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发现历史

出版时间:2002-8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美] 柯文  页数:282  字数:192000  译者:林同奇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写此书之初,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专家。其目的一则是想总结美国史家论述中国近几百年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再则也想对这一发展提出带有批判性与解释性的估量,以便在同行中引起讨论,藉以提高整个领域在进行研究时的自觉性的一般水平。从一开始我就假定并非所有美国的中国史专家都会同意我的所有观点——此假定已为第一批书评所充分证实。同时我还假定我所作的估量其总体上将得到广泛支持——我高兴地发现此假定也被证明是正确的。林同奇教授在1985年春向我提出翻译此书时,我既感荣幸又颇担心。感到荣幸的缘故,自不待言。感到担心的原因,则应作些解释。主要是当初我把原作看成旧友之间正在进行的“谈话”的一部分,由于彼此交谈多年,因此对表述讨论的语言已十分了解。我不知邀请一位新知参加此番谈话结果将会如何。我知道我和中国史家对于历史是什么以及史家应如何研究历史,在某些基本假设上存在分歧。这一点我倒并不犯愁。我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同行们由于对美国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多年以来努力探索的争论焦点不甚熟悉,对于用来表述这些争论焦点的一套惯用术语感到陌生,是否就能理解这本书的论证,从而体会书中提出的问题对美国史家所具有的重要含义。

内容概要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战后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成果与趋向。全书共四章先后着重讨论了近代中国在政治、思想、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涉及的美国当代史家、学者一百二十余人,对其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详细评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柯文 译者:林同奇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中国中心观”:特点、思潮与内在张力(译者代序)前言序言第一章  “中国对西方之回应”症结何在?第二章  超越“传统与近代”第三章  帝国主义:是现实还是神话?第四章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附录  《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  变动中的中国历史研究视角作者姓名汉译表

章节摘录

佩克在同期的《通讯》中发表了对费正清的反驳,坚持原来的立场。他指责费正清,说后者的答辩不仅没有驳倒反而证实了他的立论,因为费正清在自己答辩过程中恰好揭示了为什么各种中国专家的意识形态都变成了“花言巧语,掩盖现实的工具,变成了正确理解现实和采取有意义行动的障碍”。佩克坚持认为五十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中国专家和当时的右翼理论家是一丘之貉。因为他们尽管争吵不休,但对美国与整个世界看法的基本前提是一致的:“不论[他们]之间争吵得如何激烈,结局都是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反共十字军,都是就策略而不是就基本前提进行争论,这种争论只是在意识形态上为美利坚帝国进行不同的辩解而已。他们都接受反共的观点,都对世界采取说教式的两极分法,都美化美国的权力,从而为美国担任世界宪兵以及建设其他国家的首领寻找借口。这一切把他们之间的冲突化为一场为了现实基本上乃右派之世界观时究应采用何种手段的争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甚至于可以把这批自由主义的美国的中国专家和杜勒斯结成夫妇(而他们也能同床同梦)的原因。”为了证明他的论点,佩克在自己的答复中用大部分篇幅分析自由主义者和保守分子同持的三个“观点”,或三个进行“描绘、评价的出发点”,即“遏制”、“建设其他国家”以及“集权主义”的中国。他说:“这三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恰好吻合积极介入反共十字军的做法。三者都滥用语言,混淆视听,使人们对亚洲的现实认识不清,无法对美国的权力与作用进行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分析。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增订本)》:世界汉学论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在中国发现历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这本是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的代表作品,值得一读!
  •   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必读书目。
  •   柯文“中国中心观”的系统阐述,给我很大启发。
  •   我非常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专业的,原来在买不上自己想要的,但自从知道了当当网给我带来许多方便,我非常感谢这一切我会关注当当支持当当
  •   大学时,就一直想捧着这本书细读。现在每天读几页,字里行间透出的学术气息,让我放佛又回到了我的大学。感谢!
  •   速度快,价格比**贵点。
  •   真是一本好书啊,难怪是考硕考博必读的书。
  •   非常非常好的书,适合专业人员
  •   完全不同的历史观,值得!
  •   柯文这本书对于当代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水平、成就、不足一一作了点评,是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由费正清阶段向新的方向发展的重要著作,其中美国人对中国历史的一些解读和评价也是我们可以参看和批判吸收的
  •   这本书突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史界的冲击-反应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但内容有许多令人质疑的地方,由于作者的出身问题他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用西方的观点看待中国的历史.
  •   虽然本书旨在说明中国中心观,但是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重要,因为中国的近代史书都是中国中心观的。本书的价值在作者对战后西方的各种中国观进行分析,指陈得失,让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的方法论。
  •   是一种新视角看历史,突破了50年代以来美国史界的冲击-反应模式,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视角,但有许多令人质疑的地方,同时也还是用西方的观点看待历史
  •   体现了汉学研究范式的转向,由“冲击-回应”模式向中国中心观的转变
  •   译文还是有微瑕。初读简直难以忍受。至少得读个两到三遍才行。另外,本文理论性较强,涉及许多美籍人士的文著,不了解一点是不容易读懂的。
  •   马克思和恩格斯居然把中国人划在“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的“野蛮人”之列,马克思甚至嘲笑:“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此书不看不行!
  •   不同角度的观察和写法,不错!
  •   老师推荐的,觉得不错
  •   内容充实,翻译流畅
  •   虽说是有点老了,但还是经典!
  •   帮别人买的,学海外汉学应该读读
  •   还可以,但是作为闲书读得话,太枯燥了点,本书观点我也不能完全同意……
  •   此书是对费正清的中国对西方反应说的一个修正,是以中国内部机制变化来解释近代中国历史,给人以启发,是深研近代史的人应该读的好书。
  •   以前看中华的书,特别是古籍,纸张都很差,印刷也不太清晰。这本书不管是纸张还是印刷都堪称上流,拿着看着都很舒服。柯文是美国传统历史研究理论的批判者,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特别是从事历史学习研究的学生,我想历史爱好者也可以一读。他提出的“中国中心观”对于今天的中国人可能还是很新奇的,我们现在的历史教科书,乃至一些历史专著依然充满着西方中心论的倾向,有的还很强烈。读了柯文这本书,能纠正我们的历史视角与思维。而且作者行文流畅,语言平实,加之翻译者功底扎实,译文质量很高,这都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   受益匪浅,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史研究。
  •   历史学必读书目,印刷的也很不错
  •   字体比较密密麻麻,看着觉得很辛苦。
  •   不知道好看不,没了之后没时间看。
  •   非常好的一本书 值得读
  •   美术史学者万青力的理论“导师”,尊重地方文化内部逻辑看待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站在西方的中心结构
  •   对于柯文的书,只读过一本老师推荐的《历史三调》,使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看法。看到“中国中心观”这个词,很感兴趣,所以买下来,好好读一读。
  •   值得推荐!!对於研究历史的朋友们一定要约读的书籍!!
  •   书的内容不错,但是运来的时候有点褶皱。
  •   得慢慢品读,经典
  •   全书充满的是对费正清、列文森等之前哈佛学派的传承与叛逆,他提出的基于中国人自身还考查中国历史的观点,给人以穿越时空的历史想象力。
  •   老师推荐书目之一,国外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