就大学问之人,其过程共分成三个阶段,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精进为“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通过时光隧道,宛然瞧见孔子在那智慧河边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两干五百年的岁月,有如林花谢了太匆匆。希腊宇宙论时期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我们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两次!”只好学东坡先生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滚滚向东流,浪涛淘涌,冲刷尽所有的英雄人物。但愿不要冲刷掉儒家的宝典——《论语》,更不要遗忘那个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云:“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内容概要

《孔子智慧101:冬之卷》是韩胜男老师毕生研究孔子学说的精华。《孔子智慧101:冬之卷》笔调练达,深入浅出,将《论语》精华选取101章,配上古往今来故事,演绎孔子智慧,使世人了解孔子思想的伟大,从中悟得人生的智慧。

作者简介

韩胜男,辅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政治大学、台北商业技术学院等校任教,退休后致力于儒家典籍研究。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高瞻远瞩身体力行 推荐序二搭古今思想的桥立东西交融之论 自序新新儒学之孔子智慧101 第76篇为礼不敬,为人唾弃 第77篇孝敬父母,慎终追远 第78篇见义勇为,缅怀祖先 第79篇敦睦邦交,天下一家 第80篇作育英才,斐然成章  第81篇道有先后,术有专攻 第82篇文人相轻,祸起萧墙 第83篇君子谋道,修己安人 第84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85篇德术兼修,四育并重 第86篇掠美市恩,沽名钓誉 第87篇审时度势,为所当为 第88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第89篇军可夺帅,人毋丧志 第90篇莫问鬼神,苍生至上 第91篇人生三戒,君子知命 第92篇志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93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94篇当机不断,反受其乱 第95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第96篇志士仁人,杀身成仁 第97篇择邻卜居,里仁为美 第98篇安贫乐道,乐在其中 第99篇当仁不让,成人之美 第100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第101篇替天行道,垂教万世 附录孔子年表 小常识今古文经中孔子的形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76篇 为礼不敬,为人唾弃 力礼不敬,为人唾弁 净宗学院所出版的《弟子规》中提及:“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丧礼在中国古时候是由皇帝制定的,我们要依礼办理父母的丧事,要用至诚的心祭祀父母。侍奉已过世的父母要如同父母在世一样。当我们父母在世时,要敬爱他们,他们过世之后,要以沉痛的心情筹办他们的丧事。往后每年祭祀父母,都要以同样敬爱的心纪念他们。 孝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固有的基础。“孝”是孝顺,孝的概念是要了解祖父母、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把“孝”字分开来看,上面与“老”字相同,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老一辈跟小一辈是同一体,不像现代人有代沟。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的道理。孔子说:“不要违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何忌方才向我问孝道,我答道:‘不要违背礼。”’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侍奉生活起居要合礼;去世后,从殡殓以至埋葬,也都要合礼;以后每逢春秋祭祀,仍然要合乎礼。”孔子阐扬了对父母之孝要合乎礼的要求。 孔子扣定“礼”字,以讲孝道,生养、死葬、追祭都不违背礼,即是孝道的实践。当时鲁国三桓专政,不但有用鲁公诸侯之礼,甚至有时还用天子之礼。这种“僭”,是一种越轨行为,是孔子所最痛心的。他这几句答话,正是对症下药。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的时候,看见吕不韦的妾,甚为中意。吕不韦(阳翟大商人,当时在赵国,而其姬是邯郸富豪女,有身孕)成人之美,将其赵姬献给庄襄公,不久就生下了秦始皇。因此秦始皇的生父应为吕不韦,而秦庄襄王仅是养父而已。 秦始皇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在邯郸,因此取名政(正月生,孔子说:“政者正也。”),姓赵(因生于赵,故以为姓,一说秦与赵同一血统,以赵城为荣,故姓赵氏,按秦本姓赢故后称赢政)。十三岁时,庄襄王过世,赢政便被立为秦王,当时,秦已并吞巴蜀、越宛、汉中诸地,有郢设为南郡了;北面又并上郡以东诸地,有河东、太原、上党等三郡;东面到了荥阳,灭了东周、西周旧辖区,设为三川郡,版图扩张不少。 秦王政用吕不韦为相,封食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吕不韦招揽宾客和说客,想统一天下。又以李斯为舍人,并命蒙骜、王□、麃公等三人为将军,秦王因年幼刚即位,所以委国政于大臣,由相关有司人物分层负责。

编辑推荐

《孔子智慧101:冬之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孔子智慧101•冬之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