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出版时间:2009-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孟子  页数:925  字数:9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它们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这次出版的《四书五经》,是《中华经典普及文库》之一种,白文点校本。为确保其文字的准确可靠,《四书》以中华书局版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盈子集注》)为底本;《诗经》以中华书局版的《诗经注析》为底本,参校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尚书》以中华版《十五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礼记》以中华书局版的《礼记译解》为底本;《周易》以中华书局版《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参校其他排印本;《左传》以中华书局版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为底本。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书籍目录

四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左传

章节摘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卷一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编辑推荐

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在浩瀚的优秀文化海洋里,哪些是最基本的,哪些是最经典的?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应该知晓、阅读的《四书五经》是什么?作为一个中国家庭最应该拥有并收藏的经典是什么?多年来,中华书局一直致力于向广大读者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推出的《史记》、《资治通鉴》等白文普及本图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编辑部推出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本套文库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经典。入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顶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又如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四书五经”等。第二是精品。中华书局成立90多年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大批由国内一流学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传统典籍。本套丛书或以中华书局原整理本为底本,或约请著名学者精加整理,从而保证了其学术可靠性、文字准确性,堪称质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四书五经(精)》最大的特点是阅读方便。众所周知,古代图书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不是很容易识别的。因此《四书五经(精)》保留了古籍整理图书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的做法,使读者一目了然,不会因为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而误读、错读。另外,为了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删除了原整理本中的古注、校勘记及不便当代读者阅读的部分。可以说,本套丛书是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经典巨著的较好的白文普及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四书五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3条)

 
 

  •   《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这个版本很好,没有注释,看着清静。不过,没有一定底子的,建议参照谷园先生的《人生四书》、《周易里的大象》等大众解读版的来读,那是真正的“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四书五经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的合称。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这些是古代必考的内容;而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礼》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立于宋代,五经之名始称于汉武帝时。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 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四书五经(节选)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封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
    四书五经
    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1]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
  •   虽然这些经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是作为经典来遵奉的,但其实也有时代的不同,我们今天把儒家学派的经书统称为十三经是源于南宋时代,而在之前又分几个时期,不同的时期对经书有不一样的说法, 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其中,礼经在汉朝是指仪礼,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仪,在汉朝时叫<士礼>,晋朝时始称<仪礼>,同时还有两部讲礼的:<周礼>和<礼记>。至东汉时,学者郑玄为这三部礼书作注,合称三礼,唐以后都列入经书。
    另外我们最容易错误的是春秋一书,<春秋>本是鲁国史书,我们称春秋一般是指它的注解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东汉以后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春秋就是指左传。
    四书在先秦前就存在的,当时尚无四书之说,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旧中国时代孟轲的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的,到南宋时,学者朱熹把它们分别独立出来加以注解,并且和<论语>、<孟子>合编为一套丛书,作为学习儒家经典的初级入门教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也叫四子书,此外还有个别称叫“学庸论孟”。
    另外,我要给大家讲的是这四书五经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文学、史学、哲学、政治、经济、教育、伦理、道德、天文地理、艺术科技等各个方面。
  •   读罢四书,脑海中浮现起自秦汉以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或为求取真义,或为功名利禄,或为家国天下,手执圣贤书,晃脑诵读的情景。四书五经,作为中国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思想流派——儒家的代表作,经千年而不衰,历万世而犹深邃,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陶冶了整整一个民族的精神涵养。而《大学》,以仅仅数千言即告诉我们何为“学”、何为“大学”、何以修身明义、何以治国平天下。然而,在我看来,包括《大学》在内的儒学经典乃至诸子各家经典,对中华民族思想的塑造并非只有积极意义而无消极影响,对比中西方思想差异即可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问题。那么,在如今正处于文化思想混乱阶段的当代中国,国学,又将何去何从?
