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疏证(全二册)

出版时间:1994-08-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陈立,吴则虞  页数:全二册  字数:46200  译者:吴则虞 注解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最高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陈立

书籍目录

卷一  爵    天子为爵称    制爵五等三等之异    天子诸侯爵称之异    王者太子称士    归人无爵    庶人称匹夫    爵人于朝封诸侯于庙    追赐爵    诸侯袭爵    天子即位改元卷二  号    皇帝王子号    王者接上下之称    君子为通称    三皇五帝王五  谥    总论谥    帝王制谥之义    天子谥南郊    天子谥诸侯    卿大夫老有谥    无爵无谥    谥后夫人    号谥取法  五祀    总论五祀    大夫已上得祭    祭五祀顺五行    祭祀所用牲卷三  社稷    部论社会稷    岁再祭    祭社稷所用牲    王者诸侯两社    王者亲祭    社稷之壇    祭社稷有乐    祭社稷广礼  礼乐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十四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右论五行更王相生相胜变化之义 天子所以内明而外昧,人所以外明而内昧何?明天人欲相向而洽也。字当为衍文。行有五,时有四何?四时为时,五行为节。故木王印谓之春,金王卽谓之秋,土尊不任职,君不居部,故时有四也。义并见上。繁露五行之义篇「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士一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土居中央气「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也。子不肯禅何法?法四时火不兴土而兴金也。「子不肯禅」语有讹,此当谓不立子而立孙,如卫辄之比者也。父死子继何法?法木终火王也。繁露五行之义篇;「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五行相代,皆父死子继之义,此第举火继木为喻也。兄死弟及何法?夏之承春也。古微书乐稽耀嘉云:「兄弟之余生于火」盖火为褛,褛叙长幼,舆此取义微异。「善善及子孙」何法?春生待夏复长也。公羊阳二十年传文。乡饮酒义;「南方者夏,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春生夏长,物生于春,待长于夏也。」「恶恶止其身」何法?法秋煞不待冬。亦公羊昭二十年传文。主幼臣摄政何法?法土用事于季、孟之闲也。礼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已」,在季夏、孟秋闲也。子复仇何法?法土胜水,水胜火也。大义二云:「五行之道,子能拯父难,故金往克木,火复其仇,火既消金,水雪其耻。」意谓火为木克金,水为金克火,与此上为火胜水,皆有子为父报仇义也。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也。易坤文言传:「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又曰:「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御览引说题辞云:「地之为言婉也,承天行其义也。」又引元命苞云:土之为言吐也,言子成父道,吐其精气以辅也。」男不离父母何法?法火不离木也。

