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吧(6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姜ィ尚瞬ǎ旆铩∽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问吧6: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为问吧系列第六种,采用“提问+答案+知识链接”的形式,精选了传统文化中的101个趣味小问题,以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休闲文化读物。

书籍目录

1 为什么用“花架子”来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中看不中用叫“银样镴枪头”?2 为什么形容女子有才学称“咏絮之才”?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出水芙蓉”形容女子美貌?3 “花名册”明明是清点姓名的,为什么叫“花”名册?同花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黑名单”一词是怎么来的?4 戏曲中的术语“叫板”怎么就发展成现代汉语中“挑战”的意思呢? 知识链接:“有板有眼”最初是指什么?5 为什么说“病人膏肓”就是指病得很厉害呢? 知识链接:民间“走百病”的来历6 结婚为什么要“拜天地”?   知识链接:“青梅竹马”怎么会与爱情有关?7 王母娘娘同玉皇大帝是夫妻吗?   知识链接:玉皇大帝是掌管仙界和人间一切的主宰吗?8 酒店门口放置的“水牌”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门神的来历9 男左女右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知识链接:夫妻之间为什么称“丈夫”“妻子”?10 人们常用“凤毛麟角”比喻稀缺的东西,真的有“凤毛”和“麟角”吗? 知识链接:“凤凰”是雌的还是雄的?   知识链接:故宫中九龙壁是用什么雕成的?11 女子为什么戴耳坠? 知识链接:女孩子“及笄”是多大年纪?12 “五服”是指什么? 知识链接:有人去世了,为什么要送花圈呢?13 很多城市里现在都保存有城隍庙,“城隍”有什么含义?   知识移链接:“寒食节”为什么不允许生火做饭?14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知识链接:为什么春节要相互拜年呢?15 “寿星”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祝寿为什么要送寿桃?16 小孩满一周岁时为什么要“抓周”? 知识链接:满族人为什么把母亲称“额娘”?17 “唐装”是唐朝人的服装吗? 知识链接:“苏绣”为什么天下闻名?18 “满汉全席”分哪些类型?用途都是一样的吗? 知识链接:中国的八大菜系是怎么形成的?19 养生粥“粥公粥婆”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小吃”到底指哪些食物?20 “叫化鸡”同乞丐有什么关联吗? 知识链接:“曹操鸡”是怎么得名的?   21 火锅是怎样发展来的呢? 知识链接:“麻婆豆腐”是什么样的豆腐?22 “佛跳墙”怎么成菜名了? 知识链接:“京八件”都指哪八样食品?23 “太师椅”是专供太师坐的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名字的? 知识链接:“八仙桌”是怎么来的?24 贴春联将“福”字倒贴,有什么讲究吗?   知识链接:中国结的来历25 本命年为什么要戴红? 知识链接:本命年是怎么来的?26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它与北方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在中国“东西南北”除了方位之外,是怎样表示尊卑关系的?27 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县太爷审案时拍惊堂木,除了县太爷外,还有什么人可以使用惊堂木?   知识链接:古代说书人表演时依据的文字底本,为什么叫做“话本”?28 “禅让”是指什么?与和尚有关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鲧治水失败而大禹却成功了?29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执行死刑除了斩首之外,还有哪些方式?30 “凌迟”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知识链接:“宫刑”是什么样的刑罚?31 中国古代有女将军吗? 知识链接:古代皇宫中除了妃子、宫女之外,还有女官吗?32 “皇帝”这一名称是怎么确定的? 知识链接:皇帝的正妻称“皇后”,这一名称是怎么确定的呢?33 唐玄宗为什么又称“唐明皇”? 知识链接:杨贵妃为什么又叫“太真”?34 为什么形容形势危急时说“四面楚歌”? 知识链接:为什么“鸿门宴”不可轻赴?35 为什么用“两袖清风”来比喻官员清正廉洁? 知识链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为什么受后人尊敬?36 “吴带当风”与“曹衣出水”是指什么?同服装有关吗?   知识链接:“国画”是指什么画?它是如何发展的?37 “丞相”“宰相”是一个官吗?   知识链接:知府、知州谁的官职大?38 伯夷、叔齐为什么会饿死?又为什么会被人尊敬?     知识链接:郑成功为什么又称“国姓爷”?39 在古代社会,“女色祸国”的观念曾广为流传,那么商朝是因为妲己灭亡的吗?一 知识链接:为什么褒姒没有父亲?周王朝的灭亡同她有关吗?40 传国玉玺上刻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缺了一个角? 知识链接:中国印章的发展41 “祖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知识链接:“封建”的本义是什么?42 我国古代有经纪人吗? 知识链接:“经济”在古代是指什么呢? 知识链接:“经理”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43 秦汉时婚装以黑色为主,为什么当代却以红色为主呢? 知识链接:“黄色”原本是古代皇家专用的颜色,为什么现代 却成了“色情”的代名词?44 “风骚”原本是褒义词,同文学相关,现在却同色情关联,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知识链接:古代文人为什么把身上有虱子视为风雅?45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呢?   