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体心体审美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韩国良  页数:530  
Tag标签:无  

前言

国良博士论文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我和作者一样打从心眼里高兴。与国良第一次相识是在五年前,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好像是大会休息的间隙,国良来我房间相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静寡言。因自己年长他八岁,我自始至终视他为同行和朋友。后来他报考了我的博士研究生,这才有了我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的机缘,这才有了我为之作序的这篇博士论文。读博士之前,国良已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学者,先后发表了几十篇很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他讷于言谈而敏于运思,疏于交际而勤于苦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仍坚持每年发表八九篇学术论文。他的这篇近五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是他多年学术积累的成果总结,这部专著中的许多章节,早已分别发表在不同的学术期刊上。两年前,我否定了国良第一次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原因是选题的论域过宽。老实说,他这篇博士论文的选题,开始我也颇多保留和顾虑:一是它的选题仍然太宽,魏晋玄佛的“道体”、“心体”、“审美”,其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写成一篇甚至几篇博士论文,我担心论域太宽容易流于空泛;二是这一选题早已被前人和时人反复耕耘过多遍,差不多已是“题无剩义”,如果没有新的阐释框架,如果没有新的材料发现,很难在前人的基础上标新立异、独出新解,我担心最后选题虽大而新意无多,给人以“大山临盆”的滑稽和失望。

内容概要

“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输入,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另一方面,对西方文化的过分依赖也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进一步回复到魏晋玄佛的内在理路上,对魏晋玄佛的发展历程、各派特征及其与魏晋审美风尚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初步摆脱了“本质现象”、“一般一特殊”等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特别是魏晋文化的本土化特征,提供了新的借鉴。

作者简介

韩国良,1964年生,河南新野人。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现为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与佛道文化研究,1997年入高校任教以来,先后在《周易研究》、《宗教学研究》、《江汉论坛》和《河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序引言上编 道体论 第一章 正始贵无派的道体论   第一节 正始玄学的政治文化背景     一、士人集团的尾大不掉     二、曹魏的名法之治及其危机     三、儒家德教观念的重新抬头及其实质     四、刘邵的才性说及其实质   第二节 正始道体论之生成论思想     一、前人对何王宇宙生成论的认识     二、如何看待何晏与王弼的学术关系     三、何王宇宙生成论的基本内容     四、何王的宇宙生成论在其“贵无论”玄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正始道体论之本体论思想     一、王弼宇宙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二、何晏宇宙本体论的含混性     三、两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四节 何王道体论的历史地位     一、何王道体论对前代哲学的超越     二、何王道体论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竹林自然派的道体论   第一节 竹林玄学的政治文化背景     一、司马氏的宫廷政变     二、司马氏的名教统治及其实质   第二节 嵇阮的道体论思想    一、对嵇康道体论的具体分析    二、阮籍道体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向秀的道体论思想     一、前人对向秀玄学产生误解的原因     二、向秀道体论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竹林道体论的历史地位     一、竹林道体论与正始之同及其原因     二、竹林道体论与正始之异及其原因 第三章 西晋崇有派的道体论  第一节 西晋玄学的政治文化背景     一、太康之治     二、八王之乱与元康之放  第二节 裴颁的道体论思想    一、对裴頠所崇之“有”的概括介绍    二、裴颁道体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郭象的道体论思想    一、郭象玄学的基本属性    二、郭象道体论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裴郭道体论的现实意义    一、从裴郭道体论与正始竹林之异看其现实意义    二、从裴郭二氏道体论之异看其现实意义 第四章 东晋佛学的道体论  第一节 东晋佛教对玄学的吸纳    一、佛教初入的尴尬处境    二、佛教学者对印度佛教的积极改造   三、门阀士族对佛教的青睐……中编 心体论下编 审美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理致与山水在人类的各种审美活动中,山水审美一直是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时代、长盛不衰、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在不同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对山水的欣赏其着重点也是不同的。即以中国哲学为例,儒家哲学对山水美的欣赏主要偏重于它的德,而道家哲学对山水美的欣赏则主要偏重于它的理。魏晋玄佛作为对道家哲学和印度佛教的改造和发挥,它所讲的问题概括一下实际也正是一个“理”字。因此与道家哲学一样,在魏晋玄佛那里能够把山水和人联系起来的也主要是“理”。由于山水成了“理”的载体,使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能够感受“理”的妙趣,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致”,所以山水游赏才会成为魏晋士人诸多审美活动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从魏晋人对山水审美活动的激赏看,自然山水对“理”的言说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充满生机的自然山水,使人体悟到道的妙理,用魏晋人自己说的一句话来表达也就是:“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①用通俗的话说也就是,由于大道的自然无为,才使万物呈现得如此争奇斗艳、异彩纷呈、千娇百媚。二是通过充满生机的自然山水体悟到乐情任性的心性之理,也即是说人只有在完全按照他们的本性活动时才是幸福的快乐的。譬如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②就是由飞鸟的夕还体悟到了一种有关“生命存在”的妙理。戴建业先生说陶渊明“这里的‘真’不是逻辑上的‘真’,而是‘存在者状态’上的‘真”’,是指“摆脱了一切俗缘的遮蔽”的“存在的本真状态”,是“本真存在的澄明朗现”③。这一认识确实是一语中的。那么所谓“存在的本真”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本性。可见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游赏不仅可以体悟到“道”之理,还可以体悟“性”之理。

后记

我的这本小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能够这么快在中华书局出版,是我没有想到的。所以会有这样的“殊荣”——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一要感谢我的恩师戴建业先生。记得当初就此选题向戴师征求意见时,心里很有点惴惴,害怕因魏晋玄佛研究过热而被否决。谁知戴师竞爽快地答应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当初在我只能说是一种盲目的兴趣,而在戴师则早已把这一选题放在西学东渐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了。回想一下当初我之所谓新见,真有点惭愧,因为它们几乎全部都是前人已经说过了的。如果没有戴师的热情鼓励、积极支持、耐心指导、严格要求,我可能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可以说整部书稿,从角度的切入,论域的确定,章节标题的确立,到文献材料的选用,句子、字词乃至标点符号的修改,处处都凝结着戴师辛勤的汗水。举例来说,譬如我的提纲开初并无第三部分,而第一、第二部分也是混在一起的,是经戴师严厉地督促、苦口婆心地劝说(仅提纲就修改了六次),而后才有了目前的’格局。再如第二部分,我原来本是以“性体”来命名的,也是因戴师的一再质疑,而后我才改从“心体”切入。别的且不说,即仅就这两点来看,戴师对本书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遗憾的是由于我本人的愚钝,对恩师很多精妙的思想并未完全领会,以致本书至今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二要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的谭邦和教授、张三夕教授、周光庆教授、孙文宪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郑传寅教授、程水金教授。他们有的不仅是我的授课业师,而且还同时参加了我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没有他们的指导,我的这本小书恐怕也同样难以这样快完成。

编辑推荐

《道体·心体·审美:魏晋玄佛及其对魏晋审美风尚的影响》:中华文史新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体心体审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替兄长买,据说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