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讲义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孟森  页数:413  
Tag标签:无  

前言

孟森先生是公认的中国近代明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王钟翰先生称其相关著作“代表了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清史讲义》分为二编:第一编分为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清史体例、清代种族及世系、八旗制度考实四章;第二编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这部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稿,它不是一味抄掇史料,其中多有孟森先生个人研究的发明创见。孟森先生具有实际的政治经验,所以在评论史事时,常常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本书也因此长期以来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专教明清史,两年轮授,今年讲明史,翌年讲清史。讲义也分作明史、清史两部。这本讲义原是孟森先生授课时由北大出版组铅印发给学生使用的,但排校不清,孟森先生在讲授时,也是随讲随改。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由商鸿逵教授整理的《明清史讲义》,使这本讲义有了一部具有现代标点的善本。(商校本删去了第一编第四章八旗制度考实、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取台湾及鸦片案以后诸章节。)后来,多家出版社单独抽出《明清史讲义》中的清史部分,定名为《清史讲义》,印行于世,成为现在普遍通行的本子。为更方便当代人阅读,此次出版,对原书的体例格式做了相应调整,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个别修订;补足了商校本所删的诸章节;参考多个版本,分别校勘,择善而从,对其中一些讹误疏漏之处进行了改正。

内容概要

《清史讲义》是盂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Ⅸ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学派扎实细密的功夫考订清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本书主要分为《开国》、《巩固国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转危为安》五章,对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简要叙述,为研习清史者之入门必读书。

作者简介

孟森(1869-1937),世称孟心史先生,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他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其著作是近代清史研究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评价说,其“不过三十余年,而撰述之富,成就之大,影响之深,自非后辈未学所能望其肩背者也。”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清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清史体例  第三章 清代种族及世系  第四章 八旗制度考实第二编 各论  第一章 开国    第一节  太  祖    第二节 太宗    第三节 世祖  第二章 巩固国基    第一节  圣祖嗣立至亲政    第二节 撤藩    第三节 取台湾    第四节  治  河    第五节  绥服蒙古    第六节  定西藏    第七节 移风俗    第八节  兴文教   第九节 盛明之缺失 第三章 全盛   第一节  世宗初政   第二节  雍正朝特定之制   第三节  武功之继续一——收青海及喀木   第四节  武功之继续二——再定西藏   第五节  武功之继续三——取准噶尔   第六节  武功之继续四——取回疆   第七节  世宗兄弟间之惨祸   第八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上)——禅学   第九节  雍乾之学术文化(下)——儒学 第四章 嘉道守文    第一节  内  禅   第二节  嘉庆间兵事一——三省苗   第三节  嘉庆间兵事二——三省白莲教   第四节  嘉庆间兵事三——海患   第五节  嘉庆间兵事四——畿辅天理教   第六节 道光朝士习之转移   第七节 鸦片案   第八节 鸦片案究竟 第五章 成同之转危为安   第一节 太平军(上)   第二节 太平军(中)   第三节  太平军(下)   第四节 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  第五节 平捻  第六节 平  回附:俄还伊犁始末