      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入门篇的《大学》在其“经”部分的开头即以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每一个拜读儒学的心中铭刻下了什么是大学的宗旨、什么是人生的正确追求。
      儒学是一门探究如何成为君子、贤人乃至圣人的学说。《孟子•告子上》中说道:“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向善的,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那为什么有的人能成为圣人,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有的人却一辈子庸碌无为呢?《中庸》说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也就强调了后天教化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这在《大学》中即描述为“在明明德,亲民、在止于至善”,即要成为圣人就要弘扬美好的道德、弃旧图新以达到完美境地。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呢?《大学•传》中引用了《诗经•卫风•淇澳》中的一段话阐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恂栗也;赫兮咺兮,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这段话具体地描述了在作者心中的君子形象:对待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对待自我修养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庄重开朗,仪表堂堂,使人难忘。这不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该积极追求的人生态度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呢?在《大学》中我同样找到了答案。首先对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应当承担什么,明确什么才是正确的追求,正如文中所说: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为人君,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而对于追求君子修养的每一个人,《大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一句话,本来是说人要坚持洗澡的问题,但是引申到精神品德修养上的锤炼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庄子•知北游》:“汝齐戒,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 《礼记•儒行》:“澡身而浴德。”皆是以精神上的锤炼比之为精神上的洗澡。而曾子说的“吾日三省乎吾身”则同样表达了与《大学》相同的必须时时反省、不断革旧图新,也就是“亲民”的思想。
      总之,谈到中国思想史,没有人会忽略以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开篇的《大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到的作用:它如一面警钟,时刻提醒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克己复礼,弘德明义。也正是以《大学》为代表的一系列儒学经典,将“礼义廉耻,家国天下”八个字刻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积淀和陶冶了中华民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的精神风骨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横渠易学》)的人生理想。
      二、 格物致知与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选录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的一篇名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一篇文章,其中有如下一段话: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作为《大学》三纲八目中八目的基本追求,《大学》对“格物致知”有这样一段定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在这里格物致知被定义为:要获得知识必须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必须接触事物研究它的原理;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道理,人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去彻底了解万事万物的原理。从这里看来,格物致知与几乎同一时代(也就是老师上课时提到的轴心时代)的西方哲学奠基人苏格拉底“是什么为什么”的提问方式颇为相似,但是为什么同样要求刨根问底的近代科学却并没有诞生于中国而是产生在欧洲呢?
      我觉得这与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有关。《大学》中对格物致知进行如上定义之前还有这样一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大学》中认为的格物致知的最终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身成就和家国天下,而不是对自然的认识;格的“物”也指的是人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是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纵观中国上古思想著作,大多写的都是关于如何成就自己、看待人生和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之谈,以经验论居多,少有的一些关于自然界现象的认识也通通将其归纳至比喻至人生修养方面的发现,如“上善若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等等。相比之下,发源于希腊数学和几何逻辑思维的西方哲学则讲究严格的归纳推理演绎,不像中国哲学仅仅描述一下事物的大致形态,这种从一开始就产生的思想差异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中西方对待自然界的态度、思考方向和角度。想到这儿,再回到那个王阳明的故事,也就不难理解其可笑之处了,他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了。
      从这来看,两千多年来被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一方面由于其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的忽视和格“物”的偏差,导致中国古代大多数科技成果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等,皆是来源生活,并没有深入探究其机理;另一方面,由于其在推理演绎思想上的短板,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人在对自然的经验总结不如西方人的“概念
  •   书五经不须評論,因这是國人必修的课,也属世界经典。而且不可说:读过,应该是恒定的进行时态,没读过的先看看目录,就知道不是一部通常令“反叛”讨厌的道德书。即便是,你又怎样呢? 目录: 四书 1大学 2中庸
    论语 4孟子 五经 1易经 2书经
    诗经 4礼记 5春秋三传 你要想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不用买《诗经》,就买《四书五经》,什么都有,合算呢! (2回应)
  •   同学说质量非常好,这是最满意的,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   这本书可能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读,四书五经能流传千年,不是偶然的,他是中华文化集大成之经典,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中华书局能再版,用更好的纸印刷,哪怕贵一点,能长期保留的话,是一种精神财富
  •   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
  •   四书五经,国学经典,中华荣耀
  •   四书五经中华经典,还在研究中
  •   能用二十多块买到未删节版本的四书五经,恐怕也只有这本了吧。全书90万字,无注释,无翻译,即便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读其中许多篇目也是有难度的,但是可以克服,就是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网络的汉典也相当不错(突然发现差字典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书架必备经典!
