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

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作者:(德)托马斯.曼  页数:394  字数:323000  译者:杨武能  
Tag标签:无  

前言

  作者的话  在开始描写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的时候,我感到有点惶惑。事情是这样的:虽然我把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称做我的主角,但是,连我自己也知道,他决不是一个大人物,因此预料不免会有人提出这类的问题——你的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你选他当做主角?他做了什么事情?谁知道他?他在哪些人心目中、由于什么而出的名?我这读者为什么应该浪费时间去研究他的生平事迹?  最后一个问题顶要命了,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只能回答:“也许你们自己可以从这部小说里看到的。”可如果大家读完这部小说,并没有看到,也不同意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有什么出奇的地方,那又怎样呢?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很悲痛地预见到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他是很出奇的,然而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够向读者证明这一点。问题是:他也许是一个活动家,但他是个还捉摸不透的、并不明确的活动家。但话又说回来,在我们这样一种时代,要求人家明确,那也未免太奇怪。也许只有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他是一个奇特的人,甚至是个怪物。不过,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想把个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涵义的时候。而怪物大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么?  假使各位不同意这最后的论点,而回答说:“不是”或者“不尽然”,那么,关于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的意义,我倒可以放下心来了。因为,不但怪物“不尽”个别和特殊,而且相反地有时恰恰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却好象遭到一阵狂风袭来似的,不知为什么被暂时从他身边吹散了。……  我本来可以不作这种极为平庸和含糊的解释,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反正只要你喜欢,就会凑合把它看完的;但是糟糕的是,我所写的传记虽然只是一个,而小说却是两部。第二部小说是主要的,写的是我的主角在我们时代,即我们目前的活动。第一部小说写的是在十三年以前发生的事,几乎还算不上小说,而只是写我的主角青春时代某一刹那。我不能略去这第一部小说,因为如果略去,第二部小说里的许多事情就会令人不可理解。不过,这样一来,我最初的困难处境就更为加重了。因为,既然我这个写传记的人本身都认为给这样一个微不足道而捉摸不透的主人公写一部小说也许还嫌浪费笔墨,那又更不必说再写两部,而我又如何解释自己的不自量力呢?  既难于解决这些问题,我就决定听它去,不作任何的解决。显然,目光锐利的读者早已猜到我从一开始就怀着这个打算,只是恨我为什么尽说废话,耽误宝贵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很确切地回答:我所以浪费笔墨和耽误宝贵的时间,首先是由于礼貌,其次是出于狡狯,因为我可以说:反正我已经预先作过声明啦。不过,我甚至还庆幸我的小说“在整体的基本一致中”,自然而然地分成两个故事。读者看了第一个故事,可以自行确定,第二部有没有一读的价值?当然啦,谁也没有非读不可的义务,他也可以只读了第一篇故事的一两页,就把书一丢,再也不去打开它。不过须知也有一些客气点的读者会一定要读完它,以便准确无误地作出公正的评价,譬如,所有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就都是这样的。正是在这一类人面前,不管怎样预先说说清楚,心情总会轻松一点:无论他们怎样认真和诚恳,我还是想使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在刚读这部小说的头一段时就把它抛开不读。序言至此打住。我完全同意说它是多余的,不过既然写了,那就留在卷首吧。  现在言归正传。

内容概要

纪伯伦是黎巴嫩最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是与泰戈尔并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代表作有《先知》、《泪与笑》、《先驱者》、《沙与沫》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茅盾十分推崇纪伯伦的散文诗,曾在20世纪20年代便将其作品翻译成中文。冰心曾称纪伯伦敏文诗中“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    《先知》代表了他敞文创作的最高成就,并使其驰誉世界。西方称之为“伟人的哲学”,阿拉伯评论家努埃曼称之为“深深扎根于人类生活的土壤里,只要人类存在,这棵大树就活着”。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一1931),黎巴嫩最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阿拉伯现代文学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阿拉伯现代小说和散文的主要奠基者,是与泰戈尔比肩的东方文学大师。纪伯伦自二十岁左右开始发表作品,1905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音乐短章》。此后数年是其小说创作的高峰

书籍目录

先知  船的来临  爱  婚姻  孩子  施与  饮食  劳作  欢乐与忧愁  居室  衣服  买卖  罪与罚法律  自由  理性与热情  痛苦  自知  教育  友谊  言谈  时间  善与恶  祈祷  享乐  美  宗教  死亡  告别先知园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沙与沫情与思音乐短章  ……泪与笑疯人暴风集先驱者

