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我的精神家园

出版时间:2004-2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孙岱毅  

前言

  序  彭对喜  孙岱毅同志将他多年的心血收于一册,请我作序。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多年来,我喜欢称岱毅同志为“老夫子”。夫子者,乃很有学问之人士之谓也。加上一个“老”字,便表达了自己对被称为“夫子”的人物的一种更深的敬意。为这位“老夫子”的著作写序,我还真有些害怕写不好。  40多年来,岱毅同志深深地热爱着湘西各族人民和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将湘西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学习不厌,思考不停,直言不讳,笔耕不倦,建树良多。一部《湘西,我的精神家园》便是证明。这部书分改革开放、新闻宣传和旅游文化三篇,文章很讲究修辞和文法,文风也很好,很值得当代年轻人效法。  与一些爱好追赶时尚的文人相比较,岱毅同志是一位酷爱真理、学习真理、追求真理、宣传真理的真文人。他敢讲真话,也能讲真话,尽管他也十分清楚讲真话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很愿意向读者推荐已经被作者收入书中的题为《冲破狭隘,深化改革,使民族精神获得新的解放》的好文章。作者在这篇写于1989年4月的文章中大声疾呼,湘西自治州要正视并解决好狭隘的问题。他从理论思维、实际工作和心理风貌等三个方面人手,列举了狭隘的种种具体表现和危害,深刻地分析了狭隘所赖以产生的根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认真解决狭隘问题,在深化改革中振奋民族精神的任务。他在文章中奋笔写道:“不在摆脱贫困中崛起,就在贫困中毁掉!不在冲破狭隘中更新,就在狭隘中窒息!”今天读来,仍然可以使读者的心产生极为强烈的震撼。斯言极是!吾辈当以斯言为警钟耳!就我自治州而言,惟有发展,才有生路。为此,就要战胜贫困,就要根除狭隘。狭隘不根除,思想就难以解放。思想不解放,发展的思路就难以理清楚。发展的思路理不清楚,就会贻误战机,丧失机遇,步步跟不上,其结果必然是愈来愈贫困,愈来愈落后。我曾经说过:“我就不相信自治州永远是贫困的代名词!我就不相信自治州注定要与贫困同在!”要想这种“不相信”成为现实,惟一的选择就是要“在冲破狭隘中更新”,根除狭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那就是说,要按照朱铬基总理关于“湘西地区要草木葱茏”的嘱托,认真解决好自治州的生态问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近几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些想法和主张的正确性。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思想搞对头,把工作做扎实,坚持打持久战,就一定能够战胜贫困,赢得发展,过上文明、富裕的新生活!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完全有资格面对贫困和落后大声地说出“不”了!  岱毅同志的文章涉及许多领域,决不是我这一篇短文所能够评点到位的。我想,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细细地研读和玩味吧。  写了上述这些并非贴题的话,算作序,也算给“老夫子”交了差。  2002年9月26日  (序作者时任中共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

内容概要

  湘西,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湘西的父老乡亲养育着我,我热爱湘西人民和这片神奇的热土。湘西,是我笔耕的对象,是我笑耕动力的源泉,也是我笔耕成果展示的家园。

作者简介

  孙贷毅,男,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生于1941年8月(农历)。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主任编辑。自196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吉首县小学教员、教育专干、新闻专干,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宣传部宣传新闻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宣传部副部长,《团结报》社社长,州委副秘书长。兼任州政协委员、州文联委员、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湘西州新闻学会记协第一届常务理事、湘西州秘书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在州以上各级各类报刊共发表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言论、散文等数百篇,1986年以来在全国、全省获新闻宣传各种奖励的作品有20多件。曾被州人民政府授予全州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至2000年连续5年受到州人民政府嘉奖。现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主要著述有《湘西,我的精神家园》,并编有《兄弟河的渔火》、《峥嵘岁月》等书。

书籍目录

改革开放篇农业的觉醒包产到劳、到户是山区治穷之路解放思想一联系实际就具体深刻认真解决包产、包干到产后出现的新问题 推动农业管理形式的逐步改革坚持集体化方向 责任制治穷又育人努力抓好典型 开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搞活流通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用生产力标准加深对州情的认识用生产力标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冲破狭隘 深化改革 使民族精神获得新的解放少数民族地区高教自考的社会心态和发展前景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原则刍议鲇鱼跃上山想起了“鸡毛飞上天”大山作证以“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打好扶贫攻坚战治穷三题“温州模式”考察启示录把库区移民纳入扶贫攻坚总体战之中湘西州三次标准问题讨论的回顾与思考参与西部大开发,是湘西州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新闻宣传篇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前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保证工作重点顺利转移烛  颂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关怀人发牢骚与讲民主防止铜臭污染 永葆革命青春…………湘西,我的精神家园紧张、企盼与遗憾又到满山杜鹃红·旅游文化篇·旅游与旅游文化美哉!青岩山天子山交响曲滇中南印象记大连考察拾零黄山漫记秋行九寨沟后记