知识链接:为什么中国人又称“炎黄子孙”?46 “四大徽班”进京指哪四个京剧班子?他们为什么要进京? 知识链接:元杂剧中“四折一楔子”指什么?47 “九卿三公”的具体官职是什么?一铲   知识链接:“二桃杀三士”是怎么一回事?  48 “夜郎自大”的“夜郎”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为什么会“自大”?   知识链接:古代的“山东”“山西”是现在的省份名称吗?49 青花瓷是青色的吗?     知识链接:“唐三彩”的“三彩”都是哪三种颜色?50 “十里长亭”是十里长吗?为什么古人喜欢在长亭送别?   知识链接:古代的“亭”有什么功用?51 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用什么计时的? 知识链接:“白云苍狗”是形容时间过得快吗?52 古代实施外科手术时有麻醉药吗?中国最早的麻醉药是什么?   知识链接:神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模仿了哪五种动物?53 中国古代有医院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有女医生吗?54 “狐狸精”是迷人、害人的妖怪,狐狸从什么时候有这个恶名的?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狼心狗肺”形容某些人忘恩负义呢?55 支票上金额从什么时候开始都要用大写的?   知识链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叫“交子”?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使用的?56 “两面派”的“两面”是说两张脸吗?   知识链接:广州为什么又称“羊城”?57 三国时诸葛亮所制造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   知识链接:岳飞真的有《武穆遗书》遗世吗?58 “天字第一号”是怎么来的?   知识链接:《千字文》是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吗?59 “不管三七二十一”指对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为什么用这个数字?怎么不说“不管三五一十五”呢?   知识链接:“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一七上八下”形容内心十分不安,为什么是“十五”个吊桶,而不是其他数目呢?60 为什么岔开话题时叫“王顾左右而言他”?   知识链接:一般形容害怕时常说“噤若寒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呢?61 “网开三面”是怎样变成“网开一面”的呢?   知识链接:“一问三不知”表示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这么难,问一次却“三”不知呢?62 “捞油水”是获得额外好处的代名词,它同“油水”有什么关系吗?   知识链接:“分一杯羹”分的是什么羹?这“羹”真的好吃吗?63 称帮凶作“狗腿子”是什么意思?同狗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形容坏人沆瀣一气是“同流合污”,它有什么来历吗?64 “丑八怪”一词是怎么来的?真的指人长相难看吗?     知识链接:“金屋藏娇”的成语有什么典故吗?65 “骑虎难下”形容进退两难,为什么不说骑“豹”难下?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 “五虎上将”,赫赫有名,历史上真的有“五虎上将”吗66 为什么称两个东西一模一样为“雷同”?   知识链接:“倒楣”为什么是“遇事不利”“不走运”的意思?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蓝”是指颜色吗?   知识链接:景泰蓝是蓝色的吗?68“绅士风度”的“绅士”是什么意思?它是外来语吗?   知识链接:“导演”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69 称海外华人为“海外赤子”,这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赤子”又指什么?   知识链接:“留学生”一词的来历70 “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是“井水”而不是“江水‘海水”呢?   知识链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的“阳关道”与“独木桥”指什么?71 “五内俱焚”都指哪“五内”呢?   知识链接:五脏六腑指哪些器官?72 “掷地有声”是指什么东西抛在地上?发出什么声音?   知识链接:“一字千金”有典故吗?是什么字这么贵?73 “露马脚”是怎么来的?同“马脚”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朱元璋曾当过和尚,这是怎么回事呢?74 为什么用“三寸不烂之舌”来夸奖某人的口才好?   知识链接:“明察秋毫”的“秋毫”是指什么?75 “缘木求鱼”,树上真的能捉到鱼吗? 知识链接:“首鼠两端”怎么会是没有主见的意思?76 “马首是瞻”最初是指打仗时的方向,怎么成了听话的代名词?   知识链接:“鸣金收兵”的“金”指什么?77 麻烦别人或请人帮忙时为什么常说“借光”?   知识链接:人们常说的“借刀杀人”,是借“谁”的刀去杀什么人呢78 孔子所说的“三月不知肉味”跟音乐有关,这是为什么?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非常想念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的是隔了三个秋天吗?、79 “引狼入室”真的是把险恶招引进来了吗?   知识链接:“登堂入室”是指走进房屋吗?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寓意呢?80 “牺牲”是指为了光荣的事业献出生命,但其本义并不是指死亡,那么它指什么呢? 知识链接:古代祭祀之后,怎么处理祭品?81 “尽地主之谊”是主人尽招待客人的责任,“地主”指什么?为什么把主人又叫“东家”?  1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宾至如归”形容对客人招待得非常好呢?82 为什么求人开恩时说“高抬贵手”?     知识链接:“上下其手”指的是什么呢?83 “小巫见大巫”是两个巫师见面吗?     