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梦忆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姜德明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书话作品,一向为我所爱。读了别人写的书话,可以引起我读书的兴趣,增加我的知识,广我见闻,更激发了我寻访未见版本的热情。  本书为著名藏书家姜德明先生的书话精选集,收文字七十余篇,大致包括访书见闻、书林掌故、怀友忆人、新文学版本等几类文字,行文亲切朴实,富有情趣。另插配新文学彩色书影8幅。

作者简介

  姜德明,山东高唐人,一九二九年生于天津。一九五一年夏到《人民日报》工作,编文艺副刊三十余年。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著名藏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相继出版《书边草》、《书梦录》、《书味集》、《余时书话》、《梦书怀人录》、《书摊梦寻》等著作二十余种,另编有《北京乎》(上、下)、《书衣百影》、《书衣百影续编》、《插图拾翠:中国现代文学插图选》等。

书籍目录

厂甸的旧书摊《北京厂甸春节会调查与研究》琉璃厂寻梦记鲁迅与北京书贾琉璃厂人逛琉璃厂《京师地名对》林纾的《剑腥录》劫后的京津夏枝巢的《清宫词》《三海秘录》奉宽的《妙峰山琐记》《西山集》和《凝碧馀音》都门三记《金陵卖书记》《随园图》别记毁书与访书钱基博的油印小册沪上访书记香港旧书店神田旧书店丸善书店买廉价书 ——洛城访求录我的藏书冷摊得来签名本的趣味(之一)签名本的趣味(之二)签名本的趣味(之三)我们书账卖书记爱书人的肖像王孝慈与鲁迅知堂的旧物周作人纪念集巴金谈书巴金与《夜未央》阿英小记唐弢的书话赵家璧孙犁印象闲话黄裳黄裳的题跋李一氓藏书检书忆故人 ——记邓云乡访书者 ——记路工叶灵凤与香港长跑者 ——诗人何达戏迷萧铜“八版”顾问 ——为萧乾文学生涯六十年作我所认识的安岗“我是一块瀑布”谢兴尧记白原索画赵景深与《微波》太平洋上的小品朱湘编《新文》《长虹周刊》储安平编《文学时代》茅盾·巴金·《烽火》臧克家与《大地文丛》邵洵美与《自由谭》唐弢与《丽芒湖上》沈启无编《文学集刊》北平《人民文艺》丁玲编《长城》邵洵美与《见闻》沈从文与《现代文录》“文坛的叛将”沈从文吴晗和“自由文丛”“同代人”文艺丛刊关于曹禺的《艳阳天》被人遗忘的刊物后记

