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许姬传  页数:289  
Tag标签:无  

前言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包括《戊戌变法侧记》、《谭鑫培的艺术道路》、《梅边琐记》三种内容。  每个人写一本书都有他的目的,我写《戊戌变法侧记》,是追叙徐氏在政变时,家破人亡的惨痛遭遇。  我幼年从外祖徐子静(致靖、晚年字仅叟)先生读书,我的一点知识是受徐氏教育得来的。  由于外祖是戊戌变法时疏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袁世凯的大臣,酒后常谈戊戌政变往事,我在徐家见到不少直接参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我是根据亲身见闻写这本书的。  戊戌维新变法的前一年(丁酉),我的大母舅徐研甫(仁铸)继江建霞(标)任湖南学政,和谭复生、梁任公、黄公度志同道合,推行新政,为维新派的中坚分子,但他于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庚子八月忧愤逝世。我是庚子三月出生的,关于他的事迹,只能从先母、母舅、亲友、幕僚口中得其大略。  在多次动乱中,徐家的文献、手迹荡然无存,现在所引用的资料,除我自己保存的以外,多半是徐氏亲属供给的,我经过核对后,有所取舍,意在表达徐仅叟先生在戊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云南起义、洪宪倒台、宣统复辟瓦解等一系列事件中的政治观点、思想倾向和对戏曲音韵的造诣;《红楼梦》评价的独特见解;徐研甫舅任湖南学政时推行新政的积极措施和以史学为纲的治学精神。这些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写《谭鑫培的艺术道路》的动机出于爱好。我少年时曾观摩谭鑫培的演出,钻研他的唱片,又从陈彦衡先生学谭腔,他告诉我京剧的许多知识,谭派艺术的特点,辨别精粗美恶的方法。我还听到不少内外行对谭的评价,以及谭氏后人口述的轶事,王琴生兄告诉我,谭鑫培为营救某丛林和尚募款不足,再资以演出包银的义举。在回忆中综合各种资料,意在通过谭氏走过的艺术道路说明京剧的繁荣昌盛,与名演员的劳动创造是分不开的。  和谭鑫培同时期的孙菊仙、汪桂芬两大流派创始人,就见闻所及,也作了点滴介绍。  《梅边琐记》是一九五。年在上海《亦报》连载发表的,亡弟源来逝世后,从他被抄退回的遗物中,发现这份报纸,虽有少数缺页,但从中可以看到解放初期的思想认识、社会风貌,意在温故知新。那是随笔性质,三十年前旧事我已淡忘,现加按语,公诸同好。  本书写作时,发起人徐一士舅、言简斋表兄、源来弟均已逝世。言申夫表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朱季黄(家浯)兄通读了全稿,并据档案纠正了舛误;吴晓铃兄借我资料,为弄清吴瞿安(梅)先生在大姚县病殁时的情况,提出了可靠证据;冒效鲁兄对《徐仅叟谈红楼梦》一章补充了先德冒鹤亭先生的言行;戈宝权兄对书中涉及戈公振先生的部分作了订正;凌霄舅的儿子徐泽民表弟告诉我,他父亲在京师大学堂学的是土木工程,后因查勘长江大桥时,不适应气候而改为教书卖文;徐列表弟抄寄《凌霄汉阁自白》,并陆续供给凌霄、一士、勉甫舅的口述资料;徐培泽表弟寄来不少罕见的徐氏手迹,弥补了本书的疏阙;邹慧兰妹提供了我作词、叶仰曦兄制谱、她编舞共同创作《春农曲》的素材;曹大铁兄属题纪念其乡先辈翁松禅(同龢字叔平)老人逝世四十周年所作的《孤臣吟》,由此获悉翁叔平被黜乡居情状,以及先祖狷叟公(淮祥字子颂,戊戌年任昭文县令)照顾松禅老人的实况;郑逸梅兄赠我林暾谷(旭)、翁叔平、梁任公、袁世凯的手札,丰富了插图;《徐仁镜(莹甫)与谭鑫培斗蛐蛐》一章,由于南北词汇的不同,姚葆碹世兄提了意见;《谭鑫培的影片、蜡筒、唱片》一章,朱复同志对伪唱片提供了线索;黄君坦兄对词作典故代为诠释;在翻拍照片时,刘庆云、黄大江、李绍云同志助我完成了任务;此书经过多次增删修改,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的同志耐心地细致地作了校勘,就此一并致谢。  