知识链接:为什么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84 “飞黄腾达”往往用来比喻升迁的迅速,它有什么含义吗?     知识链接:“马上”形容时间短,它同骑马有关系吗?85 “水性扬(杨)花”为什么指女子风流?   知识链接:“呆若木鸡”原意是神态自若的样子,现在却指人傻乎乎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86 “天龙八部”指哪八部天龙呢?   知识链接:电影《无间道》的主人公在警察和黑社会两面周旋,“无间道”是什么含义呢?87 “六道轮回”是说走回头路吗?“六道”指什么?   知识链接:佛教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88 为什么把阴间称作“阴曹地府”?   知识链接:酆都城为什么又叫“鬼城”?89 “十恶不赦”的“十恶”都指哪些罪行呢?   知识链接:“六根不净”具体指哪六根?90 和尚、尼姑都剃光头,同样是出家人,道士为什么不剃光头?   知识链接:“塔”这一建筑形式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被用来安葬去世的僧人?91 “批八字”究竟是哪“八字”呢?     知识链接:“八旗子弟”是哪八旗呢?92 “签字画押”是怎么回事?   知识链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按手印的呢?93 “驴唇不对马嘴”,还会对别的动物的嘴吗? 知识链接:家畜的驯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94 “食言”同“食”有关系吗?为什么把“言”给吃了?   知识链接:“贾人食言”是什么意思?95 “座右铭”和座位有关系吗?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酒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96 为什么用阴谋整治人,或者利用职权给他人制造困难叫做“给人穿小鞋”?   知识链接:鞋的历史97 为什么把没办好事情叫“砸锅”?   知识链接:现在把事情没办好、惹上麻烦称为“坐蜡”。这是怎么来的呢?98 “马桶”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它与“马”有什么联系吗?   知识链接:中国最早的厕所产生在什么时候?99 为什么把说话较劲儿叫“抬杠”?   知识链接:“相声”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又为何名为“相声”呢?100 “马后炮”的词义最初就是消极的吗? 知识链接:“气数已尽”的“气数”指什么?它的最初含义是什么?101 “胡同”这个词怎么成了街巷的名字? 知识链接:北京胡同的名称

章节摘录

  1  为什么用“花架子”来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用“花架子”形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  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而且带动了一大批人从事纺织工作。当地纷纷开办了纺织作坊,男女老少都会织布,大家的生活也都好起来了。  镇上有个姓李的穷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了,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  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纺织之乡,大家听说私塾里新来的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 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  乡亲们都很高兴,拿着秀才画的图纸,高高兴兴地请来木工,照着图纸做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办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狡辩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 不透彻,所以才织不出布来。  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从此以后,人们常用“花架子”一词来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工具。  知识链接为什么把中看不中用叫“银样镴枪头”?  “银样锇枪头”这个俗语并不是指工具,也不是指武器,而是形容人或工具徒有其表、内里空虚,没有内在的实际本领或用途。  这个俗语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的一段:“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锻枪头。”这是红娘对张生懦弱的不满,因此说他外袁看起来像个男子汉,追求莺莺小姐时比较大胆,其实内里很软弱,遇到挫折就退缩,不敢和老夫人去正面抗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的话:“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镴枪头”,用了《西厢记》的这段原文。  “银样铽枪头”指表面银光闪闪的钢枪实际上是焊锡做的枪头。“银样”指外表光亮,或者说很有震撼力,银光闪闪的,像是很锋利。这里的“银”并不是说用白银做的枪头,因为白银的质地也是比较软的,只是说枪头发着银色的光芒。“镴”是指实际上是用焊锡做的,虽然同样很光亮,但却不姑实,一扎出去就断了,所以只是样子好看而已。后来人们习惯把中看不中用称作“银样枪头”。  知识链接为什么形容女子有才学称“咏絮之才”?  形容男子有才学常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夸奖女子有才学则用“咏絮之才”,这有什么来历吗?这个词的出处同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是当朝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爱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有这么多的头衔,就知道谢道韫有多么深的社会背景和家学渊源了。  