章节摘录

  琉璃厂人  北京琉璃厂旧书肆的书贾们,正如当年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有商人凡俗的一面,然而也有儒雅的一面,这是别处的买卖人所没有的。听从前在琉璃厂卖过旧书的人说,直到抗战以前,还有文人学者、大学教授为了搜集版本的需要,甚至投资开旧书店,委托伙计们寻觅奇书。伦哲如这样干过,谢国桢先生也干过。所以贩书者比有的大学教授过目的书还多,实在也并不奇怪。由于受到长期的熏染,在他们身上流露出一种书卷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年的旧人现在留在中国书店的已经不多了。  讲到儒雅的风度,通学斋书铺的孙殿起最为人乐道。他只念了几年书,却有《贩书偶记》等专著问世,他的《琉璃厂书肆三记》更是一部内容绝佳的史料。在他的笔下可见版本的流传、书肆的变迁,以及书贾们的风貌。有趣的是,在他的笔记里,说什么琉璃厂的书铺设在路南者多,路北者少;营业兴盛者,厂甸以东又胜过以西,似乎在说这与风水有关。这当然不足信。他介绍福润堂主人王福田,其中还涉及宫廷掌故。王于光绪二十九年开设书店,“多残缺不完之书,故其牌匾日配书处。其营业以售于清宫大内居多数,并得有人内腰牌”。卖旧书的带着腰牌进宫内送书,这也是一幅不经见的清末风俗画。孙氏介绍正文斋的谭锡庆,也无所避讳:“所藏多古本精钞家刻之书,惟往往鱼目混珠,略有失神必受其骗;盖仿旧钞本为其特长也。”还有不设门面的个人经营者,那更得有专长或路数,比别人加倍地付出劳动。如河北衡水人彭文麟常跑外省,一九三一年在山西某县古玩店,“见架上书,有残本《永乐大典》签条一纸,遂令铺伙取下,凡十余册,廉价得之”。又有河北冀县人魏进考,也是个体经营者,“所交多属参众两议院议员。某年国会解散,所有外欠诸债,未收回,而其售出之书,皆取诸同业者,至期无以应,别无善策,遂服毒自尽,享年二十二岁。进考自幼与余同学三年,小余三岁,聪颖过人,专工书法,真草隶篆四体皆佳,其摹仿诸名家手笔,俱能逼真,惟其生不遇时,惜哉!”这是一个手无寸铁的贩书者的悲歌,是民国初年大人物欺凌小人物致死的实录。孙殿起逝于一九五八年,那时我虽然已经进京八年了,却无缘一见,实为憾事。  然而,我认识了从十几岁便跟孙先生学徒的雷君梦水,他是孙先生的外甥。他腿勤手勤,腿勤是指他常跑西郊的燕京、清华两所大学,结交了如邓之诚、朱自清这样的学人;手勤是指他凡是过目的书,都用笔记在小本子上,养成过目不忘的能耐。他也没有念过几年书,现已出版《古书经眼录》、《书林琐记》等专著。如今他退休在家,仍钻研古籍。他虽卖书,也自备一点心爱的书在手边。出于洁身自爱,也是为了避嫌,购来的每本书上或贴有单据,或留有购书日期、定价和单据号码。这种处世之道亦带有一点儒雅之风。  刘氏的松筠阁,也是光绪二十几年开设的老店了,我见过属于第二代的主人刘殿文先生,外号“杂志大王”。满头白发,待人和气,每次都要把顾客送到门口,点头鞠躬道别。第三代的刘广振君,也是个奇才。对建国前的各种杂志,能够倒背如流。有一天他拿出二十年代保定育德中学的一本校刊,上面刊有孙树勋写的小说和剧本,那是作家孙犁的少年习作。所以多年来他是唐驶和笔者访书的益友。同他谈谈文艺杂志的掌故,实亦人生一大乐事。如今他的女儿也在琉璃厂卖书,条件变了,似乎看不到多少父辈们的风流。  去年赠我一册《郑板桥外集》的郑炳纯君,也是一位贩书而懂书的人。这本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料专集乃是他在贩书之余整理编就的,退休之后仍不忘访书看书,闲居中近又编就一部清人笔记《寄龛四志》,尚待出版。原书作者孙德祖,绍兴人,周作人颇推崇此书。林辰所藏的新文学版本,有的即得自郑君的书摊。林先生要找鲁迅作序的《淑姿的信》,郑君从杭州同行处觅得一册,赠给了林先生。他也赠我一册《白采的诗》,是中国新文学早期的绝版书,坚不受值,堪称君子之风。他贩书之余喜作卡片,我借他自制的文艺期刊卡片看过,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在别人下班回家之后,他在店里多留一两个小时写就的。其中不少坊间所漏收的条目,连刊物的开本、页码,以及售出的时间、售价也记录在案,甚至标明“罕见”、“极罕见”的字样。  还有一位刘殉君,懂外文,我从他手中买到过增田涉译、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一册,还有一些民初的石印唱本。即使见到他而无书可买,听他谈谈中国新文学书林掌故也很有趣。有一次他跟我说,头年清理外文书,见到一本徐志摩签名送给陆小曼的书,当时放在了一边。