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一统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李勇强  页数:314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凝聚和积淀的文化传统里,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或重要标志,一直成为中国学术思想最为关注的课题,此即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一为“究天人之际”;二为“通古今之变”。按司马迁的意思,这两个重要指标,是古代学者“成一家之言”的首要前提。用今天的话来表述,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以历史为鉴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说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学术的始终,它成为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在内的中华学术的两条主线,故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其成就最为显著昌明。仅就历史说,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一个最注重历史的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从未断裂。从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第一部政治史《尚书》、第一部国别史《国语》,一直到第一部通史《史记》,再到以后的《汉书》、《后汉书》等所谓的前四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乃至《民国史》等等,可谓朝朝有史,一朝一史,一朝多史。而所谓“野史”,更是历朝有之,无论其数量,还是其记述的范围,甚至都大大超过“正史”。中国文化中的历史著述,其体例之富、时间跨度之长、记述之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正因如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从中国文字产生的那一天起,可谓泱泱汩汩,从未中断,故其积累起来的历史知识、历史认识、历史意识及历史长河所蕴涵的历史意义,便构成一种具有天人、古今融会贯通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古往今来的贤哲们常说,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劳动”、在于人类能“制造工具”、在于人类有“道德良知”、在于人类能“从事政治活动”、在于人类“能群”或组织社会、在于人类有“觉解”等等。但在我看来,人类与禽兽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人类有历史文化记忆。因为有历史文化记忆,人类便既可知其所从来,亦可据其所从来,推知其所将来。不知其所从来,亦不可预见其所将来。

内容概要

本书关注中国从春秋战国的分裂战乱走向秦汉帝国的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以人物为主线,以大事为枝干,以思想为血脉,从商鞅、秦始皇到汉武帝,复原历史人物在潮头浪尖上惊心动魄的风云故事。与此同时,本书在书写这段气势恢弘的历史时,试图勾画出“大一统”思想及其现实的演变进程,探寻秦皇汉武的内心激情而外,叙及吕不韦、韩非子、陆贾、贾谊、董仲舒等思想家在这一历史大转折关头的纵横捭阖和命运沉浮,探讨从百家争鸣、以吏为师到儒家成为正统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李勇强,现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任经济频道《今日观察》栏目制片人。担任过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开心辞典》栏目制片人,创办了《全球资讯榜》和《今日观察》栏目。曾担任“3·15晚会”总撰稿、连续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撰稿等。

书籍目录

序引子:从百家争鸣到大一统第一章 商鞅:鼎力变法打造张秦 一、变法之争 二、农战并重:强国速成法则 三、打破封建制走向新县制 四、尊法排儒以吏为师 五、从先驱到先烈:一个激进改革家的宿命悲剧第二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一、惊险行走:在权力的刀锋边缘 二、赢政与吕不韦:治国思想的同床异梦 三、李斯用事与韩非之陨落 四、秦王扫六合走向大一统 五、中国大历史的第一个过渡王朝: 留给历史的问号第三章 雄才大略汉武帝:缔造大一统 一、封建复辟与中央集权的交锋 二、武帝集权政权一统 三、外攘四夷山河一统 四、总一盐铁经济一统 五、汉初儒家的复兴轨迹 六、异想天开的董仲舒和走向正统的儒术 七、儒家的新气象后记