谢道韫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聪慧能辩,谢安非常喜欢这个侄女,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有一天,谢安召集儿女子侄们谈论学术文章,突然天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谢安诗兴大发,看到这样的美景,准备考一考后辈晚生的才学。谢安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他几个子侄也都各自说了看法,把白雪比喻成各种物体,都没有使谢安完全满意的。  这时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非常高兴,认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很是恰当,不由得点头称许。这一咏雪名句后来为世人所传诵。于是就将女子有才学称作“咏絮之才”了。  在当时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不相上下。张彤云嫁到顾家。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两个才女谁更出色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说明两个人各有长处,但谢道韫更具魏晋风流。  知识链接为什么用“出水芙蓉”形容女子美貌?  “出水芙蓉”指刚开放的荷花,却常用来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出水芙蓉”一词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钟嵘在这里把谢灵运诗比作刚出水的荷花,清新自然,不假雕饰,具有一种自然美;而将颜延之的诗歌说成是经过雕琢的人工美,则略逊谢诗一筹。  “芙蓉”最早即为莲(荷花)的别名。《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逸注:“芙蓉,莲华也。”芙蓉一般分木芙蓉与水芙蓉两类,另有拒霜花、三变花、莲花、荚蕖、水芝、菡萏、六月春、水芸、红蕖、水华、荷华、溪客、碧环、玉环、鞭蓉、鞭蕖、水旦等等别称,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多在诗文中有所歌颂。尤其是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将芙蓉形容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其高洁品性烘托出来,为千百年来读者所激赏。从此,芙蓉也被赋予了高洁的品格。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的坚贞,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扣洒落的胸襟。  正因为芙蓉被历朝历代的文人赋予了这么多美好的意象,把它当作清新自然、不假雕琢的象征,是美好心愿的具象,所以被用来形容年轻女子,一方面取其美丽,另一方面取其高洁的品性,象征年轻女子的纯洁。所以“出水芙蓉”也就由形容文章的精美转变成形容女子的纯洁与关貌了。“花名册”明明是清点姓名的,为什么叫“花”名册?同花有关系吗?  在日常事务中,为什么常把名册或名单叫“花名册”呢?它同花有关系吗?是记载花的名称的册子吗?  其实“花名册”同花并无关系,它是同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的。户籍是登记、管理人户的册籍,亦称籍帐。其起源很早,从春秋时期就有相应的户籍制度了。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补充完善,成为古代社会统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花名册”名字的由来是由于旧时登录户口册子,把人名叫做“花名”,户叫做“花户”。花,言其错杂繁多。《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记载:“差科户役先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开具花户姓名。”《清史稿?食货志一》也有记载:“册内止开里户丁实数,免列花户,则簿籍不烦而丁数大备矣。”里都指出“花户”在户籍中的历史地位。“花名册”即由此而来。  另外古代也把娼妓在妓院中使用的化名称作“花名”,如元宋无《直沽》诗“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花名册”就是妓女的名册,也有户籍的作用。  “花名”一词是从古而来的,现在用“名单”“名册”等名词取而代之,但偶尔也有使用“花名册”一词的。  知识链接  “黑名单”一词是怎么来的?  提起“黑名单”,大家都首先会想到背后告密等事情,认为是将一些人暗中陷害的名录。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是“黑”名单呢?  “黑名单”一词来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时,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谁的名字上了黑皮书,即使不是一辈子被人唾弃,从此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也会使人在相当时间内名誉扫地,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学生们对学校的这一规定十分害怕,常常小心谨慎,惟恐自己的名字上了这样的黑  没想到本来是学校惩罚学生的做法,却被当时一位英国商人引申到商业活动中,用黑皮书来惩戒那些时常赊欠不还、不守合同、不讲信用的顾客。英国商人把这类顾客的名字开列在黑皮书上,后来又将一些破产者和即将破产的人的名字也排在黑皮书上。  事情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先是商人们争相仿效,继而,各行各业都兴起了黑皮书,不少工厂老板把参加工会的人的名字列在“不予雇佣”栏下。于是,黑名单便在工厂主和商店老板之间秘密地传来传去。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麦卡伦法案》,同年12月,总统杜鲁门发布命令,宣布美国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正式实行《麦卡伦法案》,他们编制了形形色色的黑名单,按名逮捕和迫害大批进步人士。  从此以后,“黑名单”的做法在各行各业中使用。