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吴斌 编  页数:59  

内容概要

  有关“筝”的名称来源,说法各异,五花八门。循其主要音有两种。一说由“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因“发声铮铮”而得。宋代《集韵》载:“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十七世纪日本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记载:“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筝以力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圆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十二,拟十二。设之则四象存,鼓之则五音发,体合法度,节究哀乐,斯乃仁智之器也,岂亡国之臣所能开思运巧哉,或以为蒙恬所造,非也。”

书籍目录

乐颂国风飞花点翠舞影氍毹汉宫秋月秦桑曲百花引闹元宵汉江韵幸福渠春到拉萨茉莉芬芳春涧流泉高山流水黔中赋战台风溟山长相思幻想曲东海渔歌庆丰年五更调姜女泪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将军令秋思曲新开板云庆柳青娘扬州花小霓裳欢音曲海青拿鹤月儿高箜篌引

章节摘录

  现在我们常见的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琴码、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件结构而成。筝的外形近似于长匣形,中部微隆,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头部由缓而落于筝尾,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琴码(音柱),可左右或前后移动,调整音高和音色。筝的质量,取决于各部分材质及制作工艺的优劣。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安放的拱形音桥,除了产生共鸣效果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作用很大。面板用放置多年、材质干而松的梧桐木制作,木纹顺直、沙眼大的沙桐为佳,如带有活疤节的发音更为脆亮。有人曾试用白松木做面板,而蒙古族筝的面板一般用杨木制成。底板用梧桐木或其他硬质木料制作。筝边也称边板,筝的两个侧帮,靠近演奏者身体一侧的称内筝边,平行的另一侧称为外筝边,一般用桐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硬杂木制作的,还有人试用枫木制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渔舟唱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