另外,堂妹许苹南系中华书局退休的老人,她对某些章节写了旧体诗,歌咏维新派的品德情操。  封面所刊“庚子生”朱文印,“许姬传八十后作”白文印乃著名印人陈巨来兄与门人程万合镌,巨来并刻边款,记其梗概:“程万世长为湖南宁乡文学大宗师子大仁丈之曾孙,近从余游,未二年即卓尔不群,它日未可限量。质之姬传吾兄当不以余言为河汉也。巨来补刻并志,时甲子元旦年正八十。”越十三日巨来兄以暴疾逝,二印刊诸书岢、以志纪念。  本书用四年时间写成,从起草到誊清,均一人经营,虽经多次修改核对,某些观点也许不够正确。最后以二语作结: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许姬传时年八十有三

内容概要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包括《戊戌变法侧记》、《谭鑫培的艺术道路》及《梅边琐记》三部分内容,记载了作者目见耳闻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总结了谭鑫培的艺术成就,记录了京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演变及解放初期的社会风貌,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作者信手写来,却又极具生活气息。  本书初版于1985年。此次再版,对初版又进行了认真的整理修订。为了方便广大读者,将原书由竖排改为横排。因为集合了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在体例、格式上各有不同,此次整理过程中,我们尽量做到版式的统一。此外,还订正了原书中的个别错漏,适当改定了标点。原书中的一些图片,限于当时的印刷水平,较为模糊,此次作了适当调整,并以插图的形式补充了一些相关图片,以丰富内容。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许姬传(1900—1990)  祖籍浙江海宁,生于苏州,出身书香世家。著名戏剧家、京剧史论家、梅派艺术研究专家。  许姬传自幼跟随外祖读书习曲,诗书曲画都颇为精通。自三十年代初起,许姬传与梅兰芳合作,主要承担文墨工作,协助梅兰芳改编剧本,为梅兰芳记录整理了《舞台生活四十年》、《我的电影生活》,《东游记》、《梅兰芳文集》等著作。  因其身世与爱好,许姬传与军政要人及戏曲界、书画界的众多名家都有交往。他勤奋好学,笔耕不辍,留下了有关历史事件、名人轶事、京昆艺术等方面的诸多著述。

书籍目录

前言戊戌变法侧记——徐仅叟传略徐氏家世徐致靖折保康梁谭黄张的经过康有为与保国会徐致靖密保袁世凯的悔恨狱中生活徐仁铸《颁发湘士诫条》的卓识附:徐振柴的经历《孤臣吟》书后徐致靖死刑改判绞监候的实况庚子后徐家二三事不愿做遗老谱写《懊恼歌》附:《春农曲》徐仅叟对昆曲的造诣附:《柳毅传书》和《楚凤烈》徐仅叟谈《红楼梦》劫后重逢抱头痛哭附:李岳瑞评光绪帝京剧与清官的关系[御制朱奴儿]慈禧骂光绪是夜猫子溥侗、载涛精通戏曲表演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小凤仙口述蔡锷脱险的经过附:关于蔡松坡历史点滴戊戌维新党人参与倒袁康有为西湖听昆曲函劝康有为不要参加宣统复辟附录:《凌霄汉阁自白》谭鑫培传略谭鑫培的艺术道路升平署的职权附一:孙菊仙的表演艺术及其他附二:汪桂芬二三事谭派的影响少年时坎坷遭遇奋发自强程长庚识拔是转折点陈彦衡对谭鑫培的评价陈彦衡与谭鑫培的龃龉附一:一桩扶危济困的故事附二:梅兰芳和谭鑫培第一次合演谭鑫培的影片、蜡筒、唱片我从陈彦衡学谭派唱腔我和几位名琴师的往还为我登台伴奏的两位琴师唱戏与教戏的矛盾——徐兰沅对谭鑫培的评价谭富英论谭鑫培精雕细刻的《空城计》——人帖与出帖诸葛武侯弹琴退仲达论附:有关《空城计》《杨家将》《霸王别姬》的几点考证京剧从竞争比较中提高徐仁镜与谭鑫培斗蛐蛐梅边锁记