章节摘录

  二、正确对待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  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  随着包干到户责任制的发展,各种“兼业户”(即除了承包责任田土外还承包集体某个经营项目的农户)、“重点户”(指重点发展种植或养殖、加工业的农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兼业户”、“重点户”和自愿联合的发展趋势表明,发展商品生产、提高商品率这个被“左”倾思想划定的禁区已被冲破,它将成为农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的雏形。如何爱护和支持这一新事物?永顺县委除了去年在全县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支部和一批劳动致富的“重点户”、“兼业户”外,今年又宣传了24个开展多种经营、广开致富门路的各种典型。比如,首车公社捕蛇能手孟宪文,到今年七月上旬止,已捕得银环蛇220条,养在场内进行产卵繁殖,预计可孵小蛇2200多条,制成蛇药可收入现金5千多元。首车区、社的领导在宣传这个典型时,不仅宣传他的经济收入可观,而且宣传他起早摸黑、茹苦含辛的实干精神;不仅宣传他是捕蛇里手,而且宣传他是如何掌握银环蛇的习性、“驯服”毒蛇的,特别注意宣传他如何进行变野生为家繁的试验,决心为祖国医药学作贡献的志气。同时,还谈到现在很多人只想捉银环蛇赚钱,不分场合地到处乱挖,如果无节制地滥捕滥杀,银环蛇就会越来越少,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来这里参观访问的人听了这样的介绍,都说这样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不仅使大家全面了解了典型,而且还学到了如何对待典型的科学态度。  三、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  因地制宜地推广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在推广典型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又不搞“一刀切”、“一阵风”。他们注意了三点:  一是鼓舞社员群众的致富热情,扬长避短,使农村经济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在完善包干到户责任制的过程中,县委充分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倾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广开致富门路,大力推广了人均10亩油桐林、去年产均产桐油562斤、人均桐油收人150多元的首车公社梭塔湖大队马石田生产队,森林蓄积量达4万立方米、去年仅间伐林、人均收入159元的王村公社科比大队和户均栽柑桔12.5亩、去年人均柑桔收入330元的长官公社施溶溪大队果园一队等三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县委用这些典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扬优势,大念“山”字经。今年全县共造林16.5万亩,全县8500多农户栽柑桔19.9万株。  二是用典型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民技术员、农科示范户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适应千家万户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这个县从去年开始,采取多点试验,以点带面,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办法,开展农业技术承包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农技服务站为中心、以农科示范户为纽带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网。全县共办各种农技训练班93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2万人次,建立了农业技术服务站190多个,农科示范户690多户。这些农技站、农科户一方面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承担科学实验项目,参加高产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又采取技术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向周围群众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石堤、高坪公社的同志说得好:“过去,我们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把农民组织起来,开大会进行教育;现在摸出了一点道道,就是通过典型示范,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  三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文化娱乐之中,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农民手头宽裕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迫切了。为此,塔卧公社因陋就简,办起了文化大院,设有游艺室、展览室、广播室和少年儿童阅览室,还组织民间艺人和青年文艺爱好者.成立了业余汉剧团、业余文艺演唱队、业余杂技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社员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得到愉快的休息,特别是把青年社员吸引到文化活动中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健康成长。塔卧公社的典型经验在全县推广后,万坪、桃子溪、羊峰等公社相继建设文化中心,王村、泽家等公社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如灯会、山歌等也开展得十分活跃。社员高兴地说:大包干给我们送来了“财神”,文化站又给我们请来了“快乐神”,这日子硬是越过越称心。  与此同时,他们还注意引导典型不断发展。在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的过程中,这个县的各级领导还注意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典型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识和偏见。两岔公社湖坝大队杀撮生产队过去是全县有名的穷队,6户32人住在5栋没有大门的茅房里,人均口粮一直徘徊在二三百斤左右,全队还搬过三次家。俗话说,家搬三次穷。别人笑他们懒,实则是管理体制太死,“要穷一样穷”的“苦熬”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而实行包干到户后,他们从“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了,他们的积极性如同火山一样爆发了,家家户户恨不得把太阳拴在屋顶上,没日没夜地苦干。去年粮食总产量竞达2.6万多斤,破天荒地向国家卖了1500斤余粮。这又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对国家的责任感啊!来到这里调查的县、区、社领导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无不为之感动,对“左”的错误有了切肤之痛,对过去错怪他们“懒”深感内疚,从而提高了向群众学习、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本文原载1982年11月10日《团结报》  合作者为田儒模)  搞活流通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比如,农副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卖难”的问题,有的甚至由于得不到及时加工、运销而腐烂变质,而农民所需要的一些农业生产资料和价廉物美的日用品,却又经常出现“买难”的现象。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农民已经高涨起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农村已经发展起来的商品生产就会失去好的势头。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精神,疏理流通渠道,有效地组织商品流通,沟通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联系,大力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抓生产必须抓流通。这是因为:商品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这些环节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流通,作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或桥梁,是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生产固然便没有可供流通的物资,但如果没有流通,产品不能转化为商品,其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难以顺利进行。农民进行商品生产,其产前产后都有商品交换,产前需要购买生产资料,产后需要出售产品。农民生产的产品能否销售出去,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能否得到供应,需要的消费资料能否得到满足,这些都有赖于商品流通。因此,发展商品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善于利用价值规律,通过流通环节把产品转化为商品。如果流通中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对生产者个人来说,他辛苦劳动的成果不能变成实际收入,他辛勤的汗水将会白流;对生产的单位来说,它的资金循环不能正常运行,在购买阶段,货币资金不能转化为生产资金,在销售阶段,商品资金不能转化为货币资金,由此而将引起整个生产停顿,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不能维持下去,生产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实现商品价值“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流通与生产同等重要。流通渠道不通,商品生产就必然受影响,甚至无法进行。  那么,怎样把流通搞活呢?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湘西,我的精神家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