  •   非常中意古文,家里也买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从教育学里了解到四书五经在教育里的重要性,觉得有必要一读,否则愧对自己专业。
  •   1月3日下单,买了两本,一本《红楼梦》,一本《四书五经》。红楼梦从北京发货,所以比较快,5号就已收到;这本书北京没库存了,是从上海发过来的,前后周转,所以有些慢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我见过的关于《四书五经》最经典、最干净、最洗练的本子,非常好,在这里谢过了!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经典古籍,复兴传统文化。
  •   书是合并了四书五经的原著,没有译文和具体注释。阅读需要较深厚的功底和工具书的辅助。但是能够将古代经典系统的收藏在一本书中,感觉很厚实,可以慢慢啃。
  •   很经典,虽然读起来吃力,但绝对是古文原文。
    四书五经全都收纳在这一本书里,买着太值了!
    本人6折购得,给大家做个参考。
  •   四书五经收录齐全,好书,没有译注,要下工夫读。
  •   四书五经的的价值就不用说啦!印刷质量不错,校订还是可靠,很方便品味!发货很及时,还望当当再接再厉!1
  •   一册收全四书五经,很好,但古文不太好,可能有点难度。
  •   四书五经是读不完的,这本适合放在办公室,忙碌之余看上一两段换换脑子。不建议小孩子和初学者买。
  •   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四书五经自古以来就被奉为圭臬,值得深究,甚至成诵……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四书五经,不可不读。这个版本不错,雅致大方,价格公道。
  •   四书五经编排在一本书里面,省得单本单本的买了,不过都是原文,没有注释,适合古文爱好者。
  •   身为一名中国人,四书五经是必读的书
  •   四书五经都齐了,虽然没有注释,更加刺激细心品读。
  •   把四书五经集成一册很少见,很紧凑,买这本书很经济、很划算。但要有一定古文功底,因为没有注解。
    装帧很精美,但印刷上有点不足,个别页面字迹有点模糊。
    总之是好书。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时有常变,势有顺逆,事有经权。然大道至简,天下为公,唯有天之道不变也,四书五经是修身之本,经济之学也。读好书,广胸次,消块垒;顺天道,思利他,岂不普世顺悦?
  •   学习四书五经
  •   二十四史前四史,不用多说,很喜欢中华书局这版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   在古代,教育一直是备受国家各阶层所关注的。三位一体,即对基层、中层、高层实施教育,以维护社稷的安定和发展,以求一。少年人生起步读“三千百”,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成年步入社会为人臣,开始做事了,研习《论语》和《孟子》等四书五金;步入高层为国君,研习《老子》和《庄子》。人生的各个阶段、阶层都有时宜的书读。这些圣贤书传授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做人的文化,即做人的准则,做事的原则,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形而上的精神财富。三位一体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同于当下的普及教育。现在的教育是走消费刺激经济的路子。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是聚敛的工具。现在的教育是考试教育,造就了几代灵魂无以寄托、无以用心、心无以安顿的人类。现在的人活得很可怜,很无奈。孩子更可怜。大人自己都没有教育好,头脑不清楚,花点钱送小孩去受教育,寄望老师能教育好孩子,买个心安。也不看看现在许多老师的德行、学问如何?现在的老师还不和其它人一样,工作皆为稻梁谋,最多是有点专业知识而已,其它的就免谈了。现在大学生就业就是卓证。一路学一路丢,大学毕业了什么都不懂。脑袋晕晕的,没有思想、没有中心价值观,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应对做事。不知道从哪里来,准备往哪里去。真所谓:“电脑程式机械书,消磨几代英雄气,为几斗米,丧尽气节,领几个钱,了此残生。”古代圣贤书都是立人之本的,是经论天下,济世救人的道理学问。大家都应该多读读,以求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
  •   中华书局的书,这个价格确实不错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回家好好看。这次一下子买了400多的书,每本书都很好,质量也不错,看来当当是把质量关了
  •   中华书局这个《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系列的版本印制精良,物美价廉;编排句读段落分明,非常利于对原著的阅读,是一套好书。
  •   中华书局的古典书籍很好,古朴典雅。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很好,就是没有注释,没有相应的解释性的说明,赤裸裸的原文,好难理解的,希望再版是附一些说明。
  •   出版中华经典的出版社很多,但这套中华书局出版的系列经典图书(原著),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刊校准确,价格实惠,字体大小适中,纸质也好,值得推荐。一套最值得收藏与品读的经典。
  •   可以不必看电子书了。虽然国学网上有中华书局精校的文本,但时间长了,脖子受不了。这种书怎么也得买。中华书局的诸子集成买齐了太贵了,而且作为研究用的参考书,在电脑上查看更方便。