章节摘录

  徐致靖密保袁世凯的悔恨  光绪与慈禧,由于变革和保守的不同观点,引起新旧之争的激烈暗斗。光绪在积威之下,他的变法路线不得畅通;而慈禧的废立阴谋惮于国际舆论,亦迟疑不敢下手。戊戌七月十九日,光绪下决心向守旧派开火。事情是由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言事引起的,被礼部首脑阻挠驳斥,不得上达,上谕斥革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人,王照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  第二天,李端菜署礼部尚书,仅老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升署礼部右侍郎,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赏加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事宜。  这是因为军机大臣都是保守的后党,和光绪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另立一个班子。这四个人就是为皇帝办事,带有内阁性质的近臣。这一下触怒了“老佛爷”。斗争进入白热化。  据莹舅说:“康主张君主立宪,效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你外祖的意见相同,所以很谈得来。,’又告诉我:“谭浏阳因病,外祖去电催促,直到七月才入京,他几乎天天到我家来商量变法的事。他还喜欢听昆曲,常请外祖唱《长生殿》的《酒楼》一折,洪异的原本叫《疑谶》,情节是郭子仪在酒楼上看到众朝臣到杨国忠家贺新居,又看到安禄山封东平郡王走过楼下的飞扬跋扈情状,引起他的愤慨。康南海则喜欢听《刀会》‘大江东去浪千叠……’。外祖早年唱正旦,中年唱官生,晚年唱老生、老外,曾与梅巧玲合唱《小宴》,梅唱杨贵妃,外祖唱唐明皇。”  莹舅接着谈袁世凯的事:“当维新派知道慈禧决定废立光绪的阴谋时,康南海、谭浏阳想倚靠袁世凯的兵力保护光绪,就委托艺舅到小站看操。以后,请外祖上《密保练兵大员疏》。”我拦住他的话头说:“我听外祖谈起此事,非常悔恨,似乎是终身遗憾。”莹舅说:“我对借用袁的兵力,曾劝他们慎重,认为交浅言深,是一种轻率举动。因为袁是荣禄的部下,虽小站所练新军,博得称誉,但人数不过七千。袁是个看风使舵的人,他曾赞成办新政,那是趋时。可惜研舅远在湖南,如果在京,则不会铸成大错的。研舅与袁是口盟兄弟(当时官场有拜把换帖的风气,口盟是双方同意而未举行换帖仪式),深知袁之为人,曾推荐亲戚言敦源(仲远)人袁幕。艺舅(艺舅又为康有为之弟子)因这种关系,到天津谒袁看操,袁盛筵招待,谈话时徐世昌、言敦源在坐,据仲远说:‘艺甫词锋甚利,口若悬河,看操时坐在袁的旁边。’”  莹舅以极其抑郁的心情,述说保袁的经过。艺舅回京后,盛称袁的治军才能,康南海、谭浏阳主张由外祖密折保袁,得到外祖同意,折稿是大家商量起草的:  ……臣窃见督办新建陆军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家世将门,深娴军旅,于泰西各国兵制及我国现在应行内治外交诸政策,无不深观有得,动中机宜。臣闻新建军之练洋操也,精选将弁,严定饷额,赏罚至公,号令严肃,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顷者,迭有俄国、日本提督等官,前往观操,动色叹服,或诧其军容之盛,或共幸其兵数之单。且其驾驭洋将,各尽所长,而恪守军法,无敢逾越,是该臬司之才略可知……  保袁密折发出后,王照对仅老说:“调袁人京,最令太后惊疑。”仪老答:“我请召袁,为御外侮也。”王照主张上一折,请皇上命袁驻归德府以镇土匪,意在冲淡召袁入京之揣测,仅老采纳他的意见,共同商酌折稿措词。