编辑推荐

《新编诸子集成:白虎通疏证(套装共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白虎通疏证(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白虎通》,古书名,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在白虎观(洛阳北宫)陈述见解,“讲议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结论作成“白虎议奏”[1]。再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白虎通》是以今文经学为基础,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蔡邕曾获赐“白虎议奏”。清代陈立写有《白虎通义疏证》。
  •   <白虎通义>是最为著名的今文经学的代表著.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皇帝亲自主持和召集当时著名的博士、儒生在白虎观讨论五经之同异。这场大讨论的由来,一是由于古文经学出现之后,在文字、思想、师说各方面都同今文经学派发生分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自西汉武帝时占统治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急需利用皇帝的权威制成定论,以压倒对方。二是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用神学解释经学之风便愈刮愈烈,到西汉末年,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谶纬迷信盛行起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提倡,迅速弥漫于学术思想领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皇帝也乐于出面,组织一场大讨论,以便使谶纬迷信和封建经典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在白虎观,博士、儒生纷纷陈述见解,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白虎通义》一书。《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这部书是今文经学的政治学说提要,广泛解释了封建社会一切政治制度和道德观念,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神学、伦理学法典。《白虎通义》继承了《春秋繁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并加以发挥,把自然秩序和封建社会秩序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完整的神学世界观。关于天地万物的起源问题。《白虎通义》的解释是:"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浊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故《乾凿度》云:'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天地》)简言之,世界的起源是由太初(气)到太始(形),再到太素(质),经过这三个阶段才形成天地。单看此段文字,天与地都是物质的实体,但纵观《白虎通义》的整个思想,这种自然物质之天又是从属于道德之天的,如天地运行的规律,日月星辰的运行及关系,都不由其自身规律所决定,而是由伦理道德关系和目的决定的,最终它是从属于一种神灵之天的。因而其宇宙观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白虎通义》发扬《春秋繁露》无类比附的手法,将封建制度下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与天地星辰、阴阳五行等各种自然现象相比附,用以神化封建秩序和等级制度。它认为:"子顺父,妻顺夫,臣顺君,何法?法地顺天。"(《天地》)照它看来,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犹如天在上,地在下一样,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天之地位高,地之地位卑,犹如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等级关系。它还将太阳比做君主,月亮星辰比做臣民,用日月星辰的自然现象来论证和神化君主的权威。"三纲之义,日为君,月为臣也。"(《日月》)"君有众民,何法?法天有众星也。"(《五行》)君主之于臣民,犹如天上月亮星辰所拱卫的太阳。《春秋繁露·阳尊阴卑》曾说:"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白虎通义》进一步阐述此理论:"臣有功归于君,何法?法归月于日也。"(《五行》)月亮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源于太阳的照耀,照此而推论,"臣有功归于君"则是合情合理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概念阴阳五行说,曾被董仲舒利用为其"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服务,《白虎通义》进一步发展和引申了董仲舒的思想,用阴阳五行说为皇权至上的中央专制集权制服务。它特别突出和发挥了"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列为五行之首,其他的金木水火都依赖土而存在。"土在中央,中央者土,土主吐,含万物,土之为言'吐'也。""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五行》)这一解释完全超出了《春秋繁露》中关于五行"土居中央"的观点,它将金木水火土明确划分出等级尊卑贵贱,并以此来比附社会,将封建等级制度自然化,从而神化君权,巩固封建统治。《白虎通义》的认识论是依附于宗教神学的唯心主义之上的。它所要认识的,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是由"天"所决定的"道"。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   《白虎通义》是东京(洛阳)十四博士之说,今文学之精粹也。
    古文学和今文学,历来是两个争锋相对的领域。古文学以训诂名物、考镜典章为主,所以其大师贾(逵)马(融)服(虔)郑(玄)均为通今博古的学者。今文学派喜欢谈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所以其大师董仲舒有春秋折狱的故事。
  •   白虎通根据是当年白虎观论经的会议记录写成的,对于了解汉朝儒教和三代制度有极大的帮助,是考据研究必备的书,强烈推荐!我觉得其地位不当亚于《春秋繁露》。以前在学校图书馆看过《百子全书》中的版本,一直想买一部,这回终于如愿以偿了~
  •   蒙文通曾谈及,做学问先得专攻一书,欲成汉成,则非《白虎通》莫属。
  •   经今古文之争的暂时终结,经学的官方意识形态。秦汉史必备!
  •   横排繁体,但是好多字不认识啊,增加看书的难度了。有些字用字典都不好查。
  •   古典经典著作,需要慢慢体会
  •   了解传统文化的好书
  •   经典开卷有益
  •   中华书局的这套书不错,不过印刷质量确实不够好。
  •   很好的一本书,装祯不错
  •   书有一点点压痕,其余的还好
  •   陈寅恪以中国文化具载于该书,当然这也是最妙的推荐啦
  •   如想了解汉代官方意识形态和通知思想的话,该书必读不可。印刷较为清晰。但价格贵的离谱。中华书局这几年靠古人来发财,不可取。希望能改进。毕竟买这些书的人都是知识分子,本身就囊中羞涩。书内容当然不错,可以了解汉代思想风貌和动态。
  •   帮家人买的,比书店便宜很多
  •   好书 正版 质量很好
  •   给老爸买的,貌似他挺喜欢
  •   该书为繁体竖排,有注解。很适合研究者使用阅读。
    中华书局出版的典籍还是比较好的。
  •   从内容到装帧都非常的棒。
  •   繁体
  •   《汉书》作者班固,写成这本《白虎通义》,一统当时的经学观。这本书对研究汉代经学很有帮助哦。
  •   书的质量相对于群书治要稍差,还未看。
  •   我的质量超级烂!是正版的非正版一样。中华书局的质量有些弊病,应该是盈利模式所引起的举动,同个系列的书籍,居然会差非常多,气愤也,算了,我想问题也在亚马逊上,买书都买怕了,怕质量不好!
  •   纸质很差,印刷也不好。白虎通印的次数太多了,建议去书店买,可以买个纸质印刷相对较好的。
  •   基础知识,就是字小了点.现在找大字的书真难啊.
  •   買了還沒有看完,有時間再說
  •   內容很不錯,強烈推薦大家看看新編的諸子集成,書很厚,需要靜下心來讀。
  •   书很新,是古代风俗仪礼的好书。
  •   收藏,作为工具书用。
  •   书很好,是竖排繁体的,包装也挺好的,看着很有感觉
  •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最高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印刷清晰,版本权威!
  •   这本书与《盐铁论校注》都是理解汉代的必备书。
  •   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这书可以说是汉代意识形态建设成果的总结之作,也是我们理解汉代社会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著作。
  •   这套书特别好,收到很喜欢。1994年8月版,但是是2011年5月北京第四次印刷。字迹清晰,纸张很好,很值~
  •   我买的上次印刷的,纸面白色,印刷极其恶劣,但更便宜,唉又涨价了,不知道质量有没有变
  •   书的质量很好,送书速度快。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