  •   感悟《平凡的世界》-----纪念路遥大师诞辰六十周年对于书,我有一种接近于痴迷的感觉,现在每每当我和老婆一起逛街,当看到书摊或者书店时,我都会驻下足来,浏览一下书架上的书,看是否有我想看的,很多时候老婆都会说我一顿,但是这个乐趣始终还是改变不了。也许这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生于农村老看不上书的缘故形成的“毛病”吧。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高中生都是凤毛麟角,就别说找到一些能看的书籍了,在那个渴求知识的年代,我只能把目光求向一些连环画和一些初中的教科书本,甚至一些流传很广泛的金庸的小说或者《七侠五义》之类的“大部头”书。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上初中,可以去县城里买书了,虽然有了机会见到更多的书,也读了不少的散文、杂文或者微型小说,但是在记忆里只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这就是已故文学大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记得那是1996年,我还小,分不清正版书还是盗版书,我买的那本书是把三册《平凡的世界》缩印为一本字很小的定价10元盗版书,回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读这么小的字,我想对于我的近视眼应该是贡献很大。作者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描写了由于城乡社会二元对立,在那个交叉地带生活的农村青年们徘徊在城乡差别的鸿沟前,跳跃、奋斗、挫折的一幕幕人生的悲喜剧,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城乡交叉地带的个人奋斗者群像。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主人公孙少平不甘平庸,在读书和游历中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进取着。在农村,他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把式;在建筑工地上,他是一个好小工;在煤矿,他又是一个好工人,当上了班长,可以说孙少平是用自己的血汗赢得了尊重并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有理想主义的英雄气概,他有愤世嫉俗、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努力奋斗的勇气,他同时又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豁达胸怀和笑对生活磨难、积极改变自身状况的乐观精神。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展现出人物的顽强坚韧的自信。在我十五六岁时,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的品质,在我上学最困难时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勇气。让我懂得了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的哲理内涵,让我懂得了只有努力奋斗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喝彩,可惜的是这本书被我一位同学借走弄丢了,多年之后每每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我都会想起我读那本书的样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主要是告诉我们要正确的面对“挫折与苦难”,作者更认为这是有利于人生和治学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有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拿破仑曾经说过:“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永远不败,而在于屡扑屡起。”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孙少平和孙少安的那股朝气和不畏失败的精神所感染。《平凡的世界》是我在困难时的振奋剂,激励着我从失败走向成功。这部书是伴随我走过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的最长的一部小说,现在闲暇的时候我还会读一读这本书。现在在工作闲暇之余,也到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海淀图书城去闲逛,每年出版的琳琅满目的图书太多了,光看书名也是看不完,好像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写书,不像若干年前说谁是作家写过书,那该是多少人崇拜的啊。现在好多的书大都是署名某某人编著,是编的还是自己著的,闹不清,对于质量也是不敢恭维,这是题外话,不说也罢。但是像路遥先生那样很多年躲在农村体验生活,用心去感悟基层生活的质朴,才写出这样的现实主义伟大之书,现在又有那位作家能做到这些哪?只是可惜路遥大师在四十多岁就去世了,我们再也读不到他思维深处的思想了。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今年是路遥诞辰六十周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专门印制了五万套,以示纪念。上周我早早的去王府井书店又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
  •   中华书局的书,支持一下。这是不错的白文本,很厚的。可以每天读一两页。自己琢磨,自己体会,会有另一番的收获的。
  •   中华书局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的一本很好的书,力挺!欢迎此系列再出一些精品,体现中华书局的大气!
