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七杀”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刘晓林  页数:24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唐律集先代立法之大成,开后代立法之先河,集中
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制在立法技术、概念原理、观念文化 方面的精华总成。唐律研究对于理解与借鉴传统法制意
义重大,唐律研究的切入点当为唐律中具有基础性、一 般性的问题。“七杀”在唐律乃至中国传统律学中最具
代表性、是当时科学程度最高的概括。唐律“七杀”立 法各具特征与侧重,其立法技术、法律原理、法制观念
方面的成就无疑代表了中国传统律学发展的最高峰。 《唐律七杀研究》以研究内容为标准,将主干分为三部分:唐
律“七杀”的具体研究、整体研究与比较研究。唐律 “七杀”的具体研究将唐律谋杀、故杀、劫杀、斗杀、
戏杀、误杀、过失杀以律文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解析 “七杀”立法的构成特征、罪刑详情与法律实践状况。
整体研究把“七杀”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其特质与结 构。比较研究涉及的是唐律与西方古代经典罗马法以
及唐律与中国现行刑法关于杀人罪立法对比,试图追 寻中西古代法文化的同质与差异,及古代法文化与现 代法文化应有的历史联系。
刘晓林的《唐律七杀研究》是中国刑法史研究的断代专书,拓展了当 下 刑法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弥补了唐律研究的微观视
域,是一部补白之作。

作者简介

刘晓赫1981年生,山东潍坊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甘肃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法理学、法律史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主旨与方法
四、本书结构与创新
第二章 谋杀
一、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行为分类
(三)行为阶段
(四)首从判断与科刑规则
(五)谋杀科刑的处罚特例
二、罪刑详情——以典型谋杀形态为中心
(一)一般谋杀
(二)特殊谋杀
(三)特殊谋杀中犯罪主体身份关系相异的科刑
(四)雇佣杀人科刑
(五)比附谋杀罪科刑
三、法律实践
第三章 故杀
一、含义
二、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排斥共同犯罪
(三)处罚特例
三、罪刑详情
(一)概括规定
(二)具体列举
(三)比附论罪
四、法律实践
第四章 劫杀
一、含义
(一)“劫杀”词义溯源
(二)唐律中“劫杀”的含义
二、构成特征
(一)罪过形式
(二)客观方面
(三)犯罪对象
(四)共同犯罪
三、罪刑详情
(一)“谋叛”条罪刑详情
(二)“劫囚”条罪刑详情
(三)“强盗”条罪刑详情
(四)“略人略卖人”条罪刑详情
(五)唐律“劫杀”罪刑详情
四、法律实践
(一)以“盗杀”叙述案件
(二)以“劫囚”、“劫杀”叙述案件
(三)以“盗贼杀”叙述案件
第五章 斗杀
一、构成特征
(一)斗杀的罪过式:间接故意
(二)斗杀行为的发展阶段:由“斗”至“殴”
(三)斗杀的犯罪形态:“斗殴杀”与“共殴杀”
(四)斗杀之时间条件:“登时”而杀
(五)斗杀的外观特征:原则上“不用兵刃”而杀
(六)“斗杀”与“斗伤”的判断:“保辜”制度的适用
(七)斗杀科刑通例
二、罪刑详情
(一)斗殴杀立法之具体列举
(二)比附斗殴杀科刑
(三)共殴杀
三、法律实践
(一)斗杀立法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界分
(二)斗杀人在性质上为一类重罪,常赦所不原
(三)斗杀人案件的司法状况
第六章 戏杀、误杀、过失杀
一、戏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二、误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三、过失杀
(一)构成特征
(二)罪刑详情
四、法律实践
第七章 “七杀”中“十恶”的出人
一、“十恶”之法制渊源与立法目的
二、“谋杀”中“十恶”的出入
三、“故杀”中“十恶”的出入
四、“劫杀”中“十恶”的出入
五、“斗杀”中“十恶”的出入
第八章 “七杀”的内部结构
一、以犯罪主观意图为划分标准
二、以故意犯罪的罪刑关系为立法核心与主干
(一)故杀为谋杀、劫杀、斗杀立法的核心与主干
(二)谋杀、故杀、劫杀、斗杀为戏杀、误杀、过失杀立法的
核心与主干
第九章 罗马法杀人罪与唐律“七杀”的对比
一、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无身份关系的杀人罪
(一)犯罪行为
(二)犯罪主观方面
(三)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四)犯罪对象的比较
(五)阻却违法责任的行为
(六)刑罚
二、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有身份关系的杀人罪
(一)行为与身份的关系
(二)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犯罪对象与刑罚
第十章 中国现行刑法杀人罪与唐律“七杀”的对比
一、刑法杀人罪的规定
二、基于杀人罪内部结构的比较探讨
(一)刑法杀人罪的内部结构
(二)唐律杀人罪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
三、基于杀人罪立法体例的比较探讨
(一)刑法杀人罪的立法体例
(二)唐律杀人罪的立法体例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对于唐律研究乃至中国法律史、传统文化的研究始终抱有极大的热情。戴炎辉在唐律研究领域成果卓著,1964、1965年,戴氏分别出版了专著《唐律通论》、《唐律各论》,戴著对唐律律文含义、立法技术、法律原理等逐条解析,必要之处加以述评,颇得唐律研究之真髓;刑法学者蔡墩铭1968年出版了《唐律与近世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蔡著立足于《唐律疏议》作为刑法典的本质特征,将唐律中的刑法原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法原理做比较研究,对比突出了古今法律原理的差异与暗合;高明士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主编了一系列唐律研究论文集,对唐律若干核心问题皆有深入讨论,如:1999年出版的《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2003年出版的《唐代身份法制研究》、2005年出版的《唐律诸问题》等;刘燕俪1996年出版了《唐律中的夫妻关系》,对唐律中涉及夫妻关系的律文逐条研析,突出了唐律中家族主义对立法的影响。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唐律的研究侧重于专题性考论,其对律文条分缕析、相互参证,相关史料的利用也颇为充分,因此,其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自20世纪初,海外学者尤其是日本学者对唐律研究投入极大的热情,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1933年,日本学者仁井田陞所辑《唐令拾遗》在日本出版,1989年该书由长春出版社在国内出版。仁井田陞自中国古代典籍中辑出唐令715条,复原了近一半唐令,填补了中国古代律令研究在资料方面的空白,对于研究唐代法制与文化提供了便利。池田温在此基础上著成《唐令拾遗补》,通过重新审查旧籍,对《唐令拾遗》进行了校正和补充,进一步深化了唐令的复原工作。另有仁井田隍所著《唐宋法律文书の研究》、泷川政次郎代表的律令研究会所编《译注日本律令》均对唐律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专门的唐律研究,学者们在进行法制通史、刑法史乃至语义学研究时,对唐律的关注与讨论也从未中断,并且硕果益丰。 法制通史类论著中的唐律研究从体例上看,既包括法制通史类专著也包括大量法律史教材,其中针对唐律所作的探讨既有以隋唐断代为专章进行的研究,也有以部门法划分为线索展开的论述。此类论著限于著述体例与宗旨,对唐律若干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多限于概括性介绍。

编辑推荐

《唐律"七杀"研究》是中国刑法史研究的断代专书,拓展了当下刑法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弥补了唐律研究的微观视域,是一部补白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唐律“七杀”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