章节摘录

是为后金国又进一步之君主政体。是年为明崇祯八年,即天聪九年,得传国玉玺于元裔插汉林丹汗之太妃苏泰所。明年四月,遂废后金号,改号日清,亦创年号日崇德。以前天聪皇帝乃与太祖之天命同为尊号,用以纪年,乃相沿借用。至是则有年号,以天聪十年四月以后为崇德元年矣。是为更进一步公然成立之君主政体。太宗始被推为八贝勒首,袁崇焕遣使来吊,以觇金国内情。太宗以礼报使,而明廷哗然,谓崇焕通敌。太宗以其间与明相周旋,而急攻朝鲜,以绝其从后牵掣之患。朝鲜事明最忠,太宗取城下之盟,多所约束,使朝鲜不为明助。旋以袁崇焕约和无成,遂回军指中国。明廷论方指摘崇焕,太宗乘机以反间中之,兵越山海关大路,由蒙古地入大安口,攻龙井关入遵化,京师戒严,崇焕入援。明廷有右毛文龙者,有不慊于通吊建州者,并为一谈。虽无反间,崇焕犹将不免。太宗之用间杀崇焕,直袭小说中蒋干中计故事,本极拙劣,明之君臣自有成见,与相凑合,坏此干城,而崇焕被杀,为清室驱除矣。太宗兵下遵化,在崇祯二年十一月,明能战之将,赵率教、满桂先后战没。清兵薄德胜门,起前大学士孙承宗视师,清兵退,历破京东各州县,大掠数月。至崇祯三年五月,仍由遵化出边,永平、遵化及所属各城皆复。时山陕乱势已炽,清兵又屡侵扰,明廷大困。明崇祯九年,即太宗天聪十年,四月,遂定有天下之号日清。天聪十年四月乙亥朔,越十有一日乙酉,黎明,太宗率诸贝勒大臣,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日大清,改元崇德。即以是年为崇德元年。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上太祖尊谥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太后尊谥日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定太庙制:前殿安奉太祖太后神位,后殿安奉正中始祖,左高祖,右曾祖,左末祖各神位,右末安奉皇伯祖礼敦神位。礼敦亦于是时追封为武功郡王。太宗建立清代时之意识,据《东华录》所载如此。此合后来纪载,有可考证者数事:(一)太祖时已定国号为金,或称大金,亦称后金,是犹以女真先世帝号为荣,欲为绍述而已。至是乃辟而去之,直以金之半壁天下为未足,易一号以自标帜焉。顾其金之改为清,意义何在?余向者持论,谓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闻者驳之,谓金清非同音字,金为侵覃韵之合口音,与庚韵之清大不同。吾以为女真何知音韵之学,从其效汉语时所肖之音,音近即取之,故效汉语呼夫人,则曰夫金,旋作福金,又作福晋。金与晋固非音韵学家所谓同音,金与晋及人字,不更相距尤远乎?而满汉译文可以相通,何必金之不可为清也?然此究为无据之空谈。近乃得一确证,满人金息侯梁,撰有《光宣小纪》,亦称清即金之谐音,并举沈阳抚近门额,汉文称大金天聪年,其满文即终清世之大清字样。是可知金之为清,改汉不改满,有确证矣。(二)太宗追尊先代。太祖本已用汗与帝并称,显祖以上,乃仅称王号。后至顺治五年十一月,始定肇、兴、景、显四祖之称。在太宗时,惟以始受明都督官职者为始祖,谓之都督孟特穆。其近代则自高祖起,为追尊所及之限,故此时所封庆王,后来所尊为兴祖,不必有何勋望。无庸疑其为建州左卫以外,别有传说。(三)当太宗时,高曾祖考,俱在四亲之内,不应祧法。其以高曾祖三世,与始祖俱安奉后殿者,以别于手创大业之太祖而已。后世乃以后殿为祧庙,此中国士大夫之礼学,实非太宗所知,顾一成不改,遂为清一代之庙制。自雍正以后,显祖以上适在可祧之列,遂以后殿为祧庙耳。(四)后殿神位,原有五座,武功郡王礼敦,俨然与四祖并尊。此亦当时草昧之制。后于崇德四年八月,退礼敦为配享之列。此惟见《清史稿·礼敦传》,而清史于乾隆间补武功郡王等列传,直以礼敦为崇德元年即配享太庙,配享则应在两庑。且《东华录》对崇德元年,亦明言配享者为费英东、额亦都两人。时但有功臣配享,未知有宗室配享也。盖至崇德四年而稍悟庙制之非,后殿乃独存四祖矣。(五)崇德建元,实是纪元之始,以前天命、天聪皆尊号,非与一国臣民纪年之用。说已见前。太宗之建清国,其动机在上年八月,得元代传国玉玺于元裔林丹汗之苏泰太后。林丹汗为元顺帝后,居察哈尔逼明边,明谓之插汉,自以为蒙古大汗。虐视近边蒙古诸部,为诸部所不附。清于天聪八年,以兵逼林丹汗走死,逾年得其传国玺,乃定立国之计。先由诸王贝勒偕已附之蒙古部落劝进,并告朝鲜,使预劝进之列。朝鲜忠于明,不肯从。太宗既改号,首伐朝鲜,灭其国,胁其君伏罪而复置之,自是朝鲜不敢复通于明,称臣质子,永为清属国矣。明方苦于内乱。崇德二年,即明崇祯十年,既下朝鲜,明年即复入塞,明督师侍郎卢象升战死。又明年,移蓟辽总督洪承畴御清,内乱益炽。承畴与清相持于宁锦,太宗攻之累年,以崇德七年二月克松山,承畴降,遂下锦州。冬十一月,又入蓟州,连下畿南山东州县,至明年四月乃北还。时为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势力已遍及中原,明祚岌岌,而太宗以其年八月初九日庚午崩,世祖以六龄嗣位,遂为代明有国统一华夏之主。第三节 世祖世祖名福临,太宗第九子,以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丁亥袭父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从叔父郑亲王济尔哈郎同辅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事既定,即以兵乘明之扰,累犯关外诸城,然不能薄关门也。顺治元年三月十九曰丁未,李自成陷京师内城,帝自经。自成称帝,国号大顺,改元永昌。四月初四日辛酉,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启摄政王入定中原,略言:上帝潜为启佑,正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成丕业以垂休万撰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中原荼苦已极,黔首无依,思择令主,以图乐业。间有一二婴城负固,自为身家计,非为君效死也。明之受病,已不可治,大河以北,定属他人。