章节摘录

书摘  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当时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记得我当时就怀着几分担忧给自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这次不祥的并且造成了极其严重后果的来访,后来很长时间甚至始终令我捉摸不透。一般说来,像他这样既有学问、看上去又很高傲谨慎的年轻人居然走进一个十分丑恶的家庭,投奔这样的父亲,岂非咄咄怪事?他父亲一辈子都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不了解也不记得他,即使儿子向他要钱,他也决不会给他一个子儿,然而还是一辈子提心吊胆,唯恐两个儿子,伊凡和阿列克谢,有朝一日会突然来向他讨钱。但这位年轻人居然住进了这位父亲家里,而且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彼此相处得再和睦不过了。他们这样和睦相处不仅使我,也使其他许多人感到惊讶。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米乌索夫,就是我在上面提到过的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前妻的远亲,当时恰巧也从长期定居的巴黎回到我们这儿,住在城郊他自己的庄园里。我记得,米乌索夫比任何人都感到惊奇。他认识了这位对他也极感兴趣的年轻人,有时不免怀着痛苦的心情与他唇枪舌剑一番。“他非常高傲,”当时他对我们说,“任何时候都能挣到钱,现在他手头的钱就足够去国外。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要待在这儿呢?大家都知道他到父亲这儿不是为了钱,因为他父亲在任何情况下决不会给他的。他不贪杯也不贪色,然而老人已经离不开他了,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年轻人甚至对老头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尽管老头儿非常任性,甚至无理取闹,但有时候似乎还肯听他的话,有时候甚至变得守规矩了……  直到后来才搞清楚,伊凡·费奥多罗维奇之所以回来,部分原因是长兄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请他来帮助处理事情。几乎就在这个时候,在这次回家以后,伊凡·费奥多罗维奇才有生第一次认识并且见到了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不过为了一件跟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有关的重要事情,他还在离开莫斯科到此地来之前就已经跟他通过信了。至于究竟是怎么回事,读者以后自然会详细知道的。尽管我当时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特殊的情况,但我还是觉得伊凡·费奥多罗维奇是个神秘莫测的人,他到我们这儿来的意图还是难以解释。  我还要补充一句,就是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当初似乎充当了父亲和长兄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之间的中间人和调解人角色,因为德米特里·费奥多罗维奇当时与父亲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正式提出了诉讼。  我再说一遍,这个家庭当初是第一次团聚,有几个人还是生平第一次互相见面,只有小儿子阿列克谢·费奥多罗维奇比两位兄长来得早些,他在我们这儿已经住了将近一年光景。关于这个阿列克谢的情况,在把他推上小说舞台之前,很难在我这个序幕性质的叙述中加以介绍。但我又不能不说几句,至少先要说明一个非常奇特的情况,那就是我只能让读者看到我这位未来主人公在第一幕开始时就是穿着修士的长袍登上小说舞台的。是的,当时他在我们这儿的修道院里已经住了一年左右,而且看样子还打算在里边隐居一辈子。  P14-15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迄今为止最为壮丽的长篇小说,小说里关于“宗教大法官”的描写是世界文学中的高峰之一,其价值之高是难以估量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口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高尔基

编辑推荐

《卡拉马佐夫兄弟》(上下)(全译插图本)是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刨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的犀利、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垒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魔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手捧此书,如握珍珠。以前我对外国文学不感兴趣,但泰戈尔,纪伯伦,伊索寓言等使我看到世界上的大智者之书,闪烁的光辉与中国古代并驾齐驱。其他如巴尔扎克等文学家都有精彩篇章,值得收藏。
  •   太喜欢了。我曾对一个朋友说,读了纪伯伦的散文诗就不用再读其他人的散文诗了。而且,价格也便宜,真真的物美价廉。
  •   数还不错,绝对超值的一本,有点外文原版书的感觉,囊括了纪伯伦大师的几乎全部经典。不过书有点久置了,05年印刷的,但质量还不错
  •   便于携带
  •   要买其这个系列的132本~~~,有的还没有看
  •   受益匪浅书质很好
  •   棒极了!
  •   纪伯伦的文字相当优美,而且极富哲理,读后深有所获
  •   很喜欢这本书的尺寸和纸张,有点英文原版书的感觉。适合放在包包里,无论走在哪里都可以随意的拿出来读上两句,心情变得很明亮。
  •   滋润心灵的好书,不错!
  •   内容不错,印刷及纸张太差.达不到享受阅读的愉悦.
  •   感觉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这本书都觉得非常好看,以前的看过的篇章看了又看也不会觉得烦,体积小便于携带,公车上银行里排队拿出来随手翻翻很好,翻译的感觉也还不错。
  •   开本太小,翻译一般,不过价格便宜;建议当当把书的开本写清。这本书有上当的感觉
  •   字太小,质感不怎么好.
  •   美中不足的是,排版排的有些密集,白边留的太少,字数满满的,看着挺压抑的。
  •   大气,虽然我暂时未阅读过其他译本,但这个译本着实令我着迷,攫住了我的思绪。现在打算看看荣如德的版本。
  •   这种读本字也太小了吧 很不喜欢
  •   上下两册,相当厚!小开本,排版确实比较密,纸张是轻质纸,现在很多书都用这种纸,它很轻,不刮手。感觉超值!内容感觉很不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绝对经典!!
  •   不错,比较小,携带方便。
  •   书看上去有点小,很厚,总体上值得购买,内容就不用说了,好。
  •   这个版本真是又实惠又好,不错,支持11
  •   上下册在一起这么便宜,真划算
  •   物美价廉,很喜欢这套书
  •   陀翁生平最后一本绝世经典!!!
  •   价格低廉,品质一流。
  •   比在图书馆看的译本好多了
  •   看着费眼睛,挺厚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