  •   中华书局这一系列丛书非常适合直接阅读经典,书中只有经、史原文,无任何注释、注音,纯原文,一直以来都想找这样的书,终于被我找到了!书中对于古代的人名、地名、书名都有下划线或波浪线做标记,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   中华书局的书,很好,很经典
  •   确实是经典,性价比很高,希望中华书局多出此类物美价廉的好书.
  •   中华书局的书确实很赞,感谢当当网!
  •   我就是要这种原文书的,中华书局的质量那是更不用说的。
  •   中华书局质量好。内容上,给传统文化奠基。值得拥有。
  •   中华书局,不必多说,但此书乃方便查阅,不适合没有太大古文功底的人学习
  •   原来买过一本无注释的,可惜字小了点。这本看着就很舒服。纸张也不错。中华书局的书,值得拥有。
  •   中华书局的版本,非常的好。值得收藏。
  •   有一点点瑕疵,不过书是看的没必要计较这些东西。整体上中华书局还是值得信赖的。今天终于明白这些书要五折了,因为是库存压箱底的书呀!多少有点灰尘和损坏,不过想想二手书店的二手书也就是五折的样子,没必要挑三拣四了。
  •   本来中华书局的书就很不错 再加**当也是这么平民化的 总结 在当当上买中华书局的书那是杠杠的!
  •   划算~中华书局的
  •   很好,中华书局的版本很喜欢。
  •   书是好书,纸质问题不在话下。中华书局一局已足以说明。
  •   中华书局的版本应该不错,很厚的一本,但没有注解。
  •   很厚的一本书,质量也非常不错,这个完全价钱值了。内容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中华书局信得过。
  •   中华书局的书没得说!发货奇快,折扣很深!李国庆,我爱死你了!!!
  •   中华书局的这本书非常好,纸质稍微有点薄,可能经不住多次翻阅
    书装帧很好,纯文言文,很喜欢,且人名地名都用横线标出
    继续支持中华书局和当当网!
  •   中华书局的书,没得说,非常好。
  •   好,就是没有注,看完其他注疏再回来看这本,不错。。。
  •   我承认,我买这本书是出于好奇……很想知道以前科考的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啊~!不过,虽然书里人名、地名下加专名线,书名下加波浪线,可是,有诗经诶~!!!诗经没有注音怎么读哟?!要是有注音就好了……咳,好吧,我也知道不可能……
  •   一部中华经典文献传承千年文明
  •   要读懂,还得另找注译
  •   不错的中华经典名著,推荐
  •   中华传世经典,应该学习。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有益处。
  •   此书非常不错,真乃是我们中华之经典,非常适合想了解中国国学精华的读者购买。
  •   非常不错,全面,准确。横版简体也可以啦,绝对超值。
  •   RT。
    这两天当当的十三经译注也在六九折,配合着买不错。
    PS入手后今天就涨价调整到八折了,小开心个~
  •   作为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经典文化。不一定要深刻,但是可以多思考。记得一位国学名师给我们做演讲,他讲到如果你一辈子如能完全读懂大学你定能取得一番非凡成就。不论是志向高远还是修生养性皆是佳作!