后记

孟森(1868-1937),字莼孙,号心史。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受聘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讲满洲开国史。他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对史实进行考订,多有创见,对明清史的研究有较深远的影响。《清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堂上所发的讲义。后经其弟子商鸿逵先生整理,与《明史讲义》合刊为《明清史讲义》,于198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06年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也出版了该书。后《清史讲义》由中华书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次出版。此次出版的《清史讲义》,以2007年9月中华书局版为底本进行整理。本着尊重原著、力求保持作品原貌的原则,在编辑过程中未对民国用法的文字做任何改动。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孟心史先生以考证方法施之于清史,成绩超卓,以材料之多,任何问题均可作定论。  ——历史学家 顾颉刚迄至目前史学界均十分肯定,孟森是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历史学家 王钟翰回首百年,给清史学贡献最大的,首推孟森。他给清史学提供的新的东西,至今无人能及……这是百年中涌现出的一位令人景仰的清史学大师。  ——知名学者 何龄修

编辑推荐

《清史讲义》:跟大师学国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史讲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8条)

 
 

  •   孟森,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1869年[1](清同治八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后并入武进县)。十四岁就学于当地名师周载帆,以应科举之试。时孟森于制艺(八股文)外,开始着意于学术、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嗣后又赴日本留学,进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并于其后撰写翻译了一些有关法学及经济学的著作。中年时,孟森作幕广西龙江兵备道,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他留心于地方政治经济现状,曾参与了清末立宪运动。
    清末民初,孟森逐渐脱离政治活动,开始专力于治史。1914年,他以“心史”之号发表《心史史料》第一册,着重对清朝入关前的历史进行系统研究。1930年,孟森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讲授清朝入关前历史,撰 孟森
    成讲义《清朝前纪》。不久,复受聘于国立北京大学,讲授《满洲开国史》,编纂《明元清系通纪》。鉴于清朝入关后,讳言在关外曾臣于明朝的历史,致使其入关前史事多有湮没,孟森开创满洲开国史的研究,着力对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资料进行发掘、梳理和考订。此间,他还讲授明、清断代史,著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对史实进行考订叙述,多有发明创见;所作评议,亦具精辟独到之处。其中《清史讲义》,在利用《清实录》、《清史稿》的同时,又兼采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是一部水平较高的断代史专著。他还先后发表明清史及其他断代史论文近百篇,多收入《心史丛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中,另有少量未发表过的文章,1949年后由中华书局编入《明清史论著集刊》及《续刊》中。主要有《清太祖起兵为父祖复仇事详考》、《女真源流考略》、《横波夫人考》、《海宁陈家》、《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考实》等。孟森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1937年冬,孟森病逝于北平(今北京),享年六十有九。
  •   清未有正史,而仅有清史稿。时事剧变,亟今未成清史。孟森先生大作,奠定清史之规模,于明了近代社会变迁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材料。
  •   清史研究的必读书目,不论是史料的考证还是整体的说明论述都体现了孟森先生的大家之风。