章节摘录

4. 郡县制:架构两千年大一统格局分封?不分封?一场来自朝堂上的争鸣秦始皇一统江山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个偌大的地理空间,如何使其统一得到延续?每个皇朝在诞生之初,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这一方面是政治治理制度的问题,同时也是打下江山后,皇帝和功臣们“排排坐,分果果”的问题。丞相绾等人建言:现在诸侯都灭亡了,像燕、齐、楚这些国家,地处偏远,不如让诸皇子在这些地方封疆为王,藩屏中央,请陛下恩准。秦始皇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让群臣廷议。廷议,恐怕就是当时最民主的一种形式了,群臣在廷议时,有了直接参政议政的机会,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有了表达权。当然,表达需要讲艺术,弄不好杀头也是可能的。但秦始皇除了在迁母亲回咸阳的事情上杀过谏臣,信史上并未有在朝堂上杀人的其他记载。正因为廷议在皇帝说了算的制度下难能可贵,大臣们便很珍惜这样的权力和机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上的不同意见自然在所难免。可在封王这件事上,朝堂上似乎有一边倒的看法,都倾向于王绾等人的意见。出现这种局面并不奇怪,试想想:尽管明里说是分封王子,但分封制历来是既以亲亲原则封王公贵族,也以功赏原则大封功臣的。如今,一帮文武大员替秦始皇打下了江山,自然难免盘算着如何分享胜利果实。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分封就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利益分配方式。即便抛开群臣潜意识中的私心不谈,分封与否,秦始皇面对的争议决不是最后一次,在后来的历史中还反复出现,甚至成为研究治乱之道一个绕不开的难题。从群臣倾向性高度一致的情形来看,在当时对于分封的折中主义思想似很普遍。在王绾们看来,以朝廷为中心,核心区域实行郡县制,边远地区实行分封制,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以一种过渡的方式慢慢走向单纯的郡县制,不失为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

后记

“中国是唯一的一个不把其奠基人称之为英雄,而看作为暴君的国家”。1995-1999年间担任过驻华大使的德国人康拉德·赛茨在《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一书中写下的这段话,曾经深深地刺激过我。当我认真留意秦汉两朝的历史时,我感觉到这位对中国文化相当关注的德国朋友,他为秦始皇鸣不平,自有他的理由。至少,秦始皇打破诸侯封建而创立的郡县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至今格局犹在。当秦始皇将历史的巨大车轮扭向全新的轨迹时,秦帝国自身却成了过渡王朝,成了先烈。我们耳熟能详的说法是秦始皇因暴政而自取灭亡,而很少有人关注到,秦的二世而亡,有其历史的悲壮因素:从战国七雄的分裂局面到开创一统,秦帝国为中国历史的转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然,刘氏汉朝作为秦政的延续,一直到汉武帝,才真正完成了大一统的使命。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深入国人血脉的潜意识,显然不仅仅意味着“统一”二字,更不简单意味着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政治内涵,也不简单意味着正统思想的独行其是,而有其多元的文化含义,有其求同存异、寻求和谐的动力在。当然,我们应当很高兴地看到大一统思想在当下的积极现实价值: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基本上是在长假中写下这本书的文字。我想感谢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老师们,他们让我有机会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思想的发展历史,特别要感谢李中华老师对我的无私指导和帮助。我想感谢家人的支持,平时本已繁忙,而过节期间自己也经常躲进小楼成一统。我要感谢给予我力量的每一个朋友,使我能沉入历史,沉入思想,让文字涌于指尖。我要感谢中华书局,感谢刘树林编辑为本书付出的辛苦劳动,让我体会到专业精神的可贵。更要感谢宽容的读者,作为才疏学浅的后学者,书中的错讹之处可想而知难以避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李勇强先生撰写的《中国大一统:秦皇汉武的奋斗》这本书,从其书名及其所述的内容看,即是以历史为一面镜子,企图从逝去二千余年的秦汉帝国的历史活动中,追寻仍存活于中国文化中的中华大一统的价值理念,是如何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艰辛跋涉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积淀和付诸实践的。这是一种既饱含历史文化情感,又蕴涵历史文化理性的双重探索,同时也承负着21世纪中国人历史情怀、文化承担和对当今现实世界的深层思考。——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李中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一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非常好的书,超出期望值不少。尤其对秦始皇的评价非常中肯,对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定位都非常准确,可见作者下了不少功夫。写作风格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也有通俗作品的易读性和耐读性,推荐喜欢历史的朋友好好读一读。
  •   影响中国进程和中国国家体制的君王。
  •   跟作者提到他的书是用百家讲坛体写的学术书籍。他回答,哈哈,不是学术书籍是编辑而矣。
    有些意思,已经推荐给家人看。
  •   给朋友买的,说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