  •   国学要读,但是这本书逼我之前买的汉书 后汉书就有些不好了,汉书70字1051面,这本书90万字就900多面,而且周易的卦小
  •   今天下午刚收到,据迫不及待的翻阅了一下,纸张有些薄,字比较小,印刷不错,老年人看的话有些吃力,没有拼音,希望以后再出拼音版的,这样孩子也能读了,很喜欢传统文化,希望老祖宗的这些精髓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无翻译版,有点吃力,不过慢慢看总有收获
  •   收到了,由于出差原因,当天未能看到书,回来后发现书不错,还是硬皮版的.尤其是送货人员的服务态度很好.希望大家都能多读书读好书!!!
  •   书收到了,包装的很好,就是发货慢了点

    另,这本书是无注释版,看得懂的人觉得简单清爽,看不懂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请欲入手者留意
  •   很好的书,纸张好,容量大,还是精装版,值得推荐。
  •   非常全面的儒家学习书籍,但要配合着翻译。这本书容量大,却缺少翻译。儒家经典,知识精髓。
  •   中华名族的瑰宝,可是里面的内容总是没有耐心读完,需要努力
  •   全面,适合作为学习中华文化的入门书!
  •   内容完整 虽然文章比较难懂 但是值得学习 中华传统精神食粮 不能丢
  •   流传几千年的东西错不了,但主要是看版本的如何了,中华的一流的
  •   中华文化的起源。
    读她并不是在“装”,我们现代说的很多话和成语都源于其中,很多育人的道理也在其中。
    相反,很多人在拾人牙慧,试图走一条成功育子的捷径;我们的教育也在片面地追求考试的分数,却忽略的道德人格的培养;老师们也在一味地授业,而不再传道解惑……
    这不可悲吗?
  •   不读经书,不解中华精神,这本书不错
  •   中华文明的血脉所系,自己应当好好学习,也要孩子好好学习。
  •   经典著作,值得收藏,家里有老的版本,这是专门给孩子买的,希望她能经常看看,如果能背诵就更好了!
  •   这套文库基本都买了,总的来说物美价廉 对于有点文言文功底的买这套是非常值的
  •   让我想起小时候捧着大部头三国西游在哪里想象叱咤的感觉,读书,应该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沉淀;读经典当是最好的选择.
  •   一本书,囊括9部经典。当然,内容只有经典,没有注释、没有评论,除了内容,其它的都没有。
  •   内容就不用说了,都是国学的经典!

    这一个系列的书,也买了好几本了。品相都是一流的。

    只是,运输途中,造成了书角的损坏,无奈只有退货了。

    然后只好选合适的时候再买一次。
  •   一直想要没有注解的版本,经典的文化精粹,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感悟,他人的注解只能代表了一个人的角度和看法。所以这个版本我很喜欢,纸质也不错,印刷也好,值得推荐。
  •   这个不用说,很经典。最怕白话文注解。
  •   经典的作品,选的就是版本和印刷质量了,这套满意!
  •   古人从小学习的东西,我辈到现在来读,还看不太懂,经典,值得终身读阅。
  •   不说了,就是国学经典
  •   经典!值得一读。送货及时!
  •   比较经典,值得认真品读,可惜没有注解,得下功夫了
  •   这个系列的图书 是对经典国学很好的整理!保持了原版!很值得看!没有多余的白话翻译,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理解,很好!
  •   经典中的经典 就不用我来评述了吧!!
  •   内容没得说,经典图书系列,值得收藏一套。
  •   很经典,很适合普通人的读物
  •   儒学经典五应俱全 只是没有翻译 不过这样也好 可以不受译者的思维限制 熟读成诵 方可尽领传统文化的美丽
  •   作为现代人,已经有很多人不喜欢读书,读经典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   经典自不必说了 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