  •   该书已订购,尚未收到有孟森大师的明史和清史讲义,还有吕思勉大师的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及隋唐五代史。民国时期的大师作品,为何独不见宋史和元史?希望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权威客观的大师级的宋史和元史。
  •   孟心史先生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二书,虽作于80多年前,流传至今,仍是熠熠生辉,不减光华!
    此二书久已为人所称道,小子何须再饶舌?赞一词:好!聊表钦敬之意!
  •   孟心史明清史讲义,其着重在明清两朝的重大事件,由大事中梳理出大脉络,以观历史本源。所以看似由很多单独的文章组合,其实有内在逻辑。这本清史讲义,对研究有清一朝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我是和明史讲义合买的。
  •   对于清代制度和重要事件的分析见解独到。很经典的清史必读书。尤其是对于清代前期的历史。唯一不足的是对于清代后期的记述略显简单,而且没有光绪朝以后的部分。
  •   孟森老师的学问我非常佩服,正在看他的《明史讲义》,受益匪浅,《清史讲义》还没看,但觉得是非常不错的。
  •   之前买了明史讲义,这次把孟先生的清史讲义补齐,看看研究明清史的大家之作
  •   孟森先生的大作,值得一看,清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孟森先生是公论的清史大家,内容自不必说。可贵的是这次中华书局委托的印刷厂不错
  •   《明史讲义》《清史讲义》二书一起买的,书质量不错,虽作于80多年前,流传至今,仍是熠熠生辉,不减光华!
  •   清史讲义,此书内容很好。
  •   这本《清史讲义》,现在还没有认真看过,不过握在手中的厚实感,让人满足。
  •   很好,很好的清史讲义,多看看吧。
  •   孟森的清史,是最为值得信赖的基石
  •   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语言是偏文言文的,适合研习清史者,作为闲暇阅读则有些难了
  •   通熟易懂的清史稿。
  •   这是清史专家的力作,文字文言,涉及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人来读比较困难
  •   大师就是大师,清史实在是有意思...
  •   研究清史的经典读物
  •   内容详细,考据确切,观点精辟,有此在手,清史全有!
  •   好书啊,喜欢清史的人应该看看,绝对是好书啊
  •   此书在本套书中最厚,但较清史来说,仍是小书。
  •   了解清史的好书
  •   清史学者必读!
  •   价格也蛮好的,清史作者讲的不错
  •   孟森先生的书肯定不会错,看了明史讲义后马上买了这本继续看
  •   这本书特别好,对于初学者来说略难,主要是八旗制度源流考特别的详尽,引例也很准确
  •   孟森先生代表性著作,需要一定功底。
  •   孟森先生是与顾诚、陈寅恪先生齐名的史学大家,其对历史有着独到的解读,所以读他的书受益匪浅!
  •   实际上我还没有开始看,但听说是很不错的书。再加上孟森先生的名气,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就是里面有很多文言文的,有点难理解。
  •   《明清史讲义》这两本书很不错,带有很强的学术味道,分析的很好,想看历史事件的当故事看,想研究明清当著作看,但都得细看啊。
  •   看了明史讲义,现在又在看清史讲义。都是精品,就是有两个小缺陷,一是书是半文言的,一般人不容易看下去。二是毕竟是讲义吧,有点简约了。
  •   好书,撮集史料,有清政治史可知其大概
  •   很多人很喜欢百家讲坛和清朝的穿越剧,但是真的很少人来读读先生的书了。初次月底虽然感到一点困难,但先生的博学还是让我难以忘怀。别的不说了,花多少钱都值。
  •   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正是迷《步步惊心》迷得不可自拔的时候,权当拿这个来治病,哈哈,阅读动机非常不纯!可是,读着读着,心术越来越正了,也不再看那些清穿小说了,认真地开始了解那个离我们最近的“古代”,呵呵……
    向大师致敬!
  •   孟森的作品,绝对的经典!
  •   厚厚的一本书,与明史讲义放在一起,更添味道。装帧设计都不错,中华书局这套书从性价比上还是满意的。稍稍的消减了我对他每次重印就疯狂加价丑陋行为的厌恶。
  •   好书,绝对的好书,心史先生的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一掴一掌血”殆此书之谓也
  •   买过一本 明史讲义 这次再看他的姊妹篇 受益颇深
  •   太喜欢了,慢慢玩读,看完再买另一本《明史讲义》
  •   去了一次故宫,对清朝历史很感兴趣(特别是正史),在此基础上买了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学中文的人来说,这个程度的文言,还是比较轻松的,当然,应该大部分人都能读懂。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连生活都会变得美好!
  •   跟大师学国学系列非常不错,陆续买了不少本......
  •   看这本书可以了解清朝的历史,很是好看,推荐!
