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三卷)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国]杰弗里·C.亚历山大  页数:308  译者:何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社会学名著译丛: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3卷)》着重论述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全书共6章。首先按年代顺序论述了韦伯的学术发展历程,接着围绕“宗教”、“政治”和“法理性”等韦伯的重要论题展开专题论述,最后在新的高度总结韦伯社会学的意义和展望其发展。

作者简介

杰弗里·C.亚历山大(Jeffrey
C.A1exander),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思想史、知识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论著有《行动及其环境》、《新功能主义及其后》和《社会生活的意义》等。

书籍目录

第三卷前言
第一章韦伯的早期著作:超越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初探
1.韦伯的综合:历史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
2.韦伯的综合:理智背景
3.理论成就:韦伯早期作品中的多维要素
4.结论:理论欠发展和社会学的模棱两可
第二章后期著作与韦伯的多维社会理论
1. 行动与秩序的综合进路
2.多维理论与比较方法
3.理性的规范性定义:比较研究中的宗教
4.超越涂尔干的唯心主义化约:宗教演化的规范论和工具论的决断
5.超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化约:对社会阶级的多维分析
6.规范性秩序与经验冲突:城市革命的多维分析
7.结论:对韦伯成就的一般化和分析性的诠释
第三章退出多维性(1):“宗教”著作中的预设式的二分化
1.负面的例子:《中国的宗教》
2.《古犹太教》:多维的选择
3.结论
第四章退出多维性(2):“政治”著作中的工具性化约
1.形式性作品从“合法化”到“支配”的演化
2.实质的政治史中对工具性支配的阐述
2. 1支配的框架:卡理斯玛
2.2传统型支配的工具性斗争及其向法理性形式的转变
3.结论:“明事理”及理论逻辑的诫命
第五章法理型统治与现代生活的功利结构
1.官僚制:等级制控制的非个人的形式
2.民主:涵括个人为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3.法律:形式化规范的外在参照
4.分层:普遍手段钧工具性竞争
5.绝望的自由主义者:韦伯关于现代性的工具性化约的意识形态环节
第六章韦伯解释与韦伯式社会学:“范式修正”和预设的张力
注释
韦伯的著作目录
著者一引文索引
主题索引

章节摘录

  德国自由主义的立场、知识界的意识形态,以及历史学派的具体职责,形成了韦伯学术发展的背景,这既是他获取养分的土壤,又是他反抗的陪衬对象。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是韦伯的父系遗传,但他从未与之完全契合。他既受到“英国式”的民主化的吸引,也有对德意志民族的精神价值的认同。既同情被压迫者的道德主张,又支持德意志民族的帝国主义扩张。韦伯与桑巴特、滕尼斯一起,成为社会政策协会新一代出色的社会科学家,毫不同情传统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敌意。但同时,他与同道们更像“顺应者”,而非“现代主义者”,因为他们对待工业社会的态度更多是对不可避免而来到的事物的顺从和接受,而不是出于真正的热情。  韦伯与他的妥协主义者同伴敏锐地感知到了德国社会的危机。他们知道,如果要让工业化和民主制的刺痛消失,要让劳工阶级放弃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做出让步。进一步,如果要使德国的都市和产业工人融人德国社会,就必须打败容克们拥戴的农业保守主义(agrarian conservatism)。在文化的悲观主义和疏离的背景之下,韦伯极力反对普鲁士的三阶级选举权(three-class suffrage)。他正当化了自己对德意志民族的帝国扩张的支持,其理由部分在于,他认为工业大众的福利有赖于活力充沛的资本主义。他对于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爱德华·伯恩斯坦很友好,并在他早期的研究中致力于表明,德国必须启动根本性的经济与政治变革,包括消除容克阶级。在参与社会政策协会的工作时,韦伯追随的是较为自由主义的布伦塔诺,而非施穆勒。尽管他信奉非经济的背景和工业改革的重要性,但是,他与布伦塔诺一样,对于官僚制的仁慈不如施穆勒那样有信心。他支持英格兰式的工团主义(trade unionism),加入了新教改革者的行列,努力要推动德国中产阶级的政治走向一个更为“社会”的自由主义的方向。  这样,在韦伯的意识形态取向与他的理智的传承之间,具有强烈的内在张力。而对于他的科学发展而言,这些张力被证明作用极大,因为它们推动他努力将看上去不能相容的极端结合在一起——这是无论马克思还是涂尔干都没有想要去做的事情。一方面,韦伯接受了工具性“利益”的现实存在,不仅在于强制性的国家强权,而且在于产生了这种强权的阶级冲突和工业的紧急状态。另一方面,韦伯对精神方面的问题、对“精神”(Geist)、对非理性的情感通过外在事件发挥作用等极为敏感。实际上,在他开始严肃的科学工作之前,这种敏感性就已经牢牢地构成了他的理智立场。  ……

编辑推荐

  《社会学名著译丛: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3卷)》是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史着作,也是作者亚历山大建立其新功能主义研究纲领的开端。此第三卷将韦伯的作品定位为试图综合社会学唯物主义与社会唯心主义的产物,而作者认为,韦伯的这一努力未能摆脱其理论逻辑内在的矛盾。本卷对韦伯作品中关键的理论与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深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三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第三卷):理论综合的古典尝试:马克斯?韦伯很好看,韦伯的思想需要仔细研读
  •   社会学理论的必读书目,配合作者的另一本《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阅读会更有收获。买齐了前三册,但不知第四册何日能够翻译出版?
  •   第一二卷已经有,这第三卷主要是关于韦伯的论述,应该值得看。
  •   大师对大师的评析,社会学理论研究必读
  •   亚历山大对经典社会理论家的理解是系统的,独到的,全面的,有启发性的。
  •   印刷,装帧,纸张都属一流。内容等我学通了再说。
  •   信赖的住苏老师主持的这套丛书,不像其他主持的外文书,像快餐店里的食品,有的基本没法读。
  •   华文美质,珠彩玉光;真知灼见,电闪雷鸣。
  •   商务印书馆的书一般都很不错的,这本也一样。
  •   书是很好的,一套全部购买齐了,对了解社会学理论基本框架很有帮助!值得购买
  •   还不出第四卷,期待更精彩
  •   完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