这时康有为来说:谭复生请皇上开懋勤殿,用顾问官十人,业已商定,请徐、王具折保举。仅老保四人,以康有为为首;王照保六人,以梁启超为首。  这时,后党往来京津道上,调兵遣将,形势紧张。八月初一日上谕:直隶按察使袁世凯着开缺以侍郎候补。光绪曾两次召见。初二日赐康有为诏,令其迅速出京,不可迟延……初三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请其救光绪,诛荣禄。袁佯诺之,初五日返津,向荣禄告密。于是,八月初六日,慈禧第三次垂帘听政,把政权从光绪手中夺回,囚禁瀛台。守旧派以胜利的姿态掌握了中国四万万人的命运。  当慈禧归政于光绪时,她的打算是做一个有权的太上皇。她以为光绪是她抚养起来的,政府大员多半是她提拔的,她完全可以控制政权,在颐和园听戏取乐,颐养天年。可是光绪因甲午之战,败于日本,群强虎视,国势危殆,就想变法维新,挽回颓势,信赖以康有为为首的激进派,任用四章京,罢免礼部六堂。慈禧在群小包围下,囚禁光绪,夺回政权,结束了维新变法。  在光绪下诏定国是后的第五日,慈禧逼令罢免翁同铄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又任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制军权,又定进退二品以上大员,均须请示慈禧。光绪是一个既无实权,又无兵权的空头皇帝,他就是在这种不利形势中进行变法维新的。  初六日下午,莹舅与梁启超同到李提摩太处,告以慈禧垂帘,朝政大变,康已离京,光绪帝已处于危境。说毕,两人抱头痛哭。李提摩太说:“英、美公使都到北戴河避暑,局势急转直下,我打电报给上海英领事,相机营救康先生。”莹舅与梁启超又到谭嗣同处,谭说:“我欲救皇上,已不能救,欲救康先生,亦无能为力,我已无事可办,等死而已。”  莹舅对谭说:“你要拿个主意,岂可束手就缚。”谭沉吟了一下说:“我听伊藤博文的口气,似乎愿意帮忙,明天,我和任公、艺甫同到日本使馆商量一下,看还能做些什么事。”于是黯然分手。  初七日,艺舅与谭、梁同乘骡车到了日本使馆,谭与日本参赞笔谈,写道:“梁启超君应避死,留为大用,托君重义,使之不死。”参赞点首承诺,写道:“吾将使梁君化妆成打猎者,离京赴津。”又写道:“君亦可留此不归,可免于难。”谭摇首写道:“我义不应避死。”参赞肃然起敬。谭对梁任公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程婴、杵臼,分担其任。”即将手稿一包交梁带走,与艺舅同离使馆,参赞送至门外,恭敬告别。艺舅云:“谭浏阳侃侃而谈,神态坚定,梁任公面色灰白,说话不多,亦未问谭的行动。”  关于艺舅看操保袁事,当时以为轻率之举。但艺舅云:“欲倚靠袁之兵力救光绪、诛荣禄,乃谭浏阳、康南海与我合谋,诚为孤注一掷。我与谭最投契,他是一位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明大义的豪杰,联袁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被捕时,正在作家书答其父谭继询中丞,盖为开脱其父罪责,故谭继洵只革职而未入狱也。”  被捕的前一天(八月初八日),谭嗣同先到皮库营看林旭,林问:“你走不走?”谭答:“我不走。”林云:“我亦不走。”随即由后门到上斜街徐宅。仅老留他吃饭、饮酒,他对仅老说:“变法维新失败了,任公我已托日本使馆掩护他到津,由海道赴日,贼党追捕康先生甚急,吉凶未卜。”仅老问:“你作何打算?”谭用筷子在头上敲了一下说:“小侄已经预备好这个了。变法、革命,都要流血,中国就从谭某开始。”  仅老常对我说:“谭先生在临危时,谈笑自如,慷慨激昂,真豪杰之士。”又说:“我对不住谭浏阳,如不保他内调,不致被害。”  初九日,搜捕维新党人,上斜街被围,仅老正乘车外出拜客,外祖母朱太夫人对九门提督署吏卒说:“徐大人回来即自行投案,无须追捕。”未几,仅老回家,即赴刑部投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