当然,在特务活动中是使用得最频繁的。戏曲中的术语“叫板”怎么就发展成现代汉语中“挑战”的意思呢?  现在说起“叫板”,具有滋事挑衅的意味。其实这个词原来是戏曲中的术语,戏曲中把道白的最后一句节奏化,用动作规定下面唱段的节奏称“叫板”。  一般戏曲都把“唱、念、做、打”作为表演的基本构成。“唱”指唱功,是一部戏成功的关键。“念”就是白话、对话,也是考验演员表演技能的主要方面。“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戏曲表演程式来源于生活,它把生活里的动作,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提炼、概括、美化和一定程度的装饰、夸张,形成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表演程式可以作为旁人效法和进行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一个或一组单独的程式,虽然具有一般的生活内容(例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划船、骑马、泅泳、滑跌等动作程式,哭笑惊惧等表情程式),但还不能构成独立的舞台形象。只有演员根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景的要求,把若干程式按照一定的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起来,才能表达出某种具体的思想感情,塑造出独立完整的舞台形象。所以在表演时,为了更具有艺术美,需要“叫板”来使表演更具有节奏与韵律。而“叫板”也由引起下一段唱段逐渐演变成引起精彩下文的意思,具有了“挑战”的意味。  另外古代民间有个游戏叫骨牌,四个人打的,当一个人没钱时,还可以多打一次,这时那个没钱的人就会拍一下桌子,并且这次是由他说话,一般也称作“叫板”。  知识链接“有板有眼”最初是指什么?  一般把做事稳妥、不毛糙,或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称作“有板有眼”。这是为什么呢?是与做木匠活有关系吗?其中“板”和“眼”都是指什么呢?  其实这句成语原意是指戏曲的,明王骥德《曲律》中说:“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节拍为3/4的叫“一板两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便是掉板了。  所以将“有板有眼”一词指唱腔合乎节拍,后来引申为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  为什么说“病人膏肓”就是指病得很厉害呢?  现在说谁病势严重,常用“病入膏肓”来形容。什么是“膏肓”呢?为什么病到了“膏肓”就无药可医呢?  “膏”在古代是指心尖脂肪,“肓”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如果病到了这里,药力已经无法达到,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词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结果医生还没来到的时候,晋景公因病势严重,陷入半昏迷状态。  在迷迷糊糊中,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他旁边小声嘀咕着。  一个说:“据说主人去请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我看我们这回在劫难逃了,往哪里跑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怕什么,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用什么样的药,都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等到秦国的名医请来了,对晋景公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后,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我也实在没什么办法来除去您的病痛了。”  晋景公一听医生的话,和自己梦中听到的两个小孩的话如出一辙,就叹了口气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然后叫人犒赏了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不久晋景公就去世了。  后来就用“病人膏肓”来指病情已经无药可医,也引申为事情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知识链接民间“走百病”的来历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等,活动丰富多彩,直到夜半才回家。  历史上对这种风俗多有记载。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上载:“元时,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日‘走百病’,又日‘走桥’。”清顾禄《清嘉录·正月·走三桥》:“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都记载了民众在元宵节时出来“走百病”的习俗。  各地百姓“走百病”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有的地方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问吧(6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开始买第一册《问吧》时很是无意,拿到书后非常喜欢。印刷质量、版面设计、字迹大小都无可挑剔,内容更是好到意想不到,看似简单的问题,感觉很熟悉,其实自己却答不上来。《问吧》就是文学典故词典。喜欢了就继续收集,现在买到第六册了。没想到出版社已经出到第九册,我有点骑虎难下了,这时感觉价格太贵,另外就是不知道还要出版多少册结束,我头疼:不知还要继续购买否?不买,勾魂鬼时时会冒出来。。。。
  •   大冷天儿,配送员送到楼下,感动啊!
  •   传统文化读物是非常多,其实大同小异。毕竟这是中华书局出的,在内容上还是比较严谨可靠的。
  •   不错,很喜欢这种专门讲些大家都不太了解,或意料之外的东西
  •   挺有意思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