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访谈录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法)萨米埃尔  页数:234  译者:陈佳,曾伟  
Tag标签:无  

前言

1990年2月11日,星期日。谢里米特耶夫机场人来人往,十分拥挤,一个美国电视摄像组在人群中寻找采访目标。刚才,只有少数几个人好奇地围观,这会儿人越聚越多。突然一群人挤进了休息室,刚才还紧密把守的通道,被人群一下子冲破。在通道的尽头,门开了,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JackLang)走进去。人们都在等待,保安人员也显得很着急。人们都顺手抓住可以握着的东西以防被挤出去。突然,门那边一阵躁动,好像就要有很多乘客走出来了。尽管有二十来步的距离,人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正在走过来的两个身影:一个是加琳娜,维什涅夫斯卡娅,她那典雅的笑容遮掩住內心复杂的情感,而身边的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则准备好了要接受无数老友热烈的拥吻。在记者们闪成一片的强光下,映照出阵阵涌动的人群。斯拉瓦向着激动的人群大声打着招呼,几分钟后,两人挤进汽车,向着诺伏德维齐公墓驶去。他们要去瞻仰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墓地,他们当晚计划住在美国大使馆。

内容概要

1990年2月11日,星期日。谢里米特耶夫机场人来人往,十分拥挤,一个美国电视摄像组在人群中寻找采访目标。刚才,只有少数几个人好奇地围观,这会儿人越聚越多。突然一群人挤进了休息室,刚才还紧密把守的通道,被人群一下子冲破。

作者简介

克劳德·萨米埃尔(Claude Samuel),1931年生于巴黎,著名法国新闻记者、音乐评论人,曾在法国电台从事法国音乐与文化类节目的制作,梅西昂与罗斯特罗波维奇国际音乐比赛的创始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音乐方面的文章。出版的著作有《普罗科菲耶夫生平》、《里盖蒂评传

书籍目录

序引言访谈录一、如沐花雨二、天才三、诠释者的使命四、文学与音乐五、特殊政策下的音乐生活六、一个关乎信念的问题七、寻找天才的火花八、黄金时代九、塔吉雅娜的考验演出与录音跋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维:人们口中所谓的传统很多都是伪传统。在某一点上,人们已经丧失了追根溯源的能力,甚至忘记了传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假传统的概念通常影响的都是一些大作品。比如说“柴科夫斯基惯例”,对歌手来说就是一大不幸。作曲家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已经被埋到地下不知道多少层了。我们要扒开那些厚厚的积层才能去接近音乐的真相,找回作曲家谱子里的单纯。萨:什么叫“找回作曲家的风格”?维:我对这不感兴趣。“舒伯特风格”是什么,很多歌手纷纷模仿,以前人的唱法为榜样,太简单了。你仅仅需要听几个小时他们的带子就可以了。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诠释。真正的艺术家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不知不觉地把它带入自身的表演中。诠释的真正意义正在于此。萨:但这样的追寻本真已经过时了,我的意思是诠释应该与时俱进。维: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在改变:人、技巧、行为以及对音乐的诠释。人们不会期望现在的歌手们像本世纪初那样的方式去唱歌,那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无法让人容忍的。我们的灵魂烙着时代的印记。我们穿着棉布衣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绕遍地球。我们的神经系统产生反射感应的对象也不同,我们用新的途径去接触这个世界。我们不能忽视事实,因为音乐是有生命的,它们是由人类创造而为人类服务的。那些被传承下来的过去年代的音乐是很鲜活的。

后记

终于,到了译文的最后环节,说不出心中的五味杂陈。这本书的编译过程异常艰难。难到其间的不愿面对,无法继续。说实话,书的內容很简单,于创作本身而言实在不是件难事。然而断断续续搁浅了半年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期间诸多波折让人无法静心落笔。刚刚接到邀约翻译该书的第三天,本书的受访者——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在度过了八十寿辰的幸福时光后安然离世,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巨匠在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祝福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出版该书的本意由庆祝变成纪念。那段日子,我时常在日光婆娑的午后听老罗的音乐,深沉的,澎湃的,喜悦的,哀伤的,音符跳跃成文字,将那样一个对我而言完全陌生的音乐家还原成了一位爱国的战士、浪漫的丈夫以及可爱的父亲.他拥有音乐的天分和全世界的爱,实为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永远幸福。在该书编译过程中,慈父意外病故,世界上最爱我的人走了。还记得在医院冰冷的走廊里狂乱地握着电话呼叫急救车时的惶恐,我拼命阻止自己去相信医生的诊断。

编辑推荐

《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访谈录》:陈爆世界的音乐伉俪演绎人生的曲折辉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斯特罗波维奇夫妇访谈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文笔流畅,涉及音乐家夫妇的很多方面。是乐迷的枕边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