  •   古代的历史需要多视角探究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一家之言不足信,本书作者便是历史研究者学习的榜样,不愧为大师。
  •   这一系列的图书已买了好几本,觉得非常值!跟着大师的讲述学历史,受益匪浅。
  •   比较喜欢孟心史的书,关于清代的历史书,我只喜欢两种,除了这本就是萧一山的《清代通史》了。中华书局的书定价一向颇高,这本差可忍受,尤其是考虑到另一个版本也不过才便宜2元,而且据说印刷错误较多。
  •   书很厚 大师的作品 值得深入研究
  •   大家讲稿
  •   非常经典的一本小册子,胜过现在所谓权威、核心期刊文。
  •   大师作品,早就想看了。
  •   中华文明的传承,正是靠这些大师的作品,与我等后辈的研读。愿广大国人多读书,读好书。
  •   写作态度严谨,颇多史料价值。
  •   这本书叙述方式很好。喜欢。
    送书也快。
  •   给孩子学点历史还是有点必要的。
  •   入门款
  •   大师就是大师,不一般啊,好好看。
  •   大师的书,值得好好品读!
  •   不过,对孟大师的一些观点我不太同意。
  •   大师大作,受益匪浅。
  •   非常经典,客观、讲理、有见地,大师风范和功底跃然纸上
  •   出自大师之后,不用多说
  •   大师的书,底蕴足
  •   通俗易懂,历史价值很高,值得细读
  •   独立的人格,真正的解读历史
  •   此非阿玛格格之流 看真实的历史
  •   细细读来 可以了解历史 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
  •   本人对历史很感兴趣,看后觉得启发很大
  •   对于我这样历史白痴,真心的觉得艰涩,但是会认真研读
  •   最近很忙都没来得及看,自己感觉非常不错。很喜欢历史类的书籍
  •   很好的书,儿子超级喜欢历史书籍
  •   喜欢读文言文的书,这样才能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   不错,不过总学得这一套书,这种颜色的封面,觉得不太舒服
  •   作者为研究明清史之权威,大师级的著作,闻名于世,实为专业研究者所必备。
  •   这本书还可以,错别字少。。。
  •   该书的内容可能因为断代史的缘故,到了回乱便嘎然而止,因为讲述的是上代史-事去不远,再加上电视剧等媒体的演绎,这本书很难满足你对新知的求知欲。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该书的综合品质,值得一翻
  •   就是文字太考究,看起来有点累,想要看轻松书的人,这本书不是很适合。
  •   正在阅读中,认真学习!
  •   有深度,不过高中古文学的不好的就很难懂
  •   80年代初出版的是阉割本,这本是全本。
  •   这本书我买的kindle电子版,对经典学术书籍来说不到2块钱的价格真的跟捡的一样,这本在多看上也有,卖6块。内容方面毋庸多言,喜欢历史类的应该知道孟先生的功底,不过文言写作会提高阅读门槛,不是通俗的历史读物。购买者慎重。因为也下载了多看上的试读版本,说说感受:1)没有试读版。2)制版简陋,我发现这是kindle正版电子书的普遍问题。收费的还好些,不少免费公版书干脆连目录都没有。相较而言多看就好多了,字体和版式都比较精致。虽然价格有高下,但对电子书来说,好的制版就跟实体书好的印刷、纸质和装帧一样,有时候直接影响购买欲。做得好一点,贵一些也无可厚非。3)操作界面不够流畅。不可以直接通过阅读器发表评论。4)生僻字有补足,这点做得很好,多看上干脆就直接缺省了,这不是误人子弟吗?5)查看注释要跳转,返回还要再跳转一次。多看上可以直接在当页显示,很好用。暂时就这几条,我不是多看的托,只是就事论事。作为亚马逊忠实用户,希望贵公司能在书籍的内容提供上多下点功夫。
  •   书的内容很好,不愧为名家力作,但字号太小,阅读不便。孟心史是近代明清史研究的开山祖师,希望中华书局能把他的著作印得像点样! 快递神速,值得赞扬!
  •   很不错,是横排,繁体字,而且书中对于地名、书名等都会有下划线或波浪线标出,和那些史书一样,为阅读带来更多的便利。:)这个挺好的,我很喜欢这样的书。
  •   感觉没有 明史讲义 写的好。
  •   内容很精彩,很有哲理性
  •   别人推荐的,还挺厚的一本,内容也可以,就是纸张差点。
  •   好书,跟他的明史讲义,都不愧为国学经典
  •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为易代之限,则《清史稿》与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为民国,而政府之递嬗,意义有不尽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为后一期政府之所暂禁,今犹在审查中,卒蒙弛禁与否未可知。要之,吾辈今日之讲清史,犹未能认《清史稿》为勒定之正史也……”
  •   还不错,尚未看,感觉不错
  •   还没开始读,但孟森的书应该还很不错。
  •   好书,之前买过先生写的明史讲义,再买这本清史的,一如既往的好。
  •   文字并非全白, 不通文言文, 阅读会有困难.
  •   书本质量确实不怎么样,失望
  •   好版本。这个系列都不错的。
  •   书的纸还不错,内容没话说了,孟老的书
  •   跟大师学国学:清史讲义
  •   孟森清史讲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