待清理完了大批书以后,再找这个签名本,怎么也找不到了。又一次,我从他手中买到美国作家斯坦培克写的中译本《苏联行》。我翻到插图照片中的一幅莫斯科市女警察的照片,他开发票时说:“郭沫若写的访问苏联那本书,也谈到苏联的女警察……”我当然不记得这细节。至少证明他看过郭老的书。如今他也退休了。  还有一位年近八旬的魏广洲君,没有念过几年书,全靠在松筠阁刘掌柜那儿自学的。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老掌柜的常让他抄书,卖个好价钱。近年在家闲居,手抄了一部《道德经》自娱,已请启功、吕叔湘等名家题跋,实在是雅趣不浅。不久前又见他在报上发表贩书杂忆,题目是《忆向达教授》,记述他从前给向觉明先生送书的情况,并得意于“货卖识家”。  琉璃厂现在已变成一条色彩斑斓的大街,但那魅人的文化气氛究竟还有多少?我们在这条大街上,还能结识一些有点凡俗、又有点儒雅的卖旧书的朋友吗?  逛琉璃厂  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王冶秋同志打电话来约我去逛琉璃厂。那时候正是文化不值钱的年代,琉璃厂旧书店还真有点好书。  碰到两位熟识的老店员,领我们走进一间正待整理的藏书室。脚下踩的全是古籍版本,甚至有墨迹手稿。我随手拾起几本看看,发现有古典小说研究家孙楷第先生的手迹,写于战前日本印的那种竖格的笔记本上。那米色道林纸稿本上已经有被人践踏过的足迹了。我不觉惊叫起来,老店员苦笑说:“这是孙先生的笔记。不止这几本。他的藏书都是用麻袋装来的。孙先生的书论斤当废纸卖了。”怎么,孙先生寒心了,再也不想研究古典小说了?  果然,在门市部公开陈列的书架上,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从架上拣得有孙先生签名的书。我看到有胡适签名、送给孙先生的一部吴敬梓的《文木山房文集》,代图书馆购下。我也买到他的几本藏书,其中的一本还是日本作家青木正儿签名送给他的。  冶秋同志跟我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他的藏书也是装了麻袋当废纸卖掉的。那些书都是他从冷摊上一本本搜集来的,装麻袋论斤过秤时实在惨不忍睹。他说不上是藏书家,似乎也没有形成藏书体系,但是从他的室名“零本斋”可以看出他藏书的见地,不论古籍、近代、现代的书,他藏的都不是大部头著作,多为单本小册,可称杂家的眼光。他有一本清代笔记是专谈螃蟹的。从蟹的生理一直谈到它的食法和营养,以及历代咏蟹的诗文,等等。还有一本是专谈卖膏药的,都是冷癖的奇书。一本民初印的小册子《王金发》,很多人找他借用过,是辛亥史料,也是研究鲁迅的书。  “文革”中,王冶秋先被赶到湖北的乡下去落户。一次,周恩来在出版界召开的一个大会上点名找他,才被召回北京。早在抗战时期,王冶秋在重庆冯玉祥将军处工作时,周恩来便熟识他。十年动乱期间,不知多少人都受到周总理的保护。  回到京城,王冶秋负责图书博物馆的工作。说他负责,有的实权却在军宣队手里。我们在琉璃厂见到一批刘半农的藏书,是清华大学刚卖出来的。当年刘先生病逝后,生前藏书让给了清华大学。五十年代初院校调整,清华取消了文科,现在的当事者觉得这部分古籍无用,随便地处理了。这么珍贵的书,也是任何读者随手可得。听老店员讲,吴晓铃先生已从中挑选了几本有关俗文学的书。后来我也买到两三本有半农先生签名和藏书印的线装书。  按照王冶秋的意思,这部分藏书已经完整地保存了几十年,不应再分散流失,可以由公家统一买下来,可是限于当时的条件,他也不敢夸这个口。他只挑选了数十种与文物考古有关的书留在那里让公家来买。然而这些书堆在书店好几个月也没有动静,主要是军代表不同意,对王说:“你挑选的这些书,尽是谈鉴别金器银器的,还有古笙古笛子什么的,花钱买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  这些书到底卖给谁了,我没有去查考。说起来不知令人可气呢,还是可悲!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回想编文艺副刊的那些日子,我先后组织过不少书话专栏,也学习前辈写过一些书话,那真是不易忘记的一段美好的记忆。《书边梦忆》中的书人书事,多少留下了这历史的痕迹,至今让我怀恋不已。  ——姜德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书边梦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