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简史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李晓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03出版)  作者:李晓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3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  “中华意象”系列共8本,选取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思想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进行深入的解析。“龙凤”“金玉”等意象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们以其特有的形象和意涵,展示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世界,并丰富着全人类的文化符号。  《文史中国:京昆简史》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中国国粹昆曲、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及其突出的艺术魅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渊源及其形成戏曲、昆剧、京剧戏曲的渊源:古代歌舞、古优滑稽、角抵百戏、说唱艺术戏曲的初级形态:宋杂剧、金院本戏曲成熟期的代表:元杂剧、宋元南戏第二章 昆曲的早期:从昆山腔到水磨调昆山腔形成于元末明初早期昆山腔流行于苏州地区明中叶昆山腔演唱南曲渐成风气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梁辰鱼创作昆曲传奇《浣纱记》第三章 昆曲迅速发展,进入繁荣期昆曲向南北方传播,清唱风行开创了昆曲传奇创作的时代汤显祖和他的“四梦”传奇继续以苏州为中心流布全国昆曲传奇创作的两度繁荣家庭戏班与职业戏班发达昌盛第四章 昆曲得到恢复后,继续繁荣发展昆曲一度衰微而后日趋繁荣李玉和苏州派昆曲剧作家李渔及其他昆曲剧作家家班衰落与职业戏班日益发展洪异《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扇》昆曲创作的末路和宫廷大戏流传甚广的昆曲传奇《雷峰塔》进入折子戏竞演的时代第五章 昆曲由繁荣渐趋消衰,皮黄合流形成京剧花部乱弹诸腔兴盛发达昆曲在“花雅之争”中失去独尊的地位徽班进京与徽秦合流南方昆曲折子戏演出继续繁荣昆曲的乾嘉传统与苏州风范汉调进京与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与“前三鼎甲”昆曲在流布地区形成支派第六章 京剧发展成熟走向繁荣,昆曲渐渐消退趋于末路北京昆曲和几起几落的昆弋班京剧的“后三鼎甲”与“同光十三绝”王瑶卿对京剧旦角艺术的贡献京剧进入宫廷演剧苏州昆曲及其向上海转移昆曲在上海的竞争中趋于衰落京剧南下与京剧向全国流布第七章 京剧由鼎盛走向衰落,昆曲于衰败中保存余脉京剧的改良运动京剧出现女班与坤伶京剧形成旦、老生、武生新格局京剧进入了流派纷呈的鼎盛期北京昆弋班一度复兴而后濒于绝迹苏州的昆曲和上海的昆曲最终衰败为延续昆曲生命创办昆剧传习所京剧的演出走向衰落佘文建国后京昆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深入阅读

章节摘录

插图:“皮黄戏”正式被上海人称为“京戏”。1928年至1949年,北京改名北平,皮黄戏遂一度改称“平剧”,也称“国剧”。建国后,开始统称“京剧”。人们在将昆剧、京剧并称时,过去称“昆乱”(乱,指乱弹,泛指地方声腔),后来习惯连称“京昆”,本著从俗也题作“京昆简史”。戏曲的渊源:古代歌舞,古优滑稽,角抵百戏、说唱艺术在讲述昆剧和京剧的历史之前,很有必要先简要地说说中国戏曲的渊源及其形成的历史。事物的渊源,一般地说需从其构成因素去追溯,作为综合艺术的戏曲就需从其综合的因素去追溯了。中国戏曲的表演包含的艺术因素很多,主要有装扮、舞蹈、歌唱、说白、滑稽、杂技等因素构成,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发展成戏曲,但是单一的因素却可以成为戏曲表演的渊源。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各种说法,但也有比较认同的看法,我们从其构成因素追溯,戏曲形成前的古代歌舞、古优滑稽、角抵百戏、说唱艺术等应被看作是戏曲艺术的渊源。古代歌舞的历史最为悠久,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古。据《吕氏春秋·古乐》,远古时就有模仿山林溪谷之音而歌、模仿凤鸟百兽而舞的歌舞形式。有一种“葛天氏之乐”的歌舞,三人手操牛尾,舞动身体,踏着节拍而歌。其歌舞八段,祈祷神灵降福于人类,使人间五谷鸟兽丰足。这已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综合艺术了,先民借助于歌舞的形式表达了人类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到了周代,提倡礼乐,上古的歌舞已成规模了。周王朝制有文舞和武舞,文舞如《大韶》九段,舞者执乐器与舞具而舞,歌颂帝舜的功绩;武舞如《大武》六段,舞者执朱盾玉斧而舞,歌颂周武王攻伐商纣的武功以及周公辅助武王治天下的伟绩。

编辑推荐

《京昆简史:文化简史》:中宣部“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重点规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昆简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